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啟蒙》:《周易》是從《河圖》衍生而來的?

易學的三個派別

易學門類繁多,派系林立,然而總歸起來只有三派,一為卜筮派,二為義理派,三為象數派

根據《繫辭》的說法:《易經》的創作年代可上溯至伏羲。在伏羲的時候還沒有文字出現,那時的人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取材鳥獸,根據“近取諸身,遠去諸物”的原則,畫出了☰、☱、☲、☳ 、☴、☵、☶、☷八個符號,名叫八卦。古人最初是要用這八個符號來“通神明之德”與“類萬物之情”,也就是說用八卦來跟神明打交道以及認識、類比自然界的萬物。“通神明之德”的就是卜筮派,盛行於術士之中。

後來西漢緯書《乾鑿度》發揚了《繫辭》裡“類萬物之情”的理論,認為聖人作《易》的目的是“所以斷天地,理人倫,而明王道。”“以立五常之行”“以正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等。強調《易》在

人道方面的意義,這就是義理派的角度。

同時《繫辭》又說古人不是憑空畫出八卦來的,他們在創作八卦的時候受到了自然的啟發,所謂“天生神物,聖人則之”,這個“神物”就是“河出圖”與“洛出書”。因此《河圖》與《洛書》也被納入易學的研究範圍之內,跟八卦的卦象一道成為研究的重點,進而衍生出了象數派。

《易學啟蒙》:《周易》是從《河圖》衍生而來的?

龍馬負《河圖》

易學思想的傳承

《左傳》裡有多處引用了《易經》,而且大多與占卜有關,這說明在春秋之前,卜筮派佔據了易學的主流位置。在孔子刪定六經、諸子相繼出現後,易學才向哲學傾斜,卜筮派也一度衰落,義理派開始興起。

義理派不執著於占卜,而是直接對《周易》這本書裡面的六十四卦、《卦辭》《爻辭》《十翼》進行解讀、解釋,從中認識道理。孔子明確與卜筮派劃清界限,他說:“《易》我後其祝卜矣”“吾求德而已,吾與史筮同塗而殊歸也。”(《馬王堆帛書周易·要》)荀子也說:“善《易》者不卜。”這是儒家對於《易經》的態度,講究的是探明義理,“庸言庸行”,反對卜筮。

易學傳至秦時,田何獨得其道。秦皇焚書,《周易》為卜筮之書,得以倖免。漢興,丁寬求學于田何,作《易說》三萬言。之後又有施讎、孟喜、梁丘賀三人傳《易》,從此易學始分為三家。孟喜與施讎同門,好自稱譽,他的易學頗專於家候陰陽災變,神秘莫測,已不同於義理。

除施、孟、梁三家外,還有京氏易派,其宗為焦延壽京房。焦延壽著有《易林》,根據《易經》的卦象來設辭,是象數派。漢成帝時,劉向校書,考證易學源流,認為諸易家諸派皆祖田何與丁寬,大意略同(可能都是義理派),唯有京氏易為異(象數派)。可能是焦延壽獨得隱士或術士的學說,再傳給京房的緣故。同期,東萊人費直長於卦筮,以彖、象繫辭十篇文言解說上下經,首創費氏易;沛人高相與費直同時,專說陰陽災異,創高氏易學。因此西漢易學共有施、孟、梁、京、費、高六大派別。

到東漢時,讖緯風行,京氏易學一度獨宗,後陳元、鄭眾、馬援等皆傳費氏易,至鄭玄出,作《易注》,荀爽傳之,費氏易遂興而京氏易衰。東漢滅亡前,易學皆以費氏易為宗。

魏晉時,王弼作《周易注》,廢棄漢朝興起的象數易學,重振義理之學,影響極大。唐朝時,義理派有孔穎達整理的《周易註疏》,象數派有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宋朝時,陳摶、邵雍等人發明先天學,傳《易圖》,建立新的象數學;程頤作《程氏易傳》,闡發義理學,學者多宗之。

《易學啟蒙》:《周易》是從《河圖》衍生而來的?

王弼(226-249)復興了義理派

朱熹作為古代學術集大成者,出現在所有人之後。他論圖書則多采邵雍,談四書則本於程頤,但唯獨在對《周易》的理解上,朱熹有自己的看法,而且跟二程大相徑庭。他說:“《易》本為卜筮而作”,《周易》本來面貌就是一本占卜用的書,它既不是為了說明義理,而不也是為了表現象數,而是用來預測未來、趨吉避凶。這樣,朱熹就復興了早已絕跡的卜筮派。他論述《周易》的書很多,我們今天只介紹最簡單的一本《易學啟蒙》。而且只講到第一章《本圖書》。

《易學啟蒙》對《河圖》的解釋

與《周易本義》不同,《易學啟蒙》不是用來解釋經文的,而是用來說明圖書。朱熹在序言中說自然中本來就存在神秘的力量,分合進退、縱橫逆順,都是氣數之自然。這些神秘之力量形於法象,見於圖書,啟發人心,假借其手,才寫出了《周易》。基於此,他說:“

近世學者,類喜談《易》,而不察乎此。其專於文義者,既支離散漫,而無所根著;其涉於象數者,又皆牽合附會。”於是,他要通過《易學啟蒙》來說明神秘力量是怎麼產生出《周易》和八卦的。

《易學啟蒙》:《周易》是從《河圖》衍生而來的?

朱熹(1130-1200)

《周易·繫辭》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論語·子罕》說:“子曰:‘鳳鳥不至,

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管子·小臣》說:“昔人之受命者,龍龜假,河出圖,洛出書,地出乘黃,今三祥未見有者。”這是《河圖》《洛書》在古書中的記載,但究竟什麼是《河圖》,什麼是《洛書》,顯得模糊不清。

漢儒孔安國和劉歆採用神話的說法,認為伏羲時有龍馬出河,其身上有紋路,伏羲遂則其文而畫出八卦。根據《繫辭》的說法,上面的紋路為“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後人據此畫出了《河圖》樣式,現在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將文字與圖式搭配如下:

《易學啟蒙》:《周易》是從《河圖》衍生而來的?

《易學啟蒙》中的《河圖》

在《河圖》裡,白點代表天,黑點代表地,天地之數通過《河圖》演示出來。《河圖》以下方為北,上方為南,左邊為東,右邊為西。自下而上、自左而右看白點都位於黑點上方,因此朱熹說:“所謂天者,陽之輕清而位乎上者也;所謂地者,陰之重濁而位乎下者也。

《河圖》裡,天數與地數互相搭配,一與六、二與七、三與八、四與九、五與十都相差一個“”,所以一陰一陽、一奇一偶配對,二者交合而生出五行

“天一”與“地六”共宗於北方,合而成性,叫作“天以一生水,地以六成之”。

“地二”與“天七”為朋於南方,合而生

性,叫作“地以二生火,天以七成之”。

“天三”與“地八”同道於東方,合而生性,叫作“天以三生木,地以八成之”。

“地四”與“天九”為友于西方,合而生性,叫作“地以四生金,天以九成之”。

“天五”與“地十”相守於中央,合而生性,叫作“天以五生土,地以十成之”。

五行的數字為——生數:水數一,火數二,木數三,金數四,土數五;成數:水數六,火數七,木數八,金數九,土數十。這就是所謂“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數有一、三、五、七、九,累加得二十五;地數有二、四、六、八、十,累加得三十。二十五加上三十等於

五十五。所以說“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河圖》以生出的次序來看,因天請地濁,故先下後上,先左後右,最終復於中。運行次序則是先始於東,次南、次中、次西、次北,左旋轉一週又復歸於東。所以五行次序為: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右旋一週,土又克水,再次循環。這是《河圖》所體現出來的意思。

伏羲觀《河圖》,參考其中道理而作八卦。所謂天與地就是☰(乾)與☷(坤),水與火就是☵(坎)與☲(離),木與金就是☳ 、☴(震、巽)與☱(兌),土就是☶(艮)。這就是《河圖》跟《周易》八卦的關係

《易學啟蒙》:《周易》是從《河圖》衍生而來的?

八卦方位與五行屬性

《周易》真的起源於《河圖》嗎?

漢儒與宋儒多依據上面的推導,認為八卦起源於《河圖》,唯獨歐陽修作《易童子問》,對其進行了詰難。他認為《繫辭》先是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而“所謂《河圖》者,八卦之文也。”故“八卦者,非人所為,是天之所降也。”也就是說八卦是上天發明的。然而,同一篇《繫辭》又說:“昔聖人之作《易》也......觀變於陰陽而立卦。”則八卦又是聖人發明的,前後互相矛盾。歐陽修認為八卦其實與《河圖》並無關係,是聖人仰觀俯察,然後才創造的。後世關於《河圖》的傳說不過是學者搞的神秘主義,即“大抵學《易》者莫不欲尊其書,故務為奇說以神之。

《易學啟蒙》:《周易》是從《河圖》衍生而來的?

八卦是伏羲畫的還是《河圖》衍生的?

歐陽修之後,黃宗羲《易學象數論》對朱熹認定的《河圖》進行了重新的考察。黃宗羲說《易經》從沒有把“天一地二”那段文字稱為《河圖》,那是後儒臆想的結論,並無根據。六經裡說到《河圖》的只有四個地方:

一、《尚書》:“河圖在東序”;

二、《論語》說:“河不出圖”;

三、《禮運》說:“河出馬圖”;

四、《周易》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根據文義及上下文,所謂的“圖”是山川險易、南北高深的地圖;河、洛為天下之中,商周時期,四方諸侯進本地圖書都在前面冠以“河”“洛”的字樣。因此,真正的《河圖》和《洛書》並不是產生出《周易》的神秘圖案,而是上古的地圖、文冊

孔子時,周王室衰弱,諸侯不至,天子無法知曉天下各處的人民戶口消息,所以遵崇周天子的孔子才感嘆“鳳鳥不至”“河不出書”。而且《繫辭》裡說伏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於是始作八卦。”假使《河圖》裡本有八卦,伏羲哪裡還用去仰觀俯察呢?伏羲既然要仰觀俯察,那麼如果僅靠一己之力,所見所聞也不過侷限在一方之域,坐井觀天而已。所以必待天下朝貢之河圖與洛書等圖冊到達,才能“則之”,用以畫卦,這才是《河圖》的本來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