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永胜:40年指尖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卫永胜:40年指尖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卫永胜:40年指尖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河津市有一位传统泥塑老艺人卫永胜,40年来借一双巧手和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用一堆堆泥土塑造出了一尊尊惟妙惟肖的泥塑作品。下面我们一起认识这位泥塑艺人和他的泥塑作品。

卫永胜:40年指尖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见到卫永胜时,他正专注的一刀一刀耐心细致地在泥坯上雕刻固镇宋金瓷窑出土复制的瓷枕制品,一张桌子,一块普通的黄泥巴,几样简单的制作工具,是卫永胜最熟悉不过的“好伙伴”, 因为它们能够陪伴自己在泥土上精雕细琢,创造出一个个精美作品。

卫永胜:40年指尖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泥塑艺人 卫永胜

我现在制作的作品是咱固镇宋金瓷窑出土复制的瓷枕,在做的时候最难的地方就是这个造型和这个尺寸的把握和彩绘的图案,一般做出来就是一星期左右,这才能做好。

今年56岁的卫永胜是樊村镇固镇村人,十六七岁被应聘到河津琉璃厂,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卫永胜在学徒半年之后就正式成为琉璃厂的一名雕塑师傅,开始了琉璃创作,从此也就与琉璃工艺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卫永胜:40年指尖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泥塑艺人 卫永胜

做这一件作品需要十几道工序,从泥料选择到开始制作骨架到成型,要一点一点的完成造型,才能形成一件好的作品。

卫永胜:40年指尖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卫永胜就是用这种谦虚的态度完成了一幅又一幅的作品,而每一次的创作过程,对他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每当完成一幅作品,那一瞬的喜悦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在他看来,每天与泥巴为伴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五十多岁的他始终要求自己,对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谦卑地实践工匠精神,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卫永胜:40年指尖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泥塑艺人 卫永胜

泥塑是一门老手艺,也是咱河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做二三十年了,在做的过程中,是不断学习、创新,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把前人走过的脚步踩的更深。(编辑:党宁 责编:刘柯均 值班主任:梁晋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