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喂!这涟水人竟与“牛屎”结下不解缘

丁飞,1970年出生于涟水县唐集镇。‍‍‍一级美术师,曾为中国国画家网艺术总监、《艺苑》主编,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艺术系兼职副教授,南京尚宝画院执行院长、香港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出版有《丁飞画集》《丁飞墨痕》《丁飞印象》《丁飞书法集》等个人作品集十余册,创作美术评论数十万字。

1989年参加“香港中国艺术大展”,作品被香港中心会堂收藏; 1992年获“全国首届教师书画展览”中国画一等奖; 1993年获全国“黄土情怀”书画比赛中国画银奖;1995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 “丁飞画展”;1998年入编《当代金陵百家画集》;2000年在中央画院举办画展并结集出版;2002年与 尹石、高建胜在南京中山书院举办书画联展;2008年3月,丁飞创作的作品《井冈山》在:“胜利的曙光——井冈山胜利会师8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被授予“中国当代书画领军人物”称号‍……

哎呦喂!这涟水人竟与“牛屎”结下不解缘

丁飞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聪明才智,一家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在他刚满5岁时,母亲就兴冲冲地送他上学,希望能早点儿接受到正规教育。

“这怎么行呢?再聪明,接受的教育方式也要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呀。”教初一的姑姑不放心,就经常将他带到自己的课堂上,一边教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一边任由他玩耍。记者电话采访时,丁飞先生哈哈一笑:“这样一来,一二年级的我几乎没有受到系统的教育,是靠自学掌握了加减乘除和拼音等知识要点。”

在姑姑的课堂上虽然无事可做,可是丁飞也并没有闲着,大哥哥大姐姐们认认真真地听姑姑讲课,丁飞就在纸上“画鸡画鹅”。

“嘿嘿,蛮像!”“同学们”纷纷朝丁飞竖起大拇指,姑姑也没有对丁飞的这个爱好加以阻止,这样一来,丁飞画画的“瘾”越来越大,母亲给他钉的作业本画完了,他就用姑姑用剩下的粉笔头、自己和“同学”用剩下的铅笔头在地上、墙上、桌腿等凡是有空白的地方画,他的这些“作品”有时似随意地信手涂鸦,但姑姑看出了门道:这些画里有他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所以姑姑并不加以阻止,任由他天马行空地画下去。

哎呦喂!这涟水人竟与“牛屎”结下不解缘

7岁时,丁飞随母亲到父亲的工作地——连云港市生活,因为丁飞之前已经“上了两年”,莲花街荷花小学的老师很自然地把他分到三年级就读。

“一到二年级多数时间是在姑姑的课堂上度过的,虽然那时的课程简单,可是要自然地过渡到三年级,那还是得下点工夫。”丁飞说。那个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害怕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而遭到大家耻笑,于是一门心思地想着补课。

他绘画的特长很快被同学发现,当班级想组织几个学生成立宣传小组出黑板报时,年龄虽小但“画什么像什么”的丁飞成了不二人选,他的绘画天赋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上初中后,丁飞不再满足于“画鸡画鹅”了,美术老师跟他讲,美术创作是一门学问,而学问最忌讳的就是表现上的热闹,它是一件辛苦的事,如果想真的取得成就,得静下心来坐几年“冷板凳”,系统地学习绘画的知识。

哎呦喂!这涟水人竟与“牛屎”结下不解缘

1987年,丁飞凭着自己坐“冷板凳”的工夫,顺利考入淮阴师范学院美术系。在系统地学习美术期间,丁飞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1989年之前,丁飞先生的绘画作品基本上以风景、静物和人物为主,主要是写生、临摹和创作,这个时候主要表现他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美的理解。”朋友们这样评价丁飞最早时期的作品。

毕业后,丁飞到连云港市东港中学做了一名美术教师,喜欢设计的他,经常为《连云港日报》等副刊设计刊头画、商标。

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他又到南京艺术学院进修。

“我的路到底在哪里呢?”

虽然自己的作品常常受到编辑的喜爱和大众的认可,但是丁飞并不感到满足,他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虑感,总觉得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哎呦喂!这涟水人竟与“牛屎”结下不解缘

1992年,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蓬发时期,年轻气盛的丁飞决定到外面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让自己的专业得到更大发展,于是毅然辞职来到了深圳一家灯饰公司。

为了能胜任设计工作,丁飞博览群书,翻阅了大量的设计类书籍,了解国内、国际对灯具行业的需求。

很快,丁飞的工作得心应手,承担了很多全国有名大厦的灯光造型设计,如上海银桥大厦、武汉凡尔赛宫、珠江广场、济南中银大厦……

由于工作突出,丁飞逐渐步入管理层,成为公司副总经理。

工作之余,丁飞仍醉心于自己的绘画创作,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了自己的个人画展,吸引了《深圳晚报》《深圳商报》等20多家媒体报道、宣传。

1994年底,丁飞到南京分公司任副总经理。

哎呦喂!这涟水人竟与“牛屎”结下不解缘

1998年,他到另一家企业集团做总经理,主要负责文化产业的项目投资和日常管理工作。他在、北京、南京分别成立丁飞工作室,担任南京尚宝画院执行院长、香港中国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艺苑》主编,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艺术系兼职副教授……

近年来,丁飞觉得精力有限,必须有所取舍。他便一心扑在南京的丁飞工作室上,专注于专业绘画的学习、研究、创作。

虽然只在家乡度过七年时光,但丁飞对乡野生活有着挥之不去的浓浓情结。说来好玩,他印像最深的居然是家乡草地上一坨坨的牛粪。

哎呦喂!这涟水人竟与“牛屎”结下不解缘

“风干了的牛粪纹理像极了山的皱折,我在深圳时常常会想起它,它给了我深深的启发,我将这在别人眼里污秽之物请进大雅之堂,于传统的披麻、折带、解索之皴后,独创了一种表现山水的‘牛屎皴’技法。美国蒂姆画廊主席蒂姆雅格先生评价我的‘牛屎皴’展现出奇妙的美感,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

谈起自己的独创,丁飞先生从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能在大俗之中找到大雅,在庸常生活中发现美,用自己的笔墨去表现这种美,丁飞先生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涟水日报融媒体记者:杨海林

天南地北涟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