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失業指南:對不起,你的學歷不值錢!

導讀: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這句話真的不只是說說而已!

985、211失業指南:對不起,你的學歷不值錢!

——01——

不久前參加了一個活動,遇見不少985、211的畢業生,吐槽經濟形勢差,工作難找,就算是拿到offer的,月薪也和自己的期望相去甚遠。

去還是不去是個人選擇,但大家普遍發現,寒窗十年,熬過高考,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你的學歷沒那麼值錢!

想起最近火爆的“月薪兩萬應聘前臺”的妹子。

一個剛畢業的小姑娘,應聘前臺。

起初,HR沒覺得哪裡不對,只是告訴小姑娘,做前臺,薪資可能不會太高。

小姑娘淡定地說,我要求也不高。

HR剛鬆口氣,姑娘一張口:兩萬。

招聘啟事上明明寫的是薪資3K到5K,姑娘是怎麼要到2萬呢?

原來招聘信息裡有一句暗號:有能力的話薪金面議。

十句話有九句都沒看見,唯獨這句好像最無關的,成了令箭。

消息一出,迅速在網上炸開鍋,不少網友表示自己這麼多年是不是上了個假班,也有網友覺得姑娘是對面議有深刻誤解。

其實,這些年類似的事情也不在少數。

今年10月份,一個HR的網上發貼吐槽,說是一個清華的應屆畢業生面試產品經理,工作經驗沒有,社會閱歷為0, 開口就要月薪3萬以上,還要965加期權,HR沒忍住,狠狠地噴了應聘者。

且不說這些年輕人勇氣可嘉,也不說他們能力夠不夠,反正找不到工作是個必然的結果。

曾經有個年輕人特別認真地發郵件問我老闆,你們是不是歧視名校的,為什麼一起去的,二本的你們都收,不收好學校的。

我老闆看完郵件後,特別認真地回了一句話:我們不是不收名校的,是不收你。

我想,孩子應該懂了:不是你的學歷不值錢,而是你不值錢。

985、211失業指南:對不起,你的學歷不值錢!

——02——

985、211是很多人奮鬥多年的成果,可帶著這份成果走進職場,未必是件好事。

這麼多年,我見過不少確實用文憑換來高薪的,可最終你發現,獅子大開口的結果是,別人對你的期待,你總也實現不了。

我有個大學同學,畢業以後自己創業,自己有名校情結,所以對於好學校的畢業生,他就是心甘情願多出錢。

他們公司曾經來過的兩個小朋友,一個名校,一個非名校。

名校生的薪水多了將近三分之一,可這兩個孩子的表現顛覆認知。

名校生的可怕就在於,每天腦子裡想的都是,我名校畢業,憑什麼給你打印,憑什麼幫你跑腿送文件,張口閉口都是嚇死人的校友圈。

可是,那又怎麼樣呢?

反倒是另一個姑娘,做事踏實,勤勤懇懇,讓人特別安心。

按照我們同事的話說,這就是一手好牌打個稀巴爛。

在職場,你會發現,年紀越大,越沒人拿自己的學歷說事兒。

因為它的價值會越來越弱化,最終一個人的價值會包含很多部分,學歷會成為最不重要的一個。

過去,我特別喜歡用烏鎮大佬們的學歷教育別人,警醒自己,好學校給一個人帶來的東西遠不止學歷。

可後來,有個同事跟我說,你信不信,如果一群同樣有錢的肄業生坐在一起,故事就會變成另外一個版本:看看吧,學歷其實也沒那麼重要。

於是,你就懂了,其實並不是學歷的問題,就是人的問題。

名校於集體而言,是更高的成功概率,可於個體而言,就是成王敗寇的慘烈。

有個三十多歲的同事說過一句,讓我特別驚醒的話:

“最怕自己一把年紀,還在用自己大學牌子吃飯!”

985、211失業指南:對不起,你的學歷不值錢!

——03——

馬雲爸爸曾經說:阿里對學歷沒要求,北大清華的應該到中小企業去。

其實,我覺得這話有一半是對的:

任何一家公司都會對學歷有要求,只不過高材生們更應該睜眼看看這個世界。

定價顧問Casey Brown在TED演講中說:

決定你薪酬的不是能力,而是你對自我價值的判斷。

沒有人會按照你的價值付你薪水,只會按照他們對你的估值定價。

而你的估值定價來自哪裡?

一個是對自己和市場的正確評估,還有一個就是你得證明自己值這個錢。

這兩點,想做到都不容易。

人很難看清自己,有些人喜歡妄自菲薄,有些人覺得自己怪不錯,沒有幾個人認真想過,我能提供什麼,別人需要什麼。

就像這個應聘前臺的小姑娘,或許她的能力和學歷都值2萬,可惜她應聘的是個前臺。

再說第二點,如何證明自己值錢,這是一個作為下屬,你必須先退一步。

沒有經驗,沒有過去,只憑一張學歷,別人其實買的是你的未來。

或許有些好公司願意買,但大部分公司不願意承擔這個風險。

985、211失業指南:對不起,你的學歷不值錢!

——04——

在硅谷,每天都有很多創業者去找錢,而投資人的標準,其實很簡單粗暴:

他們只關心你是不是一個成熟的連續創業者,而沒有人會問,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

道理再簡單不過,我們只買你的過去,不買你的大餅。

當你離開學校,track record就要重新計算,這就是職場最大的殘酷。

這些年,年輕人該不該自以為是,一直是大眾討論的話題。

我從不認為開口要錢是錯的,畢竟第一份工作的薪水對一個人的價值是很重要的。

但問題是,你要如何說服別人相信你的價值。

周鴻禕曾經說起過自己的理想主義傾向,但摔了幾個跟頭之後發現,做事業根本沒那麼簡單。

所以,他去了方正,從最基礎的程序員做起,學習瞭解公司一家真正的公司是怎麼運作的。

他說了一句話,現實又殘酷:

年輕人要保持理想,但更應該先實現一個小目標,比如先找一份工作。

這句話真的很實在。

在我看來,在中國,一個人的教育成本是很高的。

不僅是砸錢,考上985、211,還需要實打實的自律和努力。

但是,在職場談學歷,還遠遠不夠。

有能力的人吃肉,沒能力的人吃土,與其抱著對高薪的憧憬不撒手,不如多花點心思去提升自己。

這話,真的沒有一點毛病!

985、211失業指南:對不起,你的學歷不值錢!

——END——

作者:Jenny喬,自由撰稿人,冷眼看熱鬧,深度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