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所吃的食物中,含有一種物質叫做嘌呤,含量越多,轉化成為的尿酸量就越多。
大量的尿酸無法及時排出體外,就會沉積下來形成結晶,最後隨著時間的發展,誘發痛風出現。
痛風發作時,人們會明顯的感覺到手部、腳部疼痛,以至於影響日常生活的順利進行。
每天一到晚上,就擔憂痛風會就此發生,結果輾轉反側、夜不能眠,好久沒睡過一個好覺了。
尿酸高的人,常擔心夜間痛風發作:
原因1:睡前吃的多
一日三餐,晚餐放在最後,人們會一改早、中餐吃很少的習慣,吃一頓非常豐盛的晚餐。
總體來看,雞鴨魚肉是不可避免的,同時,還可能會喝點小酒,畢竟吃過晚餐就要入睡了。
這些高嘌呤的食物,一旦進入人體中,高尿酸的人晚上根本就不用睡了,因為痛風很可能會因此突然發生。
甚至會因為攝入了大量的嘌呤物質,導致痛風發作時的疼痛,更加強烈,讓人難以忍受。
原因2:夜晚溫度低
我們都知道,每天中午是一天之中最暖和的時候,而早上和晚上則是氣溫最低的時候。
特別是晚上到來,我們進入了睡眠狀態,人的體溫將會是一天之中的最低,血液流速也會大大降低。
血液中的尿酸受此影響,濃度發生升高,更容易沉澱為尿酸結晶,從而聚積在各個關節處。
此時,機體也會因為大量的丟失水分,處於相對脫水的狀態,血液發生濃縮,尿酸結晶會大量的形成,誘發痛風發作。
原因3:激素分泌少
在我們的體內有一種激素,叫做糖皮質激素,它是能夠抑制炎症發生的有效存在。
在痛風沒有形成之前,糖皮質激素能起到預防的作用,而在痛風發作之時,糖皮質激素能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糖皮質激素是有規律的進行分泌的,基本上是凌晨12點~2點少,3點~5點開始增多,至早晨6點~8點達到頂峰,之後逐漸減少。
所以,在我們進入睡眠之後,糖皮質激素分泌是比較少量的,這才使得痛風發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睡前做到四件事,幫助排尿酸:
第一件,喝點溫開水
一般情況下白天閒來無事,喝點水是很正常的,幾乎每個人都能做到,有些人還為了養生一天保證喝八杯水。
但是到了晚上,很多人就會減少喝水量,以防夜間頻繁起夜,這樣一來喝水喝的少,再加上夜間通過呼吸、排汗、排尿等方式,排洩出去了。
機體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隨時會處於脫水的狀態下,一旦尿酸濃度達到飽和值,誘發痛風將不可避免。
只有夜間多喝水,保證夜間也能及時排尿,才能有利於尿酸的順利排洩,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
第二件,泡熱水腳
眾所周知,腳上有許多個穴位,尤其是腳底,因為是各個經絡起止的匯聚處,分佈著六十多個穴位。
如果一一進行按摩,或許需要花費太多的力氣,所以,每天泡個熱水腳,對整個腳部進行刺激。
只要身體熱量增加,血管得到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了,體內的尿酸自然能夠得到分解,從而排洩出去。
如果能夠在泡腳的同時進行適當的按摩,或者在熱水中加一些中藥小植物,分解尿酸的功能會更加強大。
第三件,堅持按摩
尿酸比較高的人,平時一定是要注意控制的,不管是通過飲食、藥物,還是運動調理,都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除此之外,配合相對的按摩,也是有必要的,尿酸能夠得以排出,痛風也得到一定的緩解。
崑崙穴、丘墟穴、解溪穴、太白穴、三陰交穴等穴位都是比較適宜的。
堅持每天在睡覺之前,按摩5分鐘左右,尿酸代謝會更加順利,也能夠發揮消炎、止痛的功效,需長期堅持下去。
第四件,穿暖和點
在冬天,可能和其他季節相比較,人們會更加重視保暖工作,不管是白天的穿衣保暖,還是晚上的睡覺保暖,都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晚上,有些人不喜歡穿的太厚睡覺,只穿的很單薄,甚至會因為睡覺不老實,亂蹬被子,以至於手腳都露出去。
原本手腳的溫度就比較低,很容易出現冰涼、暖不熱的症狀,在保暖不足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尿酸鹽大量堆積起來。
所以,睡覺前,我們要多穿幾件衣服,確保暖和,穿上厚襪子,即使蹬被子,也不會受寒了。
尿酸高的人,日常多吃鹼性食物:
日常飲食中,如果能夠攝入適量的鹼性物質,如鹼性水、鹼性食物,也能幫助調節體內酸鹼平衡,促使尿酸在鹼性環境下更容易排出。
一、喝鹼性水
蘇打水,是鹼性水,因為水中含有解離的碳酸氫根離子,所以會呈現出鹼性,是最為適宜的飲品。
千針草甘葛茶,也是痛風人群的理想飲品選擇,包含了蒲公英、小薊、淡竹葉、菊苣、芡實、葛根、百合、桑葉等八種食材。
二、吃鹼性食物
鹼性食物,在現代生活中有很多,最多的一類就是蔬菜,大量的新鮮蔬菜都是呈鹼性的。
比如,芋頭、白菜、黃瓜、胡蘿蔔、圓白菜、生菜、海帶、蓮藕、竹筍、油菜、芹菜、洋蔥、茄子、蘿蔔、香菇、蘑菇。
還有一些鹼性的水果,如西瓜、葡萄、柑橘、蘋果、梨、香蕉、櫻桃,以及鹼性的綠豆、大豆等豆類食物。
閱讀更多 健康妙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