1076年中秋,人类的登月计划


1076年中秋,人类的登月计划

明沈周十四夜月图

飞天登月,一直是人类的梦想。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作为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人,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这确实是人类的一大步。飞天的愿望远古就存在,印度有一种飞神,就是飞天的形象。后来随着宗教的传播,像在敦煌莫高窟,悠扬的飞天,成为文化交汇融合的标志,同时也是世所闻名的艺术形象。


1076年中秋,人类的登月计划

敦煌飞天(当代摹绘

飞天的愿望,沉静在敦煌的石窟中,也沉寂在人们的思想中。普通人把愿望怀在内心的世界里,有些人则把这个愿望付诸行动。

元末明初之时,一个叫陶成道的人,立志于此。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军事专家,善于制造火器。他研制出许多火器,称为飞火,对战事帮助极大,受到朱元璋封赏为万户官。所以,后世以万户之名代替本人。

后来万户决心完成自己飞天的心愿,就自制许多火器火箭,绑在一个工具上,自己坐在上面,然后还双手举着两只大风筝。这个几百年前的飞车,堪称是明代人的航天器。最后,让人点火发射,设想用火箭的推力,能够进行飞天。

结局是一个悲剧。火箭爆炸,万户丧生。


1076年中秋,人类的登月计划


1076年中秋,人类的登月计划

宋 马远 月下把杯图绢本


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最终结果却也仍是美好,万户终究还是到了月亮上。

为了纪念万户,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学界,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从此,万户永远与月亮在一起。


1076年中秋,人类的登月计划

宋 李嵩 月夜看潮图

其实,早在宋代,就有人试图飞天登月

与万户比较,这更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行为。一位叫苏轼的诗人,用诗人的浪漫想象,乘着风,飞天登月。

看起来,这就是个登月计划。时间也很明确, 是1076年中秋节,地点在密州。不过,这是发生在诗意的空间里,登月的尝试,来自诗人的伟大想象力。

这个计划,记录在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里,正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76年中秋,人类的登月计划

宋 马和之 月色秋声绢本

中秋,苏轼饮酒到天明,喝到大醉。畅想着飞天之举,又思念着弟弟。中秋,思念团圆,成为节日,兴始于唐宋。

早期记载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之说;还有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的说法。到唐宋,则是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宋代的中秋节是一个大节日,有赏月、拜月、赏灯、欢饮等习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录着,宫中的中秋节狂欢,夜深天乐直彻人间。还有民间放水灯,多达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

1076年中秋,人类的登月计划

当然还有许多吃的,各种食物,各式的时令果蔬也适时涌现。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述: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葡萄、弄色枨橘, 皆新上市。

与此相应,就是赏月玩月。到了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

当时人记载:京师赏月之会,异放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放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1076年中秋,人类的登月计划

今天流行的月饼,在当时一般是用作供品、祭品。真正流行吃月饼,应似到明代时。

不过,宋代的宫廷里,有一种宫饼,民间则有称为小饼或者月团的饼。苏轼的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这感觉跟后代的月饼并无两样。

有吃的,当然就有喝的。酒中赏月,更得士人文人之爱。《东京梦华录》里说: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比如宋仁宗时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与友人过中秋节。却巧这年中秋,下了一场大雨,不见月亮。而他们饮酒狂欢,酒席欢饮,度过中秋。


1076年中秋,人类的登月计划

宋人拜月


1076年中秋,人类的登月计划

明人拜月(明代版画


1076年中秋,人类的登月计划

中秋拜月景(后代摹绘)

时移世易,历史旧事都如流水,一去不返。

许多事物日新月异。然而,许多传统仍然承传如斯


1076年中秋,人类的登月计划

宋人·瑶台步月图


1076年中秋,人类的登月计划

明人·步月图


1076年中秋,人类的登月计划

清人·中秋夜景图


1076年中秋,人类的登月计划

清人·琼台玩月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