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南京城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明代的南京城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包括外城、应天府城、皇城三重。皇城与宫城布局完全继承历代都城的规划对称布局。这种布局形式基本为以后的北京城布局沿袭,甚至城门宫殿的名城亦未改变。外城则在商业、手工业发展的驱动下,顺应地势,呈自由生长的布局形势。清代的南京城基本上与明代无大变化。

总体来看,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以及文化的地域特征,使古代南京在我国城市中为典型的规整与自由布局有机结合的都城,城内有规则方整的宫城区以及反映商业自由发展的市肆区,外围聚居则因借山形水势自由格局(图6.40)。

(2)地域聚居演进的文化与资源环境分析

明代的南京城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图6.39 南朝都建康图反映的南京历史人居环境格局及相对规整的择居观念

明代的南京城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图6.40 明代南京聚居格局分析图

从古代南京历史聚居形态的演进历程,可以看出,地域生态环境对其聚居源起及文化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南京地域生态环境山水形胜、虎踞龙盘。在这种环境下的人地互动过程中,一方面产生江南秀美婉约的文化特征,形成如夫子庙、秦淮河等人文气质浓郁的地域人居形态;另一方面使南京成为国都择址的极佳之地。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传统城市格局中,尤其是宫城、皇城的空间格局为方整规则的轴线布局,而其空间轴线具有向城市整体空间延伸的趋势,从而在城市形态构成中,形成了自由与规整的结合,既有尺度宜人的临水街巷,又有宏伟壮观的空间轴线。其文化特征亦表现出封建礼制观念与市井人家随意洒脱的共融(图6.41)。

明代的南京城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图6.41 南京历史聚居演进过程中的综合分析示意

从其文化发展的主线来看,虽然我们要客观地对待片面的环境决定论,但是亦要承认,地域生态环境对古代南京聚居及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代南京地域文化的演进是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共融,即使作为国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城市形制亦未实现完整的轴线对称格局。从文化属性与居民群体的空间分布来看,不同的文化群体对聚居空间的选择亦不相同。外来文化及其群体的介入,在空间资源允许的条件下,是另外择址新建的。南京地域聚居起源于秦淮河两岸的聚居发展,而从历代王朝宫城或皇城的择址来看大都于城市北部依山而建。这既是文化群体择类而聚的表现,也反映了社会阶层的空间分置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