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18年全球儲備貨幣佔比中國漲幅第一,人民幣將完成國際化?

全球儲備貨幣佔比出爐!

重磅:18年全球儲備貨幣佔比中國漲幅第一,人民幣將完成國際化?

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了第二季度,全球外匯儲備數據報告以及各國的貨幣佔比。其中全球外匯儲備已達11.48萬億美元(79.7萬億人民幣),而各國佔比情況如下:

  • 美元:65511.6億美元(45.5萬億人民幣),佔62.25%,同比下滑0.22%
  • 歐元:21316.4億美元(14.8萬億人民幣),佔20.26%,同比下滑0.14%
  • 日元:5225.9億美元(3.6萬億人民幣),佔4.97%,同比上升0.15%
  • 英鎊:4710.4億美元(3.3萬億人民幣),佔4.48%,同比下滑0.2%
  • 人民幣:1933.8億美元(1.3萬億人民幣),佔1.84%,同比上升0.44%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人民幣佔比增長,並且漲幅第一,而美元和歐元的佔比在下降。

很明顯,美債被拋、英國退出歐盟,這都是導致美元和歐元佔比下滑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還是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漸顯現。


中國與全球38國簽訂互換協議!

重磅:18年全球儲備貨幣佔比中國漲幅第一,人民幣將完成國際化?


那麼,為什麼人民幣的佔比不斷上升?

據統計,中國已經陸續和全球38個國家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截至11月,協議規模已達到4.2萬億元!其中在今年籤的協議有:

  • 4月:尼日利亞,150億
  • 8月:馬來西亞,1800億
  • 10月:日本,2000億
  • 11月:阿根廷,1300億;英國,3500億;印度尼西亞,2000億

並且全球已經有62個地區將人民幣納為外匯儲備貨幣,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國家和中國簽訂貨幣協議,那麼,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又將進一步提升。


多國拋售美債,美元地位不保,人民幣“國度”將來臨!

重磅:18年全球儲備貨幣佔比中國漲幅第一,人民幣將完成國際化?

美元的全球外匯儲備佔比逐年降低,與“美國第一”的單邊主義密切相關。由於美國近來接連發動經貿爭端、匯率之戰、並加劇了地緣政.治衝突,其他國家央行因此有了充分動機來削減美元敞口。以倍受美國“關注”的土耳其、伊朗和俄羅斯這些國家為例,他們已經在加速其去美元化的道路,並考慮如何進一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避免美國對其施加的懲罰。

另一方面,由於美國今年多次如期加息,新興市場貨幣承壓,且美元是最具流動性的貨幣,因而新興市場可能採取了干預措施來穩定本幣,即大幅拋售美元來購買本幣,以阻止本幣大幅下跌。此前市場曾預測,如果美國繼續堅持孤立主義,可能有近7500億美元或更多的以美元計價資產被拋售。這還只是針對美國盟友的情況估計,其他對美國沒有好感的國家還未算在內。

當各國使用人民幣支付的時候,特朗普引以為傲的美元卻被“爭相”拋售。其中走在拋售潮流前列的這些國家,目前持有的美債總量如下:

  • 俄羅斯:149億美元
  • 中國:1.1514萬億美元
  • 日本:1.028萬億美元
  • 德國:683億美元
  • 法國:977億美元

那麼,當美元地位不斷下降,迎來的就將是歐元、日元和人民幣的地位上升。而中國在這幾年的變化,堪稱“究極進化”!


一場“貨幣戰爭”已悄無聲息的打完

近日,據我國央行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0月末央行口徑外匯佔款21.3萬億元,創2011年1月以來最低水平,降至近八年來新低,環比下滑915.76億元,連續第三個月環比減少。

與此同時,央行公佈的10月份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數據:中國10月外儲環比大幅下滑339億美元至30531億美元,為連續第三個月下滑,創2016年12月以來最大單月降幅。外匯儲備規模與外匯佔款同時下滑,這裡面的故事蕩氣迴腸。

重磅:18年全球儲備貨幣佔比中國漲幅第一,人民幣將完成國際化?

我想想這個故事應該怎麼講,眾所周知的是,在當前全球貿易爭端、國際經濟競爭關係錯綜複雜,美聯儲加息引起的全球貨幣流動性趨緊,都導致一些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外流壓力加大,貨幣貶值明顯。

這些新興市場國家來捍衛本國貨幣穩定的常用手段是“外匯儲備”“貨幣政策(加息)”,動用外匯儲備對經濟的副作用較小。但是前提是得有一定量的外匯佔款或者是外匯儲備規模。這麼講故事可能很多人就明白了,在十月份,我國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一度逼近7.0關口。

10月26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明確警告人民幣做空勢力,稱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基本穩定, 此後人民幣匯率有所反彈。所以說,10月外匯佔款、外匯儲備規模雙雙明顯下降,很大程度上有可能意味著央行再次進入外匯市場,以此穩定匯率。

當然,央行保持住了很大的剋制,或許只是在關鍵點位上予以防守。現在通過外匯佔款、外匯儲備規模數據回顧,管中窺豹的去了解一些動態,真實情況可能是我們安居樂業的人們想象不到的“驚心動魄”,畢竟,這是一場“悄無聲煙的貨幣戰爭”,央行在捍衛我們自身的經濟利益

重磅:18年全球儲備貨幣佔比中國漲幅第一,人民幣將完成國際化?

很自信的說,這一場短暫的“貨幣戰爭”已經被我國央行悄無聲息的打完。


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助力人民幣成為投資和儲備貨幣

在推進貨幣互換的同時,央行還在進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據人民銀行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達4.26萬億元,同比增長60%,增勢迅猛。人民幣的跨境使用,不僅有利於中國企業擴大進出口,節省資金成本,幫助人民幣成為結算貨幣。

重磅:18年全球儲備貨幣佔比中國漲幅第一,人民幣將完成國際化?

而且也為全球企業開展經貿、投資、融資提供了新選擇,幫助人民幣轉變成投資貨幣。目前,全球有超過1900家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中國債券市場也在不斷擴大對國際投資者的開放程度,2018年上半年,境外機構所託管的國內債券餘額上升400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69%。

從跨境結算,到金融市場投資,人民幣國際化成為市場下的必然結果,國際認可度和接受度也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願意把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

2018年上半年,各經濟體增加持有699億元人民幣作為其外匯儲備,較2017年同期的92億元增長660%。

在人民幣國際化還處於起步階段的2015年,外國媒體《經濟學人》曾調查了三分之二在華金融服務公司高管和四分之三以上的海外金融機構高管,得出的結論是,到2020年,人民幣即可不受限制完全兌換和交易,大約7-10年後可成為國際金融投資貨幣,完全國際化。

從2008年人民幣邁出國際化的第一步到現在的十年間,人民幣正式被IMF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並且逐漸發展成繼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后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隨著在各經濟體的外匯儲備佔比不斷提高,以及貨幣互換規模的擴大,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還將進一步提速。

未來人民幣應該如何國際化?

1、在中國出口中,讓購買國選擇人民幣或美元結算,強化人民幣國際化屬性

2、在中國進口中,強制規定一定比例的支付款必須是人民幣,另外的是美元或歐元。這個比例初期可以定的低點,比如30%,但必須要有。這樣將迫使對象國把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隨著中國消費市場擴大,進口必然越來越多,要善用進口這個武器!

3、人民幣匯率儘量保持穩定

現在人民幣匯率本質上是手中的工具,主要是為中國出口服務。比如這次美國加收中國關稅,人民幣就迅速貶值10%,其目的就是保持中國商品的競爭力。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商品出口二者必定有一個犧牲!既想多出口,又想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完全是痴心妄想!現在中國必須下定決心,是保出口,還是保人民幣國際化!

4、打造一個國際化的金融市場

過去一百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超級經濟強國都有超級金融市場,不論是倫敦還是後來的紐約,金融市場是其貨幣發揮影響力的重要舞臺。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是相互交叉的,沒有外國資本積極參與中國股市,所謂的人民幣國際化只能是鏡花水月!

重磅:18年全球儲備貨幣佔比中國漲幅第一,人民幣將完成國際化?

中國做好讓人民幣國際化了嗎?在我看來還沒有!至於未來有無可能追上美元與歐元?個人認為十年內絕無可能,樂觀估計要到2035年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