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种行为,可能正在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作为父母的你做过几种

寒假是一年之中唯一一个和孩子共处,且频繁一同出行的假期。近日,我在刷新闻,结果就看到一条新闻说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出行,结果孩子乱跑,妈妈崩溃,在候车室里大声吼叫孩子,结果孩子用惊恐而不知所措的目光看着生气的妈妈。这位妈妈可能心情非常的不好或者很累需要休息,不过孩子总归是孩子,他没有长大,所以不懂事。其实,退一万步讲,现在的我们,谁不是在负重前行呢?著名教育家叶澜老师指出:“

如果不对这些伤害孩子的行为加以避免,会极大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今天,彩彩关于伤害孩子自尊心的问题和大家探讨一下,这10种行为,可能正在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作为父母的你有过几种?

这10种行为,可能正在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作为父母的你做过几种


01 ▎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生活中不信任孩子的事情常常发生,如“宝贝,你在学校吃的什么饭?”孩子回答“意大利面”,我立刻就想到怎么可能,幼儿园就吃这么高级的饭,后来看到幼儿园公布的菜单,吃的真的就是意大利面,我对于我那天对孩子的怀疑表示羞愧。其实这是中国家长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太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对孩子的不信任(包括说话、言行举止、事情等)是对孩子尊严无情的挑战。当家长怕孩子撒谎,而对孩子的话进行挑剔、进行判断、进行质疑的时候,这就在孩子的心中栽下了一颗被怀疑的种子。因此,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可以做好。

02 ▎忽略孩子的存在

彩彩之所以把“忽略孩子的存在”放在第二位,就是因为现在太多的父母为了工作,为了其他而忽略了对于孩子的陪伴,甚至忽略孩子的存在,其实对于孩子的最大伤害莫过于如此,你吵他骂他还是关心他,而如果孩子感觉被忽略,不被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就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越聪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伤害越深,这是很严重的事情。可能会造成孩子以后无法安静下来听别人说话,

造成孩子孤僻不合群

这10种行为,可能正在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作为父母的你做过几种


03 ▎家长为孩子“包办一切”

“包办一切”是中国“好家长”的标配。大多数中国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可谓方方面面,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甚至帮着写作业……家长们希望孩子将来有一个好的前程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真的会使孩子在生活和心理上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在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上产生被动性,遇事不会想着积极处理,而是处处都是消极的情绪。其实,孩子必须独立承担他生命里该承担的责任,家长的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无情扼杀。

04 ▎公共场合教育或者训斥孩子

孩子之所以是被称作是孩子,是因为他们天性使然,因为孩子犯错不分场合,他不会因为这个场合重要而不去犯错。因此当孩子在公共场所“造次”的时候,家长应制止这样的不良行为,并指出回家之后再慢慢的说这件事,帮助孩子解决眼下闯的祸,直到散场之后回到家中,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孩子坐下来聊一聊究竟是怎么回事,相信这时候的孩子会说出来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换句话说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误,家长在公共场所批评教育甚至胖揍孩子一顿,这并不解决问题,还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10种行为,可能正在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作为父母的你做过几种


05 ▎家长在引导孩子做事的时候,言行轻浮

正如美国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所说:“孩子们从不擅长听长辈们的话,但是从来不会不模仿他们的行为。”因此,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现成的活生生的教材。家长如果自己行为上诸多错处,平时出言不逊、言语粗俗,生活中习惯于搬弄是非,孩子会有样学样,同样孩子也会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尊重是正常的。这个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极其深远,即使,他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名望的人,道理讲得再生动,他的内心也学不会尊重。

06 ▎不分“青红皂白”的破坏性的批评孩子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朋友们希望通过破坏性批评来使孩子改掉缺点。可是,你知道吗?这种破坏性批评是对孩子自尊心无情剥夺。如果你的孩子现在还有逆反心理,这就表明他还有自尊心,你如果伤害他的自尊,他就拿起自尊心这块盾牌来和你对抗;如果孩子一旦放弃了对抗,这就说明自尊心已经被伤透了,彻底破罐破摔没脸没皮了。家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没有了自尊心的孩子已经无法使用语言的方式来校正他的不良行为。其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多少父母在怨天尤人:“他以前不是这样的,长大了现在怎么就成了这样的人呢?”虽然很心痛,但是彩彩想问一句难道这样的结果,还不足以引起家长们的警示吗?请家长重视孩子的自尊心,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破坏性的批评孩子。


这10种行为,可能正在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作为父母的你做过几种


07 ▎一直强迫孩子做孩子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现在很多家长朋友们逐渐已经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可以自己做选择,记得小时候的老家邻居,那个哥哥想要做生意,可是父母非要逼着考大学,他复习了五年终于考上大学,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他再也没回过老家,只知道在外上学然后结婚生子。其实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等于漠视孩子尊严。当然,该管教的时候还得管教,但是这中间的这个度需要家长和孩子自己去建立!

08 ▎把自己的孩子拿出来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生活中,把孩子拿出来做比较在所难免,但是有一点就是不要把别人的优点和孩子的缺点相比,这没有可比性,同时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严重情况下,可能造成孩子自卑,一蹶不振等负面影响。这种不恰当的比较,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激起他的逆反的行为;对攻击性比较弱的孩子来说,这可能会在心中留下一个阴影,“我不如他好,我没那聪明,没他优秀,没他漂亮……”最终可能导致孩子在人前抬不起头,这种思想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这10种行为,可能正在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作为父母的你做过几种


09 ▎用不恰当的方式惩罚孩子

现在打骂孩子现象比较少了,记得我年幼时,邻居家的孩子非要退学,邻居对于孩子是给予厚望的,结果现在竟然退学,于是把孩子捆绑在树上,拿着腰带打,后来直到腰带打断,这是我见过的终生难忘的场面,真的是好吓人……不过后来那个孩子一直上学,并且考试了大学,后来把邻居也接过去了大城市一起生活。但是,如果是记仇的孩子或者是家长不去了解孩子行为的根源,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简单加以判断,做一些过激的惩罚行为,这样做只会在孩子的心里滋生怨恨的种子,在成年后仍留着负面阴影。

10 ▎有条件的爱,把自己的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

其实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有这样的心情,如:我同学的妈妈她不认识字,她就希望我的同学一直学习,后来同学在妈妈的帮助和鼓励甚至是鞭策之下,竟然读到了博士学位,真的是很佩服;而另一个校友并没有那么好运,她在高考前的一周疯了,疯到完全不认识自己;再如一些著名演艺明星为什么进入娱乐圈,就是因为家里欠债太多,让孩子去挣钱……这样的爱有些扭曲,把自己的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有的孩子成功了,有的孩子会迷失自己。因此,孩子就是孩子,让他们过自己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