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彭水环境保护的“哨兵”

当好彭水环境保护的“哨兵”

当好彭水环境保护的“哨兵”

2018年12月25日,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的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李俊霖正在对3个滤筒进行称重,以此评判监测对象烟尘排放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这看似平凡无奇的3个滤筒的获取,却让李俊霖和她的同事们耗费了不少精力。为了获取这3个实验样本,他们携带着采集设备,来到位于新田镇的茂田水泥厂,攀爬50米烟囱,在烟气排放的炙热环境中,完成了样品采集。

当好彭水环境保护的“哨兵”

现场是办公场

回到实验室,监测人员将废气样本进行检测,会根据分析数据编制正式的监测报告,一旦发现哪个采样点的数据有异常,将会迅速告知环保部门,采取措施。

据监测站站长陈坤照介绍,目前,监测站共有13人,都是“全能”,集采样、分析、出数据于一体,监测内容包括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噪声监测。

每个季度,监测站需要对全县范围内的所有污水处理厂进行一次监测。饮用水的监测是每月一次,将对县城内的3个点,乡镇48个点进行监测。对区域环境噪声的101个点,道路交通干线的20个点,功能区8个点的噪声进行监测。

“除了定点的日常监测,还有一些临时性的监测任务,包括一些非法排污企业的现场取证,还有市民对大气、水以及噪音的举报,随时需要我们到现场。”陈坤照说,“作为监测人员,就要爬得了烟囱,闻得了臭味。为采集废气数据,我们都记不清爬了多少根工厂的烟囱,为监测河流污染物质,也数不清走了多少条泥泞道路。”

检测真实数据

走进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在监测实验室里,流动注射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等一批仪器设备多达300余套,这就是环境监测出数据的地方。

“我们不仅要出数,更要出准数。”陈坤照说,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准确的预报预警,更好地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如果不能精准把握城市环境质量变化,就无法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做出合理、准确的应急预案。”

如何做到精准监控、预报预警?借助科技手段,再加上肯下“笨功夫”,就是陈坤照他们的全部窍门:从实验室分析样本,再到比对数据,网上公布的监测数据,监测站每天都会安排值班人员值守,实时查看监测数据,并对出具的报告进行三级审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守护蓝天碧水

“环境监测被称为环境保护的‘眼睛’和‘哨兵’,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环境监测这一环是必不可少。监测数据能为后续各项措施的实行提供决策依据,所以监测工作尤为重要。”县环保局局长廖福保说。

2018年以来,彭水的环境质量常有喜报。监测结果显示:大气环境质量方面,截至2018年12月17日,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5天,优良率95.99%,较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25μg/m³,较上年下降7.1个百分点;PM10平均浓度为37μg/m³,较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方面,截至10月底,乌江锣鹰断面水质综合评定达Ⅲ类,郁江郁江桥断面水质综合评定达Ⅰ类;长溪河断面水质综合达Ⅱ类,关口和芦渡湖2个县城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100%,48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95.8%。

“我们既是环境质量改善的推动者,也是记录者和见证者。一次次的采样监测,看着水质越来越好,河流越来越清,空气质量越来越高,心里可高兴了,只要环境越来越好,再苦再累也值得。”陈坤照说。

当好彭水环境保护的“哨兵”

↓↓↓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苗乡彭水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