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寒季节,养生要点!

小寒养生

至寒季节,养生要点!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并且在我国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从冬至到小寒和大寒的这段时间里,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在这个期间,我们应该注意养生,而小寒养生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冬藏了。根据大自然的天气变化,与自然相迎和,是养生最重要的一步。

以养肾为先

中医上有一年四季中“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的原则,所以冬季最应该养肾,而且也是养肾的最好时机。

按摩养肾疗法是冬季养肾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推荐两种按摩养肾的疗法:一是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谓“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二是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腰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这种方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

饮食保养 滋补防寒

冬季天气寒冷,此时也正是阴邪最盛的时候。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对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者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

注意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

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则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出现。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适当运动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

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至寒季节,养生要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