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这个两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为何依旧贫困

陕西这个两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为何依旧贫困

在陕西东北部的渭北黄土地上,合阳县坊镇有着一座两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它位于合阳县城东15公里处,村东黄河蜿蜒西去,南眺华山耸立。村边有福山、寿山、绿山,被称为风水宝地。相传,两千年前,这个村落因村东福山背后有能治病的水泉而得名灵泉村。

陕西这个两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为何依旧贫困

据本村支氏族谱记载,唐贞观七年(633),夏阳支姓迁入灵泉村。在明初年间,山西洪洞大移民,党氏家族进入村中。明后党氏家族人丁兴旺,经商发财。从明万历开始,在村中大兴土木,修庙建房,直至清末民初。目前保留的村落格局和主要建筑,便是这一时期建成的。

陕西这个两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为何依旧贫困

在村口瓮城的第二道南门上,原先刻有“汉淮阴侯木罂处”。 汉高祖三年,魏王豹反汉,给正在河南成皋与楚霸王激战的汉刘邦从背上插了一刀。刘邦命韩信渡河征讨魏王,韩信“木罂渡军”大破魏王豹,在此建得的指挥所后世称为“韩信城”,操练兵马的校场后人称为“齐王坪”。

陕西这个两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为何依旧贫困

村庄分城内城外两部分,城内三面环沟(东西北),并修有城墙保卫村庄,内城残存的一段城墙据说是康熙年间修建,瓮城城墙时间不详。城门一共有三座,东西南各一座。城墙为黄土制作,高约7米,厚半米到4米不等,周长约3000米。目前有部分墙倒塌断裂,南面城门及城墙保存相对较好。城门一共有三座,东西南各一座。城内街道以东西为主,一共有两条南北街,四条东西巷道。城内建筑多为清末建筑风格,房屋高大,气宇轩昂。

陕西这个两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为何依旧贫困

城内街道以东西为主,一共有两条南北街,四条东西巷道,城内建筑多为清末建筑风格。进城门朝北走,路西有一座坐西向东、飞檐斗拱的建筑,这便是党氏老祠堂。门口的八字墙上砖雕一副对联:“受姓西来,瓜緜椒衍;修祠东向,山峙河横。”上联说出了该村党姓的历史。据传该村党性祖先为西羌族。细致观看该祠堂,无论是砖雕、木雕工艺精良、细腻,可窥当年工匠的手艺风采。

陕西这个两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为何依旧贫困

关于灵泉村,村内这样一个传说:当年,村里有一个叫盼富的老人虽然家里很穷,但心地善良,经常帮助别人。一天晚上,盼富老人梦见一只大蝎子,蝎子说:“我住在村东南方沟里的清泉边,看到你们村这么穷,但人善良,来帮你们致富。”说完,蝎子翘起尾巴,往土坯上叮了一下,结果土坯变成了银子。大蝎子又说:“你们村人不能光守着家,要走出去做生意。”

老汉梦醒后,拿着那块土坯变的银子告诉村民,村民们去村东南方的沟里找那只蝎子,发现清泉边冒出来一座山,山体像只翘尾东行的巨蝎。灵泉村人拿着那块银子出门做生意,最终灵泉村成了闻名遐迩的“财东村”。

陕西这个两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为何依旧贫困

灵泉村人善经商,其经商历史可上溯到明朝末年。至清末,灵泉四大商号:义聚合、义聚正、丰号等名噪一时,遍布西安、太原、汉口、广州、香港等地。财富的积累为大兴土木奠定了基础,于是灵泉村出现了一座座具有特色的明清民居,灵泉村民居大部分仿照北京四合院形式建筑。院落大门外有上马石、拴马桩。拴马桩在古代象征着主人的财富和地位。

村里的石雕,随处可见。在门口、在院内、在路边、有的还被封在墙里。有拴马桩、有门墩、有础石;其造型有狮子、人、猴。老房子虽然已越来越少,但这些石雕还一直保留着。如今的灵泉村,已是新房与老房混杂在一起,因村子发展需要,有部分村民迁出了老村子,在不远处建起了新村。

陕西这个两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为何依旧贫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