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夫妻和好的“破鏡重圓”典故被考古新發現證實,來世再做夫妻

湖北荊州高臺秦漢墓考古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佔楚都後採取了毀城、屠城手段,一座歷史名城完全破壞掉了,這就是史家所說的“白起拔郢”一事。

喻夫妻和好的“破鏡重圓”典故被考古新發現證實,來世再做夫妻


被秦人毀城的繁華楚都,後來成了亂墳崗。這篇“梧桐樹下戲鳳凰”一點號要說的高臺墓地,就位於楚國故都紀南城東南角外。

這裡原為楚國的一片建築臺基,略呈長方形,南北稍長,西南部稍。墓葬都選在高領地,古人覺得這裡很適合安葬,留下了一片秦漢古墓群。

在高臺墓地以西不到100米處,即是紀南城的東城牆,距出土距離2000多年不腐男屍的鳳凰山秦漢墓地,僅200米。

1992年,當地興建宜黃公路,要在此施工取土。取土前,荊州博物館組織人力對這一帶進行了考古發掘,共挖出了45座古墓葬,其中44座為秦漢時期墓葬。

喻夫妻和好的“破鏡重圓”典故被考古新發現證實,來世再做夫妻


(紀南城高臺附近)

考古發現,這裡的幾十座墓應該都是家族墓,至少有4個家族。有不少夫妻合葬墓。或並穴合葬,或同穴合葬。這些人家在當時都是有地位的,行政級別最高的墓主相當於現在的縣長。惟一連棺材也沒有的墓,墓主可能是奴婢。

雖然不是帝王貴族墓地,但高臺墓地出土了很多珍貴文物,有不少新的發現,

共出土陶器255件、銅器94件,漆木器793件,玉器和雜器25件,還有木牘、竹簡等文字資料。陶器以日用陶器為主,也有部分禮器。銅器按功用可分為禮器、日用器、貨幣和其他銅器等,有些銅器製作較精,玉器也很精美。

喻夫妻和好的“破鏡重圓”典故被考古新發現證實,來世再做夫妻


(河北荊州出土漢漆器:鳳鼓)

高臺墓地還出土一批木牘、竹簡等文字資料,對了解當時的社會生活、喪葬風俗很有價值。

M18墓出土一件木牘為“告地書”,墓主大女燕,安都人,希望死後魂歸故里安都。當時,江陵丞為了寫了告地書,向安都地君請求,希望其能接收燕的戶口,在陰間給其辦戶籍。

最值得注意的,是編號M4的墓葬,隨葬有半面銅鏡。

這什麼意思?在常見的陪葬品中,隨葬鏡一般都是完整的。研究後認為這是有意為之,下葬前將一枚完整的銅鏡一分為二,然後夫妻各執半面隨葬,意思是希望來世還做夫妻,“破鏡重圓”再相聚。

喻夫妻和好的“破鏡重圓”典故被考古新發現證實,來世再做夫妻


這個發現,顛覆了歷史。

現在最早“破鏡重圓”故事可追溯到南朝陳後期。

唐人孟棨《本事詩·情感一》有則“樂昌公主“破鏡重圓”的故事:樂昌公主是南朝陳後主陳叔寶的妹妹,才色冠絕,嫁給了太子舍人徐德言。當時在隋文帝已統一了北方,南下滅陳是遲早的事情。陳德言對妻子說,憑你的相貌,國亡必定會落入權貴之家。如果真的有緣,將來還會相見,於是將一面銅鏡一破兩半,夫妻各拿半邊,做為日後團圓的信物。夫妻兩人相約:“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我當在,即以是日訪之。”

喻夫妻和好的“破鏡重圓”典故被考古新發現證實,來世再做夫妻


(龍鳳銅鏡,漢代)

不久陳被隋滅亡,隋文帝將樂昌公主賞給了越國公楊素做侍妾,楊素早聞樂昌公主的美貌和才華,對她十分寵愛。但樂昌公主難忘丈夫的相約。

在正月十五這天,樂昌公主差僕人拿著半邊銅鏡到集市上買,實際上是等徐德言。徐德言呢如約來到京城,果然見有人賣半邊銅鏡。徐德言將他拉到半,還請僕人吃飯,說了自己和樂昌公主的約定。拿出半邊鏡,一對正好合上。徐德言感嘆命運多舛,題詩一首:

“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

喻夫妻和好的“破鏡重圓”典故被考古新發現證實,來世再做夫妻


樂昌公主看到詩後,涕泣不食。楊素瞭解內情後也十分感動,叫人找來陳德言,把妻子還給了他,還送給樂昌公主豐厚的“分手費”。

夫妻團聚,德德言與樂昌公主把酒言歡。樂昌公主在丈夫的要求下,也做詩一首:

“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

德德言與樂昌公主回到江南,白頭偕老。

喻夫妻和好的“破鏡重圓”典故被考古新發現證實,來世再做夫妻


這就是“破鏡重圓”典故。

從此,“破鏡重圓“就成了夫妻離散重逢,或離異和好的比喻。如宋人李致遠《碧牡丹》詞即稱:“破鏡重圓,分釵合鈿,重尋繡戶珠箔。說與從前,不是我情薄……”

李致遠是宋末元初江西人,何夢華抄本《太平樂府》注稱:李致遠至元(1335年-1340年)中,客居今天的蘇南溧陽,應該是聽說樂昌公主與徐德言的故事而寫下《碧牡丹》的。

不少學者據上述典型,認為“破鏡重圓”一詞始於樂昌公主。湖北荊州高臺M4號墓出土半邊鏡,說明破鏡重圓現象早已存在,顛覆了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