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名垂千古的一首詩:寥寥28個字,成為萬世傳誦的經典之作

文/北舊王之渙名垂千古的一首詩:寥寥28個字,成為萬世傳誦的經典之作在我們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名人,在這裡面,名人也是分了類的,就比如我們有政治上的風雲人物,也有戰場上的叱吒風雲的人物,當然還有我們詩詞界的著名詩人詞人等等。光是其中一類的名人,都是有許多的,而且每一個人的作品都足夠我們品味很久,他們不是因為作品多而名垂千古,而是他們的作品非常經典,其中的內涵也是非常深厚,而這其中比較經典的一位就是王之渙了。

王之渙名垂千古的一首詩:寥寥28個字,成為萬世傳誦的經典之作

這位詩人在我們國家的史書上也是記載詳細的,人們差不多都認識這個人,但是他的作品並不多,被記錄在詩詞集裡面的只有六首。但是他的名氣不比那些留下數百部作品的名家低,這還不是因為他的作品十分優秀。從實際上來說,讓他如此有名的詩詞其實並不是記載的那六首,而是《涼州詞》和《登鶴雀樓》這兩首。尤其是這前一首,更是一首經典之作,在後世的一些詩詞界的名人之中,就有些許多人提到這首,認為這一首是其名垂千古的一首詩,可見這首詩該是多麼受人認可。既然這首詩這麼好,我們不妨來賞析一下。

王之渙名垂千古的一首詩:寥寥28個字,成為萬世傳誦的經典之作

首先我們來看整首詩:“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首詩是樂府橫吹曲辭,在當時還作為一首歌曲的歌詞。而這第一句我們可不能將這“黃河”當作真正的河流,這只是一種寫作手法,是指的黃沙,所以這其實是說的“黃沙直上”;而這“一片”是當時的一種比較常用的習用語,一般都是與“孤”一起用,在這裡,這一句可以理解為一座顧城,更有一種淒涼的意味。

王之渙名垂千古的一首詩:寥寥28個字,成為萬世傳誦的經典之作

開篇就是千古奇句,詩人沒有像其他的詩人那樣照實寫黃河的景象,而是視線從眼前,然後漸漸逆流而上,直到望向黃河的源頭,由此展現出源遠流長的黃河的閒遠儀態。這這一句可算是寫得非常神思飛越,讓人不禁發出讚歎。第二句的羌笛,就是今天我們橫著吹的那種笛子,“楊柳”在古代的時候大多數時候都是指的送別情事,帶有離別的傷感之情。“春風”這一句的語意就有雙關的意思了,表面是寫的對邊關戰士們的離別愁緒,然後又想到邊關環境的惡劣,春風如今都還不到,實則是寫君恩現在都還沒到來。

王之渙名垂千古的一首詩:寥寥28個字,成為萬世傳誦的經典之作

整首詩的邏輯看起來不是非常有條理,但是加上我們人的情緒來賞析的話,一切又顯得十分合理。這就是王大詩人的經典之作,雖然字數只有寥寥28個字,但是卻成為了成為萬世傳誦的經典之作,所以從這我們也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在生活中,不管做什麼事情,不是做的多就是好的,有時候做的十件事可能還沒有人家做的一件事讓人歡喜,因為其中的質量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不要急於求成,做的精才是人們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