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兩市休市安排出爐,“春節效應”的大紅包該如何搶?

1月24日晚間,滬深兩市交易所均發佈了2019年春節休市安排的通知。

從歷史經驗來看,A股市場往往有著神奇的“春節效應”,即春節前後市場大概率上漲,那麼今年的“春節效應”會如何表現?“春節紅包”又該如何搶?投資者是應該持股還是持幣過春節呢?

或持續至節後20個交易日

按照滬深交易所安排,截至1月24日收盤,春節放假前僅剩6個交易日,節前紅包行情逐漸接近尾聲。


滬深兩市休市安排出爐,“春節效應”的大紅包該如何搶?


自年初以來,上證綜指在短期夯實2500點整數節點的基礎上,一路來到2600點關口,最新報收於2591.69點,上漲10.69點,漲幅0.41%。且上證綜指於1月4日走出2440.91點階段低點後,以一條漂亮的中陽線階段結束近一個季度的行情震盪頹勢,並已連續15個交易日走出明顯上漲的“春節效應”。

民生證券分析師徐玉寧認為,首先從市場表現來看,春節前後市場均大概率上漲,且春節後的上漲效應更強,持續時間可至春節後 20 個交易日;其次風格表現方面,春節前市值效應不明顯,春節後中小市值表現將更突出。

華泰證券金融工程林曉明團隊選取了滬深兩市8 個影響力較大的指數——上證綜指、深證成指、萬得全 A、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上證 50、滬深 300、中證 500,通過統計每個指數 2000年以來的表現,同樣得出結論:“春節效應”期間,年後往往比年前表現更好,中小創節後效應明顯,小盤指數表現更好,行業方面成長板塊表現更好。

那麼,為何存在“春節效應”呢?

東吳證券分析師王楊認為,就宏觀流動性而言,銀行往往在年底控制信貸規模,元旦過後的一季度則是信貸高峰期;就股市流動性而言,經過上年底的業績考核後,基金在一季度進入調倉和建倉的高峰期,增量資金入市概率增加。而就風險偏好而言,一方面春節之後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政策密集出臺的預期及落地有助於提振市場情緒;另一方面,春節來臨疊加年初開始佈局,投資者心態更為積極。

招商證券也表示,一季度銀行信貸擴張,保費收入一季度佔比最高,年底至春節前居民手中可支配資金增加,全國兩會前後政策預期提升和主題炒作氛圍濃厚。具體而言,今年2月監管政策落地節奏或有放緩,對市場情緒和流動性的邊際影響會有所減弱。疊加前述的一系列季節性因素,“春節效應”或將再現,在短期的回調休整以後,春節前後市場反彈概率較大。

有色金屬等板塊受追捧

在“春節效應”如此明顯的前提下,大家最關心的或許還是如何“搶”到A股春節紅包,應抓住哪些板塊的反彈機會呢?


滬深兩市休市安排出爐,“春節效應”的大紅包該如何搶?


相關統計顯示,從2001年到2018年春節前後5個和10個交易日,表現最好的行業總體呈現一定的規律。21個行業中,有色金屬板塊出現次數最多,為9次,其次頻繁出現的還有傳媒行業、非銀金融和銀行。

民生證券分析師徐玉寧認為,春節前有色金屬、汽車、鋼鐵、通信、機械等行業表現突出,春節後輕工製造、電子、紡織服裝、計算機、有色金屬等行業表現突出。

華泰證券指出,一級行業的統計結果顯示,有色金屬、國防軍工、電子元器件、計算機等行業多次排名靠前,在“春節效應”中取得較高收益。將一級行業聚類成周期上、中、下游,以及大金融、消費與成長六大板塊,結果表明成長板塊優勢顯著,過去 10 次春節行情中有 6 次排名第一,平均收益率也是最高。

而就春節前後的行業輪動規律而言,東吳證券認為,並無明顯規律。總體而言,春節前,以休閒服務為代表的消費類公司或更容易上漲;春節後,則以國防軍工為代表的具備高風險偏好屬性的行業更容易上漲。東吳證券建議,關注先進製造、汽車行業以及 2015 年以來上市的新股和次新股。

假期持股還是持幣?

回到滬深交易所休市安排,根據通知,春節期間加上前後兩個週末,將休市9天,共計5個交易日。

而在“春節效應”較明顯的情況下,持股還是持幣過春節成為投資者的兩難選擇。持股過節,需承擔很多無法預知的風險,而持幣則擔心節後一旦反彈大漲而踏空,錯失A股開年的春季行情。

目前來看,對於持股還是持幣,觀點並不統一。有市場觀點認為,從內外環境來看,總體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從風險控制的角度,採取空倉觀望會是明智之舉;另有觀點則認為,有必要抓住春節前後一波小行情,而且從市場穩定角度考慮,總體風險應該可控;還有折中的觀點建議投資者,以一到兩成倉位輕倉參與,既不至於錯過機會,也控制了風險。

國泰君安證券金融工程量化團隊認為,整體A股“春節效應”將持續,市場仍將震盪上行,雖然節前持股風險整體可控,但不宜持股過節。

此外,多數券商則表示,春節前後股市還是會大概率上漲,維持“春節效應”。但是對於應該持股還是持幣過春節,他們並未給出明確建議。

(國際金融報記者 劉新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