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几百本上千本书,汉字却不认识几个,焦虑吗?

这里是热爱童书的万千家庭共同信赖的阅读分享平台




嗯,标题说的情况,也包括满满小朋友在内。

很多同学看了满满自己读英文书的视频之后,都会问我,满满的汉字是不是也能认很多了,是不是也可以自我阅读了啊?

我每次都嘿嘿笑坦白,真!不!认!识!多!少!

啊啊啊,满满妈你怎么搞的?不重视汉语只重视英文吗?怎么这么偏科!都已经5岁了,还不认识几个汉字,这还好意思说自己天天在给孩子读书!……

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悄悄升起吧。

今天我就来谈谈这个认识汉字的问题。

读了几百本上千本书,汉字却不认识几个,焦虑吗?



一、3岁半认识1500个汉字,值得效仿吗?


之前有一段朋友讨论,说有个牛娃孩子,三岁半认识1500个字。

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似乎1岁多每天都会拿字卡和孩子一起玩儿,慢慢积累到1500个字。

惊人的成绩,但是我如果回到满满一岁多,我也一点儿都不想去模仿。

第一是因为枯燥,黑白,抽象的字卡并不是好的婴幼儿玩具。

第二是因为婴幼儿背字卡并不是理解记忆而是机械记忆,很容易记也容易遗忘。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

和婴幼儿相处,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有很多很多可以开发小朋友各种认知感触的游戏可以玩儿,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背字卡,会挤占许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亲子时间。

在我心中,永远不会为了那些超前的焦虑,或者为了父母自己的虚荣心,去做这样不符合婴幼儿发育需求的事儿。


二、读了几百本书,小朋友就应该自己认字了吗?


另外一种情况是,之前看了一篇文章。

一个妈妈说家里大概有三百多本书,和孩子也经常一起读,但是孩子4岁多还是不认识汉字,很着急很焦虑,于是这位妈妈就开始上手教孩子认字。

我注意到她焦虑的前提是:已经读了三百多本书。

但是三百多本书共读下来,4岁多的孩子不认识字,就是不正常的吗?

客观地来说,从营造充分的阅读环境这一点来看,三百多本绘本,着实不算多……

比如满满,毫不夸张我们读了数倍的量读了这么几年,她也没有自发开始认字,这样想想是不是可以放轻松一点儿更加泰然一些。

或者没有充分的阅读支持,或者像我们一样,一直没有有意识地引导过认字,那么一个4岁、5岁的小朋友没有自发地发育出认字的能力,太正常了完全不需要焦虑。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三、一个5岁的孩子是如何做到完全流畅阅读的?


之前一个闺蜜妈妈,给我发来两段她家娃阅读中文书的小视频,男娃小名儿肉肉(其实是个一点儿也不肉个子很高的小帅哥),比满满大一点点儿,差不多5岁4个月。

读的我们双十一推荐书单里的一本,吉竹伸介的《有理由》,不得不感叹,他自我朗读的状态真好啊,一边自我阅读还一边欣赏画面。

但是肉肉的英文阅读呢?甘拜满满下风哈哈哈。两个小朋友很有意思,一个长于中文,一个长于英文。

之前我特意和肉肉妈妈一起讨论了他俩这个有趣的对比,想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异。

肉肉妈妈是这么说的:

“小的时候肉肉说话其实比较晚,所以我可能有意识地引导过他认字。

比如在看书时我会给他一个字一个字的指读,他可能就很快就意识到“字”的存在,所以慢慢慢慢就建立起联系了。

我们出门的时候我也会指着身边各种字给他看,也是一个环境积累。

然后他大概4岁就开始自己认字了,刚开始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指读着认,读得很慢。

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现在已经不需要指读了,读得挺流畅, 在幼儿园在家里都可以拿起书来给身边的人讲故事。“

这,就是,原因!


四、那满满只认识英文不认识汉字又是怎么回事儿?


中文阅读和英文阅读同样重要,这个不用说,所以我们家的中文阅读和英文阅读都是同步进行的,不存在只输入英文不输入中文的问题。

其实是满满妈自己,发自内心地不着急让她认汉字。

我从来不指读,我们的阅读纯粹就是一起欣赏图画,我读她听,然后各种自由发挥随意讨论说个没完。

绘本的核心在于图画,孩子专注读图的时间可能只存在于学前这么几年,学会欣赏图画,理解图画的能力培养,这件事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去认字。

那么英文她是怎么自己习得的呢?是特别重视有意识培养的吗?也不是。

本质上是因为英文是字母文字,在小朋友自己去识别的时候,难度天然地比汉字低。

其次是因为,英文有大量的分级读物支持。

英文的分级阅读系统非常成熟非常科学,单词难度从简单到复杂,大量的重复高频词出现,在达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满满差不多在4岁左右,开始自我辨认简单单词。

经过一年的时间,她可以达到更加熟练的自我阅读的水平。

而中文阅读,至少目前,是没有这样成熟的分级系统辅助的,这也和中文汉字天然和英文字母文字是两个体系有关。

这些原因叠加在一起,在同样的输入强度,同样的没有引导的情况下,满满先发展起来的,就是英文自我阅读能力。


五、认字真的有那么难吗?


肉肉和满满两个小朋友一个可以自我阅读中文书,一个可以自我阅读英文书,其实恰好说明了一个问题。

养育小朋友如同浇花种树,爸爸妈妈的力量花在那里,小朋友的能力反馈就会在那里。

而我和肉肉妈妈这几年都在做一件相同的事,是持续的共读。

认字,不管是肉肉认识中文也好,还是满满认识英文也好,他们第一受益的都是阅读环境的长期的、充分的的支持。

至少截止到现在,肉肉认字没有专门背过字卡(会借助字卡玩认字游戏),满满认字没有背过单词,小朋友完全是在上下文的语境里学习文字。

不是割裂地,生硬地,枯燥地学习文字本身。

在学前阶段,我认为这才是让小朋友认字的第一原则!

最后,满满快5岁了,我准备带着满满一起认字了,你们和我一起吧!


之前满满4岁左右的时候本来准备着手引导,但是我有意识地又延缓了一年。

因为从肉肉身上,从身边以及许多读者妈妈的反馈上都能看到的是:

绝大多数的小朋友认字,都不是父母逼出来的。

都是孩子们在到了足够的年龄段,通常是4-6岁左右,自己慢慢慢慢就开始主动自发地强烈要求认字,而且速度提升飞快。

与其过早进行“事倍而功半”,不如适时进行“事半而功倍”。

别焦虑,如果你们和我一样感觉时机到了,先埋头开始——

在阅读中认字、在生活中认字、在游戏中认字,比如借助字卡玩游戏。字卡不是认字的第一渠道(阅读才是),但是可以是认字的有效补充。

过段时间,我们再来汇报。


读了几百本上千本书,汉字却不认识几个,焦虑吗?


昨天晚上我拿出字卡,和满满一起玩儿。

满满这个在认字上完全被我放养的娃,也自发地认识了许多汉字了。

要毫不怀疑地去相信,一个热爱阅读的小朋友,一个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都在阅读中不断得到锻炼的小朋友,无时无刻都在储备认字的基本能力。

(喜欢今天的文章,欢迎积极评论转发给更多的小伙伴们。你们的宝贵支持是满满妈努力分享的最大动力哈,爱你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