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業為什麼違規成風?飲鴆止渴之後的新增長點在哪裡?


支付業為什麼違規成風?飲鴆止渴之後的新增長點在哪裡?


支付行業的強監管仍在加碼。繼發佈《關於加強特約商戶管理防範商戶挪用支付接口的風險提示》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下稱“支付協會”)10月16-18日又分別約談了嚴重違規的9家支付機構,劍指上半年特約商戶挪用網絡支付接口的問題。

支付協會副秘書長王素珍指出,相關支付機構在網絡特約商戶管理方面存在入網審核不規範、未有效落實巡檢義務、交易監測不到位等風險漏洞。

去年以來,支付行業經歷了數次整頓清算,監管罰單不斷,牌照管理收緊,新規不斷出臺。今年已經有6家支付機構收到千萬元級別罰單。“為非法交易、虛假交易提供網絡支付服務”成為處罰高頻語。

為此,10月17日,支付協會印發《銀行卡收單外包服務機構評級指引》,將銀行卡收單外包服務機構評級分為5類。其中,偽造商戶信息、推薦虛假或違法商戶5戶以上、9戶以下的,將直接評定為D類;如果達到10戶以上將直接評定為E類。協會的評級辦公室將向監管部門報備 D類和E類的外包服務機構信息,並在協會的銀行卡收單外包服務機構評級系統內進行發佈。

“行業利潤太薄,而洗錢、賭博等非法業務的收益高達正常業務數十倍甚至數百倍。”一位業內人士說,“即便有重罰,依然會有人冒險。”支付行業的規範發展仍任重道遠。

違規成風

一家賭博網站曾向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諮詢,能否推薦幾家有支付接口的特約商戶或支付機構。對方交易量驚人,一天有3億~5億的資金流水。

違法接入這類非法業務,成了支付行業今年上半年處罰的“重災區”。僅2018年上半年,支付協會舉報中心就接到了大量涉及特約商戶挪用支付接口的舉報,其中調查屬實的舉報超過1000件,共涉及收單機構37家、特約商戶362家。

這還不是全部,其中一部分支付機構和舉報人協商和解了。劉剛舉例說,比如賭徒賭輸了或者被賭博網站欺騙了無法提現,就威脅要去監管部門以及媒體曝光。與其被罰鉅款甚至吊銷牌照,一些支付機構選擇花錢消災。

為何有這麼大量的違規操作?“一種情況是被騙。”劉剛說。

非法業務往往會披上合法外衣:可能證件齊全、業務場景描述合法。也有合法的商戶拿到支付機構接口後,簡單包裝一下產品就接入非法業務或直接將接口賣掉。一些入網後的非法業務為逃避支付機構的風險監控和公安部門檢查,會同時接入多家支付機構,以頻繁轉賬來逃避監管。

“有些中小支付機構人力匱乏,檢查水平有限,難以識別非法特約商戶以及一些特約商戶的非法業務。”一位業內人士稱。

另一種情況則是支付機構刻意隱瞞或者存在道德風險,內外勾結。

一部分支付機構的內部約束不嚴,個別業務人員違規開通支付接口,從非法業務中抽取一定的分成或回扣。也有一部分支付機構因生存壓力劇增,難以通過開拓合法商戶獲取利潤,因此故意“放水”。

“支付機構大多停留在賺取手續費的層面,接口開通之後,資金量越大,收益越多。一個合法中小商戶的月資金流可能僅10萬元,還要長期維護關係,而非法業務的資金流往往一天就能上億元,通常也沒有過多要求。”前述人士透露。

監管趨嚴

但上述賭博網站人士也說,要找這樣的特約商戶或支付機構越來越難,“因為越管越緊”。

支付行業的嚴監管從2017年開始,今年的態勢更為趨緊。據不完全統計,到今年10月初,因支付業務違規開出的罰單已超百張,累計罰沒金額超過3.7億元。

一些機構多次受罰。據網貸天眼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3日,今年已有8家支付機構收到3張(含)以上的罰單。其中中匯電子支付有限公司收到6張罰單,累計被處罰36萬元;現代金融控股(成都)有限公司也有5張罰單,累計罰金25萬元。

單筆罰金金額也遠超去年。“如果一家支付機構每年的非法收入超過千萬元,幾萬元罰款的警示效果非常有限。”前述業內人士認為。

2017年超過百萬元的罰單有9張,最高金額533萬元開給了易票聯支付技術有限公司。但今年千萬元級的罰單已經頻現,其中國付寶被罰4447萬元、智付電子被罰4152萬元,還有多張超過2000萬元的罰單。百萬元級罰單也有不少,比如九派天下被罰486萬元,上海銀生寶被罰488萬元等。

多次違規之後,小罰單可能變成大罰單,如杉德支付。今年10月12日,杉德支付被罰約2473萬元。在此之前,杉德支付已被罰5次,共計罰沒金額約215萬元。

多次被罰還可能被註銷牌照。比如樂富支付。鼎盛時期,樂富支付的POS終端布放量多達300萬臺,簽約商戶超260萬家,擁有4000家合作伙伴,年清算規模超過12000億元。

但因為大量虛假商戶提供接口、外包服務商管理混亂等問題,樂富支付共被行政處罰14次。也因消極對待監管部門的整改意見,樂富支付後被取消牌照,其業務主要被卡友支付和點佰趣承接,核心團隊大多併入卡友支付。但卡友支付目前也已被責令退出25個省份的銀行卡收單業務。

新的出路

監管環境將越發嚴峻,以非法業務來創收已是飲鴆止渴,移動支付的發展也陷入瓶頸,支付行業亟待新的增長點。

Analysys易觀《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二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約393078億元,環比降低2.62%。支付寶以53.62%的市場份額佔據移動支付頭牌,微信支付以市場份額38.18%位列第二。二者共佔據了九成以上的市場。

“一些新興的聚合支付服務商更貼近商戶和消費者,拓展支付服務與開發新技術的能力更強。”意銳新創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關恆說,目前在餐飲、零售、出行等細分場景,都有聚合支付服務商提供支付解決方案。

比如餐飲領域就有用戶掃描商家的收款碼支付,用戶出示手機付款碼被掃支付,用戶掃餐桌上的二維碼點餐支付等各種方式。再比如停車場付費時,車主可在支付寶上綁定車牌號進行無感支付。

這個群體,也逐漸得到了監管部門的承認。今年8月,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聚合支付安全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提出了聚合技術平臺的基本框架,對聚合支付系統在安全技術、安全管理、風險控制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移動支付行業發展的新階段,聚合支付服務商可能會成為更重要的力量。”關恆說。

“未來,醫療、娛樂、旅遊、交通等各類生活場景均可能實現‘支付+’。”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認為,“行業正在優勝劣汰,其中的套利、泡沫、偽創新正逐步被擠出。只有真正紮根實體、合規創新的機構才會活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