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雷州半島 你能看到遠古流傳過來的“海上森林”

雷州半島上流淌著40多條大小河流,在這些河流的入海口是廣闊的灘塗。這裡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孕育出南方的“海上森林”,它們就是,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屏蔽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紅樹林。

漫步在雷州半岛 你能看到远古流传过来的“海上森林”

自紅樹林3000多萬年前在雷陽大地紮根落戶以來,早已枝繁葉茂。雷州半島紅樹林佔全國總面積三成。在我國沿海記錄的36種典型紅樹植物中,有21種天然生長分佈在雷州半島。在這小小的半島邊緣,你便能覓得全國將近六成紅樹植物品種的芳蹤!

漫步在雷州半岛 你能看到远古流传过来的“海上森林”

正因為雷州半島的紅樹林具有面積大、種類多的特點,1997年由國務院批准建立了中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2001-2006年,“中荷合作雷州半島(湛江)紅樹林綜合管理和沿海保護”項目在該地區實施,湛江紅樹林保護區被列為履行拉姆薩公約的國際重要溼地。

究竟雷州半島的紅樹林的獨特何在?接下來,請大家跟隨我們的步伐,環雷州半島一週,感受這片紅土地的“海上森林”的魅力。

漫步在雷州半岛 你能看到远古流传过来的“海上森林”

<strong>五里山港

<strong>——<strong>完整的變化序列

環雷州半島紅樹林之旅的第一站,是位於湛江市區東北部的五里山港,其上游有遂溪河、良垌河匯入,至石門以南流入湛江港,南北縱深約26公里,呈“Y”字形格局。

再往上游,因淡水匯入和河床抬升,海水影響程度大為減少。在潮水上漲之際,沿灣口向上遊方向,泛舟港內,沿岸植被從耐高鹽的紅樹植物,逐漸過渡為喜低鹽的半紅樹植物和不耐鹽的淡水溼地植物:在鹽分較高的灣口區域,沿岸生長著耐鹽的白骨壤 (Avicennia marina)和秋茄 (Kandelia obovata),灰綠色、深綠色是這裡紅樹林的主色調;在中游鹽分稍低,灌木狀的桐花樹 (Aegiceras corniculatum)逐漸增多。春夏之際,這裡有養蜂人忙碌的身影,因為桐花樹是優良的蜜源植物。繼續上溯,我們來到了海拔只有數十米的雞籠山,山的北面風靜流緩,分佈著較大面積的秋茄、桐花樹、鹽沼以及一些半紅樹植物。

漫步在雷州半岛 你能看到远古流传过来的“海上森林”

秋茄的板狀根

值得一提的是,雞籠山是珍稀半紅樹植物銀葉樹 (Heritiera litorralis)在我國僅存的9個天然分佈點之一。當你還在感嘆澳大利亞漢密爾頓島的心形大堡礁遙不可及時,卻不知在五里山港渡頭村東北方僅僅數百米的海岸,流水的力量同樣雕刻出了一片“心形紅樹林島”。

漫步在雷州半岛 你能看到远古流传过来的“海上森林”

全國約有六成紅樹品種生長在雷州半島

<strong>特呈島

<strong>——<strong>紅樹林的天然<strong>“<strong>盆景<strong>”

離開五里山港南下,進入湛江灣海域,在海灣的中央,有一個3.6平方公里的小島——特呈島,與湛江市區隔海相望。儘管面積不大,但在島南側的新屋村、裡村、東村等地沿岸卻生長著罕見的白骨壤紅樹林古樹群。在潮水退卻之際,腳下的細沙逐漸被蜂窩狀大小不一的岩石所替代,它們是遠古時代火山活動岩漿噴湧冷卻後遺留的見證。就在這堅硬無比、土層稀薄而常年受風浪衝擊的環境中,頑強的白骨壤仍能紮根定居。

漫步在雷州半岛 你能看到远古流传过来的“海上森林”

特呈島古紅樹林粗壯的樹榦,開張的樹冠,猶如天成的盆景

由於環境相對貧瘠,加之風浪較大,儘管生長在石縫中的白骨壤已有上百年曆史,但樹高卻普遍只有3-4米。俯身細看,粗壯的樹榦,開張的樹冠,露出地面密密麻麻的呼吸根,使人產生猶如置身盆景天地中的錯覺。但是,由於海岸侵蝕,風沙掩埋,以及周邊日益增加的人類活動影響,特呈島古紅樹林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樹榦倒伏、蟲害發生、海水富營養化等問題,給這片珍奇的古樹群的未來帶來了不確定性。

<strong>南渡河口外<strong>——<strong>紅林外族的<strong>“<strong>移民村<strong>”

離開湛江灣,往南穿過東海島、硇洲島,便來到了雷州灣。灣的西岸是雷州半島中部最大的河流——南渡河的河口。優越的水文和沉積條件,使這裡發育出雷州半島沿岸最大的潮間帶灘塗。當地引種原產孟加拉國的紅樹植物無瓣海桑 (Sonneratia apetala),此後又陸續在附城鎮沿岸開展人工造林,形成了縱貫南北的綠色屏障,為保障當地社區的生命財產安全,抵禦颱風提供了保障。

漫步在雷州半岛 你能看到远古流传过来的“海上森林”

沿海堤漫步,自韶山村至嵐北村,沿途所見之處綠影婆娑,枝榦茂密,無瓣海桑林宛如一段綠色長城,捍衛著沿岸10多公里海堤、養殖塘、農田和村落的安全。

隨著近年來紅樹林引種造林活動的發展,原產美洲大陸、引自墨西哥的拉關木 (Laguncularia racemosa),甚至原產美國東南沿海、在我國局部地區造成生態危害的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紛紛在這一區域落戶定居。在大面積開展紅樹林造林的同時,我們不禁要問:鄉土紅樹林的發展和保護是否受外來物種的影響?外來物種與鄉土植物是共存還是競爭?存疑之際,雷州灣西岸已確實成為了這些紅林外族們的集中區域之一。

<strong>九龍山與流沙灣

<strong>我國大陸上的兩個<strong>“<strong>唯一<strong>”

自雷州市繼續往南,有兩處海岸線迂迴、深入內陸的水域,即東岸的東里、調風、和安鎮沿海內灣,以及西岸的流沙灣。上述海灣沿岸分佈著眾多紅樹林斑塊,這其中要數位於調風鎮九龍山和邁陳鎮官曹的紅樹林最具特色。

九龍山位於調風鎮月嶺港,於2009年由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立國內首個以紅樹林命名的國家溼地公園。

漫步在雷州半岛 你能看到远古流传过来的“海上森林”

2012年,工作人員在調查中意外發現一片1000多株、連片分佈的半紅樹植物玉蕊 (Barringtonia racemosa)群落。據史料記載,玉蕊天然分佈於我國臺灣、海南,但數量不多。如此大面積連片分佈的玉蕊群落是我國大陸目前的唯一天然分佈記錄。玉蕊的花在細長下垂、長達70釐米的花序軸上排成一長串,晚間開放,粉紅色的花絲在月光映襯下顯得婀娜多姿。建立九龍山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可使這片玉蕊得到相應的管理維護而繼續繁衍生息。

漫步在雷州半岛 你能看到远古流传过来的“海上森林”

玉蕊的花細長下垂,長達70釐米的花序軸上排成長串

與九龍山遙相呼應的,是西岸流沙灣的邁陳鎮官曹村海灘。部分採集於上世紀50年代的紅樹植物標本即產自該處。與九龍山的玉蕊群落一樣,該處的角果木 (Ceriops tagal)群落也是該物種在我國大陸唯一的天然分佈記錄,但面積不足2公頃。

<strong>高橋<strong>——紅樹林連片面積之最

沿雷州半島西岸一路向北,到達廣東、廣西交界的英羅灣,這裡是廣東海岸的最西端——廉江市高橋鎮。在東岸一側,自西向東的4條河流,向海灣匯入大量的泥沙,寬廣的灘塗和縱橫交錯的河溝星羅棋佈,形成了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重點的核心區域——高橋紅樹林保護小區,擁有國內大陸連片面積最大的1361.1公頃天然紅樹林。

漫步在雷州半岛 你能看到远古流传过来的“海上森林”

高橋紅樹林內有一片約130多公頃的木欖 (Bruguiera gymnorhiza),樹齡達80多年,是全國保護區中最大群落。夏初時節,漫步於林間的生態步道,朵朵紅色的小花點綴葉間,好不愜意;秋意漸濃,花落果熟,由果實萌發而成的粗壯胚軸則掛滿枝頭,為遊人展示著植物界奇特的“胎生現象”。

漫步在雷州半岛 你能看到远古流传过来的“海上森林”

木欖新苗

高橋紅樹林的生境呈多樣化,在2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交錯分佈著紅樹林、河口潮溝、海草床和鹽沼。珍稀的中國鱟 (Tachpleus tridentatus)就在海草床—潮溝—紅樹林之間繁衍生息,細小的貝克喜鹽草 (Halophila beccarii)佔據了低潮灘,而在紅樹林中央和外緣零星點綴著草本鹽沼,形成了“海上草原”,饒有趣味。走在堤岸處,遠觀猶如漂浮在海上的蔥鬱紅林,恍如海市蜃樓。

漫步在雷州半岛 你能看到远古流传过来的“海上森林”

雷州半島的紅樹林,珍奇、秀美、獨特、多樣,是自然界賜予我們不可多得的珍貴遺產。惟願這些遠古來客繼續在這片紅土地的邊緣生生不息,與人類的發展和諧共存。遙想當年蘇軾在羅浮山下品嚐荔枝後,情不自禁留下佳作《食荔枝》;今遊歷雷州半島沿岸紅樹林,在羨慕當地居民可與紅樹林日夜為伴、世代相隨之餘,亦不禁慨嘆<strong>“日倚紅林七千頃,不辭長作雷陽人”。

新浪微博:@湛江旅遊

今日頭條:@湛江旅遊

湛江旅遊網:

http://www.gdzjtravel.gov.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