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體發病的原因你知道嗎?雞為什麼會發病?看完文章教會你!

道病,無非內因和外因兩個因素。先說內因,內因是臟腑功能失調,這個內因實際上就是“免疫抑制”。貧血會導致免疫抑制,肝功能低下會導致免疫抑制,飼料黴變等等導致免疫抑制的原因很多。實際上,免疫力的提高不在於某一髒某一腑的功能有多強,而在於各個臟腑功能的相互協調,只要各臟腑協調工作,很快身體就會自我調節到最佳狀態。因此,想讓雞不發病,先解決內因。

雞體發病的原因你知道嗎?雞為什麼會發病?看完文章教會你!

肉雞的育雛環境,開始就是要求溫度在32--35攝氏度,溼度百分之六七十。這就等於人為的製造了一個高溫高溼的環境,小雞一到雞舍就開始張嘴呼吸,飲水量大,這種現象是導致雞的脾胃受損和肺臟受損從而導致後期“過料”和肺臟發黑零星死亡的直接原因。更有甚者,高溫低溼的雞舍環境比比皆是,這種雞舍養的雞上述症狀更加明顯。

雛雞的生長代謝旺盛,採食增長迅速,但其體質為稚陰稚陽,形體全而未充,腸胃正處於發育階段。這就產生了兩個矛盾:一是未發育健全的消化系統與大量進食之間的矛盾;二是環境對腸胃功能的影響。雞採食量大,脾胃運化功能不健全,食物在體內就會產生淤滯,淤滯就會阻遏氣機,氣機不暢了就要產生內熱,內熱時間一長,就會耗陰。腎陰虛了,就會出現雞爪子發乾;肺陰不足了,就發現毛焦無光澤了,糞便也開始發乾了;肝陰不足了,眼睛就發紅了,此矛盾不解決,內因難除。此時最適合用健脾除溼之品

再來說說外因,外因就是風寒感冒多見,這與我們現在的飼養設備設施和管理方式有很大關係,風:溫差就是風。風寒感冒,病性屬寒,病位在表,寒者熱之,在表則用發散,方劑應為辛溫解表,這是用藥的基本原則。而大多數抗生素均為寒涼藥,並且作用部位都是“裡”,比如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其靶器官就是免疫器官。中藥的雙黃連,黃連解毒散,冰丹散等均為寒涼之品,使用此類藥物,陽氣必然受損,陽氣受損後,機體運化水液的能力必然下降,痰液必然加重。

身體抗病能力強的時候,有炎症必然發熱,風寒感冒病性雖屬寒,但不代表雞不發熱,此時為正邪交戰之時,雞發熱,是因為風寒束表,體內的熱量無法發散出來所致,並不是身體產熱機能亢進,因此不要退熱。這種雞群的雞舍,人一走進去有種涼涼的感覺,如果在冬季,會有一種火烤的感覺。此時不但不能退熱,還不能用寒涼藥,因為身體的產熱機制沒問題,發熱的原因在於散熱機制,我們只需要解決雞的散熱問題,熱就退了。解表以後,陽氣通達,熱量得以散發,燒退,病就好了。

亂用寒涼的抗病毒藥、大杆藥、支原體藥,不但表證不解,反而傷及陽氣,陽氣一虛,外邪乘虛而入,必然生痰。痰多了,滲出液就多,炎性滲出物多了,就是我們看到的纖維素性炎症,也就是我們臨床上常見的包心,包肝,氣囊炎。

過用寒涼,其害不淺,目前,很多沒有研究過中藥的人,動不動就是黃連、黃芩、黃柏、大黃,想清熱解毒,卻導致吃料減少、拉稀、咳嗽。不知藥之害,即不知藥之利。害利不知,這叫中藥濫用。目前這個問題很普遍。中藥用錯即是毒,西藥用錯還好解,中藥用錯很棘手。不辨證用中藥,就是毒,寒熱不分,病位不辨,程度不明,想用中藥,真的有害。市場上的中藥,不分寒熱、不辨病症、隨便使用、為什麼沒出事,因為是假中藥。藥貴治病,不論貴賤,在善用而已。所以市場上炒作的概念都是在行騙而已。中藥用錯了,副作用比西藥還大!

此外,陳丙鋒博士還就禽流感的臨床辯證、治療思路及一萬隻肉雞的防治方案做以下闡述:

一、禽流感的臨床辯證

• 1、禽流感的高發季節:冬春秋後,大氣主氣為寒氣,所以臨床上多是寒邪首先侵襲畜禽皮毛造成寒邪客表症狀。

• 頸背毛立、眼睛、甩鼻、吭哧、上呼吸道感染等

• 2、由於誤治或失治,寒邪入裡化熱,沿肺襲心,呈上盛下虛(上熱下寒)之病。---此時高熱,惡寒。

• 肺出血、心肌壞死出血、心包積液、包心現象等

• 3、中氣不保,脾失所運,津液不能疏布,煎熬為黃痰

• 氣囊炎、腹膜炎、支氣管栓塞

• 4、大群精神萎靡,胃氣衰敗,死亡嚴重,腿幹、腎腫

• 亡陽階段、陰陽絕離

• 1、辛溫解表、宣肺散寒---驅除客表之寒邪

• 2、健脾除溼、化痰止咳---纖維素的消融和吸收

• 3、溫腎回陽、回陽救逆---保護陽根、控制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