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同时学经济学和计算机费劲吗?是怎样的体验?


在德国同时学经济学和计算机是怎样一种体验?

相信很多同学对于交叉学科已经不陌生了,但是在德国,我很少见到有同学涉足不同的学科,学经济管理的同学永远对于计算机一知半解,带有恐惧。学计算机的同学还好一点,会从众不从心地学习经济学。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下我同时学这两门学科的体验,是为了解除经济学同学学计算机的恐惧,以及让学计算机的geek们重新审视学习经济学的个人目的。


在德国同时学经济学和计算机费劲吗?是怎样的体验?



我在国内211大学读的经济信息学,也称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学四年的学习体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从计算机科学中掌握了逻辑,从经济学中窥见了商业社会。大四毕业,顺利到法兰克福大学读经济信息学硕士课程。这个硕士课程的框架非常清楚,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补修本科课程模块,经济管理硕士课程模块,信息管理硕士课程模块,计算机科学硕士课程模块。在开学之初我就面临着两个选择,偏重经济管理,还是偏重计算机科学?前者是我感兴趣但是不擅长的领域,后者是我既感兴趣又很擅长的领域。有时我很想自己可以两者兼得,但是会不会太过贪心:p

我在第二个学期尝试着深入学习经济管理课程,学的时候轻松愉快,课件上的句子一看就懂,只待考试前好好背一背。结果事实并非如此。财务管理,会计学这些课属于技巧性很强的课,它将企业财务处理过程中的很多小细节整理为案例或题目来让我们学习,而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阅读大段德语文字,想象,还要有深厚的本科会计基础。

语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最后,我对经济管理课程望而却步了,连最后的考试都不敢去考。同专业同学看到我吃力地读着会计学课本,也是摇摇头,说学会计没啥用呀。我一开始跟他们较劲,就觉得学了肯定有用。


在德国同时学经济学和计算机费劲吗?是怎样的体验?



学了之后发现,诶,确实现在根本用不到,还不如学学Marketing,做做大数据分析。第三学期我找到的Hiwi工作就是看重我在Marketing中学的模型知识以及我的编程能力。所以我还是对经济管理兴趣不减,因为我知道,脱离了经济管理,编程能力是得不到赏识的。得此失彼,我在计算机科学的课程上收获颇丰。计算机科学是一个强调基础的学科,所幸本科大学里的基础打的牢固,现在往上走就会很轻松。我见过很多经济管理专业的同学对着稍微复杂一点的计算机科学术语就抓耳挠腮,肚子里打退堂鼓。

其实他们实在是对自己的期望太高,妄想一个学期就能打下三四年的基础么?新手要学计算机,就不能去学那些夺人眼球的互联网术语,什么区块链啊,云计算啊,比特币,复杂网络呀,这些词汇都是人创造出来制造噱头的。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需要搞清楚算法,数据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搞懂这些,比用fancy words更让人起敬。说个题外话,我有时会和我的好友Alexandra吐槽经济学的学生太懒了,他们总想走捷径达到目的。Alexandra本科也是经济学,后来他读完之后深感自己被大学欺骗了,经济学根本就不应该作为一门学科,

哈哈哈,于是硕士就转到计算机专业了。


在德国同时学经济学和计算机费劲吗?是怎样的体验?


第二个学期,仔细审视了一下我的学习目的、职业规划,需要去扩展我的学科范围,不能局限在计算机领域。我

希望通过学习经济管理的课程,了解透彻现在的商业社会,使我的职业生涯更加长远。因此,我还是硬着头皮选择了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中的数据分析,还学习了银行监管这样和我专业八杆子也许打得着的课。

在学习新学科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有种思维局限在自己专业的无力感。我克服这种无力感的一个办法就是阅读以及交流。和这个学科的人交流,能够最快地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阅读也是扩展思维方式的好方法。我个人喜欢和不同专业的人交流。比如和政治学的jonas交流会对他使用因果律思考的深度感到惊讶,他能够从一个现象,不断推导,到未来。这种推导对于我来说很难,因为我总是不确定是否每一步都是正确的,于是会卡住。学数学的同学就会对于解决问题特别有热情动力。学社会学的朋友对于人的行为动机具有无所不在的好奇心。


在德国同时学经济学和计算机费劲吗?是怎样的体验?



第二个学期的自己除了在学习方面寻找方向之外,还希望能在德国认识更多朋友,因为第一学期那样三点一线,上课放学写作业的生活,把我隔绝于人群之外。这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无助感激发了我去改变现状,扩展交际圈。我只报名了一个Vorlesung, 参加了Seminar和一个计算机专业独有的Praktikum课程。Seminar和Praktikum都有组队完成的小组作业。除此之外,我还忐忑不安,踌躇满志地邀请同专业的Alexandra学神(后来变成好友)和我一起组队参加比赛。当时他远在瑞士,不过考虑了一天之后,线上回复我他有时间可以和我做这个比赛。在一堆纯正德国人队伍之中,我们这个队伍,是唯一一个不讲德语讲英语进行展示(Alexandra母语是德语,但是我强烈要求用英语,原因你懂的==),我们将精力主要放在了完成Demo上。


在德国同时学经济学和计算机费劲吗?是怎样的体验?



最后我们居然拿到了第二名,成绩是1,0! 这场比赛成了我美好的留德生涯的序章。短暂的一学期比赛过程中,我在一堆德国企业领导,学校教授,不同专业的人面前销售我们的Idea,在DB Tower的IT部门里做路演。并且用我们百分百实现了的Demo获得了比赛的第二名奖项:从法兰克福到任何一个德国大城市的ICE来回车票。于是学期结束之后我和Alexandra不仅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有机会出去浪一把,喜滋滋的假期生活就开始了。

其实这个比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非常想和大家分享,但不适合今天的主题。和今天主题相关的点在于:我真的非常主动地走出了第一步!如果我没有邀请Alexandra的话,我会错过很多!我选择了正确的队友,迈出了很完美的第一步。邀请他的时候,我们只是平时路上遇见会打个招呼的同学,通过偶尔寒暄之中我猜到他肯定是个学神,因此我想,如果参赛,我一定和他组队,不会有其他人了。我担心过贸然邀请他会不会不稳妥。但我转念一想,这样无谓的担心根植于我们中国的人际关系文化,而我永远不知道德国人的文化是什么样的呀,我就是默认他们心胸宽广,就算做了冒失的事情,也可以当作是文化差异嘛。


在德国同时学经济学和计算机费劲吗?是怎样的体验?



这里主要分享我的学习体验,多半是自己脑海里的挣扎。

其实,硕士课程只有两年,四个考试月。如果不去想明白自己想学什么,为什么学,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学位证,缺少一定的主动性,也会面临新的问题,比如考试挂科,毕业论文找不到导师,毕业了找不到方向。

尤记得初学德语中级课程时,教材第一篇课文讲的就是Eigeninitiativ 主动性。其实人生是个无限游戏,我们要主动去扩宽人生的边界,不能等待外界来拖着我们前进。来到德国的我们已经主动地扩宽了我们的地理边界,那是不是相应地更要在学习,交友,工作方面也不断扩展呢?

最后回答一个很多人一开始会有的问题,两门学科一起学累不累?客观来讲,硕士课程总共120个学分,对于所有专业的人都是一样的。这意味着你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一样的。所以我不会说我们这样的交叉学科会比其他学科累。但是你如果选择每门课都深入学习,百分百认真对待的话,有点累但你肯定不会这么做的对吧,哈哈哈。


留德圈APP,全德华人都在用!

帮带、租房、二手、求职...

拼车、物流、打折、留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