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給我們哪些基本的人生哲學觀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10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名悉達多·喬達摩,他也被後人尊稱為“佛陀”,意為覺悟者,簡稱“佛”,因此他所創建的宗教也被稱之為“佛教”。

佛教教給我們哪些基本的人生哲學觀

佛教傳入中國的確切年代尚無定論,異說頗多,最廣泛的說法是東漢永平十年(67),漢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廣求佛像及經典,並迎請迦葉摩騰、竺法蘭等僧至洛陽,在洛陽建立第一座官辦寺廟——白馬寺,為我國寺院的發祥地,並於此寺完成我國最早傳譯的佛典《四十二章經》。佛教傳入中國,對中華的思想文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是華夏文明有機融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成分。

佛教教給我們哪些基本的人生哲學觀

01.佛教生死觀

佛教在生死方面的主要觀點,主要是提出了六道輪迴的學說,所謂生死輪迴是說“舍此蘊已復趣他蘊”。世間眾生因造作善不善諸業而有業報,此業報有六個去處,被稱為六道。六道是佛根據業報身所受福報大小劃分的。分別為:天道、人道、畜生道、阿修羅道、餓鬼道、地獄道。

德國現代生命哲學家齊美爾指出:“我們如何理解生命?如何理解死亡?這是同一基本態度的兩個方面。” 佛教的這種生死本體論衍生出佛教對生死的態度就是“無我”和“無常”,佛教攘除世俗的紛擾之後,就會達到一種空靈之境,如無我相,無眾生相,破除了我執,認識了清淨無染、安寧自在、超脫生死、真實永恆的真我,這種真我即探求生命的本質,探索每個個體本來的樣子,整個生命過程便充滿生機,充滿信心,於是面對生與死就不再動搖,不再猶豫,終歸自然。

佛教教給我們哪些基本的人生哲學觀

02.佛教善惡觀

佛教對於善惡有著自己的一套標準,就業露華先生對於佛教經典《大乘義章》的深入剖析來說,將善惡分為三大類:一、以順益為善,以違損為惡。二、以順理(無相空性之理)為善,違理為惡。三,以體(法界真性、真如自體)順為善,體違為惡。佛教的善是一種博大的,以眾生為關懷,求得萬物平等的一種對於自身的要求與修養,佛說上善若水就是一種對於一種順應自然順應天理的哲理的追尋,這種善或惡,不要求人們強行去做什麼,即順益規律與法則,自是大善,這種善惡觀與中國傳統的儒家善惡觀念又有著非常大的區別。

佛教教給我們哪些基本的人生哲學觀

03.佛教因緣觀

佛教認為世界萬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均無其獨立自性,因而是不真實的。“因緣和合”,緣起理論是佛教的基本教義,是佛教思想的基石,它奠定了佛教的世界觀基礎。緣就是因緣、條件;起就是生起、發起。佛教認為,宇宙人生的生髮無不是依託於各種“因緣”和合而成。因緣學說對佛教凡塵俗物要素的層層揭示,對人生的細緻分析,成為佛教觀察世界、認識世界乃至實踐行動的指針,因緣學說充滿哲理的論證為其信仰體系增添了更強的說服力。

佛教教給我們哪些基本的人生哲學觀

佛教文化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我們應正確對待佛教文化,適當在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下對它進行改造,使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和進步相適應,更好地造福於國家和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