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2018年11月6日下午14时30分,南阳十大名老中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国家级非遗大调曲子代表性传承人黄天锡老师因病逝世,享年90岁。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惊闻黄天锡老师仙逝,深感震惊和悲痛。黄老先生是德高望重、医艺双馨、辛勤耕耘、著作等身的南阳籍专家。他率直,豁达,善良,真诚,勇于探索和创新,无私奉献及博爱的情操在南阳中医药事业的筹建与发展、传承及育人等方面殚精竭虑,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巨大贡献。黄老先生的逝世,是南阳中医界的重大损失。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黄天锡老师,出生在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一个以诗书立人的中医世家。祖父黄三焦、父亲黄星源都是宛北的一方名医,他们还弹得一手好三弦,唱得一口好曲子,行医之余,弹唱技艺,自娱娱人。与同龄的农家子弟相比,黄天锡老师的孩提时代是幸福的。可以在私塾里读经颂诗,回到家里还可以听曲品乐。14岁时开始在耳濡目染的家族环境熏陶下行医,19岁单独看病。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70余年来,黄老先生安身立命于治病救人,坚持“脉随证论,证从脉辩”,擅长以《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临床,用医圣张仲景的经方来惠及百姓。可现如今,需要您“帮助诊疾的百姓还在”,但,可亲可敬的黄老先生您,现,在哪里?!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曾记得,2015年8月31日,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32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2014〕57号)和《南阳市生命健康产业行动计划》,印发实施了《民间中医药传统特色技、方挖掘引进培育工程(“杏林寻宝”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作,您无私将自己行医70余载的一些临床心得和小验方传承、分享......。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2016年初,“杏林寻宝”工程工作宣传纪录片拍摄工作启动。对我市挖掘筛选出的医德高尚、百姓赞誉、技法高超的传承人及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特技法的优秀中医传承人为主题的纪实宣传专题纪录片的拍摄,您,理当殊荣。为了不影响拍摄的整体进度和取得最佳的效果,您不畏身体不适和春寒料峭的初暖咋寒,补拍镜头时的酷暑炎热,您说“隔行如隔山,你们怎么要求我怎么照做......”。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2016年11月2日下午,您,作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合作创办之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不顾年老体迈毫无保留的给予来自京豫宛三地百名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传人”精英班的学员们,进行全程脱稿讲授“五运六气与《伤寒论》”的专题知识讲座。记得从接受到授课邀请始,您便竭尽所能孜孜不倦地整理手稿,并一再给我说:“我不会电脑,但我想把我所学到的知识都能写给他们...”。授课当日下午,您为了担怕上课迟到,竟一直坐等到我去接您。课前,我搀扶着步履蹒跚的您提前进入课堂,全体学员肃然起敬掌声雷鸣,您却说“不要给我掌声,我不会制作课件,只是凭记忆将我学到的知识交流与你们,讲的不好....”。期间,您忍受着身体不适,嗓子干疼也不要喝水,只是为了怕去洗手间自己的行动不便而耽误学员的上课时间....。课中,您真诚关爱地多次询问并征求学员意见“我这样讲,可以吗?我不会普通话,怕你们听不懂,我讲慢点…”。多么单纯且又伟大的爱,多么敬业亦又简单的为!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2017年9月,“杏林寻宝”宣传纪录片在中国·南阳第十三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第七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仲景书院第四次集训学习期间向大众举行了首映礼发布仪式和南阳市民间中医药传统特色技、方挖掘引进培育工程(“杏林寻宝”工程)优秀荣誉证书的颁发,您,因身体微恙住院治疗。10月2日,我将“迟到”的荣誉证书送至病房您的手中时,您由衷的笑颜下还在关切的询问刚刚结束的第四次集训学习中的仲景书院学员们:“这批学员还要几次学习结束啊?在南阳他们适应吗?要是喜欢听我讲的“五运六气”,等下一次我还给他们讲....”。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大调曲子依然在,三弦还是那模样,医艺双馨的黄老先生您,却,在哪里?! 曾听闻:您一把三弦如影随形,悬壶之余大调曲子开嗓弹唱是您的第二职业;还曾听闻:您为了大调曲子的传承,将其收集珍藏了几十年的大调曲子全部音像资料无偿地捐赠...。爱屋及乌,术有专攻,您建树的“行医与唱曲并行不悖,音乐与医学密不可分,五音与人的生理、病理相关,因此诊断、治疗、预防均应关注五音状况,反过来,五音规律又能佐证、指导医理的运用”之课题,请,您放心,我想,在您的这种学术研究和思路指引下、在不久的明天、在有着与您一样共同爱好的中医人的专研和创新发展中,一定会造福更多的疾苦百姓。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耄耋风烛尽,呜呼百岁翁。斯人已远走,哀哉四方人。黄老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记南阳大医、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黄天锡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