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赏」严父慈母

好文共赏,我们在等你!

《阳光报》好文共赏版面以发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为主,内容包括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杂文,展示文学性和艺术性。当然,它也很接地气,学生们的优质论文、征文比赛也都可以来联系我们。通过后的文章将被挑选刊登于《阳光报》的美文版。欢迎全国各地作家、诗人、评论家来稿,欢迎各行各业文化人来稿,欢迎小学生、大学生们来稿,也欢迎社会各界的“草根”作者踊跃来稿。

当然,如果大家想看谁的文章,你们也可以私信我们,票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家,我们来帮您联系。

提升报纸文化内涵、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好文共赏,我们在等你!

邮箱[email protected]

「好文共赏」严父慈母

严父慈母

翟安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悲欢离合”。为抚育儿女长大成人,费尽心血、付出艰辛的严父慈母,撒手人寰、与世长辞给我们兄弟姊妹、子孙后辈留下了无限伤痛,仕民同悼、备极哀荣。岁月如梭,光阴似箭,父亲谢世整整十二年,母亲离开我们也已三周年。两位老人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无时不在我们的脑海萦绕回荡。双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构建的独特家庭文化,更加令人倍感思念、倍受教育。

父亲翟志钧诞生于扶风县城关镇费家村扶托寺一生活殷实的农户家庭。祖父翟海,又名翟新元,与祖母杨英女育有一女一儿,担任乡绅、定纷止扰,英年早逝,家业渐衰。母亲杨秀莲诞生于费家村费西村民小组,家有三女一男。父母幼年在兵慌马乱中度过,1954年结为连理,共同生活53个春秋,养大我们姊妹兄弟5人。

父母前半生历经坎坷、饱尝辛酸,晚年幸福快乐、承欢养志,悟透人生哲理,切身感受到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一生高度重视家庭、严格家教、树立家风,形成了具有家国情怀的家训家规,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并将一直深刻影响我们子孙后辈为人处世、工作生活。

珍视教育学无止境——做知书达理的智慧者

父亲高度重视教育,极为看重学习,尤为尊重知识。他虽然只有完小文化程度,但从我们记事起,父亲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不是读书看报,就是听广播、看电视,了解时事政治。父亲对知识的学习积累不分城市农村、春夏秋冬,只要有空就抓住时间学习,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他经常让我们从学校借回报纸阅读;1981年以后,父亲用完了扶风县图书馆8本借书证借阅图书,遍览中国历史,即使在病重住院期间,仍然坚持看报纸。

母亲一生极少说过别人的“不是”,但非常“埋怨”外婆不让她小时候读书,并为此感到终身遗憾。即便这样,她一生尤为注重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特别是到了晚年,为了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做与时俱进的老人,她就一些新词、新话、新鲜事物向子女孙辈询问,偶尔还打开电脑看一看;她不识字,就让儿子给她读报听,学习其中的新语言;她视力不好,就通过电视收听新闻联播;即使在去世前她还不时看电视,了解“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内容”,还半开玩笑地说,找到了自身的三个缺点。

父母在高度重视自身学习的同时,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倾其所能尽量予以满足。由于当时家境贫寒,就借钱给我们买字典、买蜡烛;家里没有钟表,就通过看星星、听鸡叫确定时间,叫我们起床上学;每学期发的新书,父亲都用报纸或牛皮纸包好书皮,还一直将我们上学用过的书籍和作业本全部保存至今。

父母晚年亲眼看到了科技发展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对知识的学习越发重视。父亲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离开知识不行,一定要好好学习知识。”父亲生前30年来,通过个别交流、撰写书信、请人题字、开家庭会等方式,教导孙辈们也要好好学习。

父母的一生,是重视教育、勤勉学习的一生;是言传身教、尊师重教的一生,父亲对老师尤为尊重。

襟怀坦荡严己宽人——做虚怀若谷的达观者

由于丰富的人生经历,使父母悟透了许多深刻哲理,要求我们无论在学校读书学习,还是走上社会创业,都应心底坦荡敞亮、光明正大,要遵守校纪校规、党纪国法,要听党话、跟党走,稳稳当当走好每一步、扎扎实实做好每件事,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贯穿于为人处事各个方面。

一方面,父母秉持“以身作则,严己者才能严人、真正严己者才能做到宽人。”从我们记事起,父母就要求走路腰板要直、帽子要戴正、衣裳要干净、钮扣要扣齐;上学要走大路正道;家里来了客人要主动打招呼、端水上茶,大人之间说话要回避,更不能插话;用盘端饭要横端、不能竖送,筷子不能插到饭里,等等。这些严格的教育,熔炼养成了我们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父亲在病重期间,大年三十看春联,腰杆笔直、语言精练,这是他一生严己的生动写照。

另一方面,父母历来遇到问题换位思考、多角度审视,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判断是非曲直,始终坚持“争一争一尺都显短,让一让一寸都显长”的人生信条对待各种争执,以至于深深地影响我们兄弟姊妹处世的原则。小时候我们难免与玩伴发生一些争吵,但父母亲总是教育我们,要首先多从自身找原因,即使对方有错在先,也总是规劝我们“不能得理不饶人,要多宽容、多原谅。”即便是我们参加工作以后,父母通过写信、打电话、当面交谈、让他人捎话等多种方式,经常提醒我们一定要洁身自好、搞好廉洁自律。

父亲为人忠诚耿直、心底善良;母亲待人心平气和、仁慈谦逊,一直在潜移默化地深刻影响着我们。

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做敢于担当的自强者

父母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那种乐观向上、刚强坚毅、直面困难的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那种极其能忍耐、极其能忍受的任劳任怨的可贵品质。我们小时候,老小八口之家,几乎每年都过着超支缺粮、青黄不接的日子。但是父母丝毫没有半点对前景的泄气、对生活的迷茫、对他人的埋怨,我们经常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如何攻克时坚、一天一月地坚强地生活下去。为了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父亲连续多年寒冬腊月带干粮前往深山老林割竹子挣钱贴补家用;母亲一人白天参加农业社的劳动,晚上纺线织布、纳鞋底、做衣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父亲一生不时教育我们:“日子再难也要过,遇到困难要度过,生活再贫衣服要干净,不能在别人面前告艰难,人一定要有志气,要有骨气;人一定要有立场,绝对不能跟风跑,不能是非不分,即使兄弟姐妹之间有困难必须相互帮助,但有缺点也要互相提醒批评。”

母亲一世常常提醒我们:“人这一辈子,做几段活,碰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要灭事不要生事;要忍气吞声,一忍百事消。”

敬老爱幼扶危济困——做富有爱心的孝慈者

父母常讲: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有老的时候,这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改变。所以呀,人人家里都有老人,人人都有老的时候。人一定要敬重老人、关爱老人、帮助老人,这也是给自己积修积德。爱老人首先要孝顺自己的父母。父母每次见到两个我们姊妹,几乎都提醒要孝敬公婆。二老生前是敬老院的常客,碰到春节,还曾同我们一道前往放炮予以节日祝贺。

父亲虽然脾气倔强,但对老人特别的孝敬。下雨天,他曾背着自己的老母亲串门;赶集的时候,即使手头再缺钱,也要给外婆买上些西红柿、小苹果之类的东西。他对叔父叔母照顾有加,对堂弟生活安排周全,对其后事也要求一定办好。

母亲更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她对于老人疼爱有加,不仅孝顺外公外婆和奶奶,也孝敬其他老人,先后照顾过6位。

母亲以仁慈之心对待世间万物。她常说要慈悲为怀、立地成佛,帮助有难处的人就是念佛。她到寺庙给僧人布施,跟会的时候送馍馍给讨饭的人,给到家里来的乞丐端上热腾腾的饭让吃。2007年春节,父亲在弥留之际,叮嘱我们代他交纳特殊党费500元,并拿出一部分接济有困难的人。2008年春节前夕,母亲从电视上看到南方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坐着轮椅到县民政局捐款200元。父亲还曾经冒着酷暑为法汤车祸群众捐款。

父母双亲不仅疼爱自己的孙辈,而且对亲戚邻里的小孩也比较喜欢,一旦家里来了小朋友玩耍,只要有吃货,就一定拿出来让他们品尝。

父母的爱是一种博爱,大爱无疆!

勤矜务实求真精进——做脚踏实地的创业者

父亲在世时,常常教导我们:“饭再香,也要一口一口地吃;楼想高,就要一层一层地盖;事要大,就要一件一件地干,人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打好基础。一定要从身边做起、从琐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无论干什么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马马虎虎、耍奸溜滑。用完的家具必须放回原处,便于下次使用时能够及时找到。”他经常说,分析问题应从大处着眼、从长远看,往高里站、给透里看;看事情那怕稍微高一指头,视野就开阔得很。

母亲生前也常说,做人要实诚,说真话、做实事,不能虚口挑舌,不要拨弄是非;要眼见为实,不以讹传讹。在我们的印象里,母亲念及的都是别人的好,都是别人的长处。

父母常说,一个人离开做事的实、为人的真,在社会上就如脚踩西瓜皮难以立足;社会是活的,离开任何人依然照转,但人离开社会寸步难行。

饮水思源知报恩情——做不忘根本的感恩者

父母坤厚载物、德洋恩溥。“吃水不忘挖井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可能长久处事,不可能交往住人。”这是父亲的座右铭。他反复教育子孙们,要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家乡,永记雪中送炭的人。2006年6月,我们陪父母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游览,父亲在宝塔山旁的党旗下握紧右拳重新宣誓;当时他还深有感触地说:“共产党不容易呀,从几十个人发展壮大起来,带领人民打下了江山、建立了新中国,现在又进行改革开放、强国富民。”父母常常给我们讲:故人都说,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社会这么好、条件这么优越,你们绝对不能骄傲松懈,要有理想抱负、要有出息,多干一些对社会、对百姓有利的事情。1987年9月他写信给正在国外进修学习的二儿子,要他认真学习技术、学成回国、报效国家。2006年3月,他给小儿子的信中写到,挂职期间要关心有困难的人和弱势群体,多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

父母年纪大了以后,只要打电话、见面聊天,或者病重期间也叮嘱我们:即使他们离世后,也要常回家乡看一看,因为家乡是根,家乡是本,不能忘了根本。

思念依然无尽、教诲铭记心中!乔山四季巍然耸立、渭水常年奔流不息,它犹如父母的精气神,给予我们接续奋斗的不懈力量!父亲清风峻节一生,母亲贤德仁慈一世!将父母毕其一生而费尽心血,聚合凝炼形成的优良家风发扬广大、传承下去,就是

对两位老人家的最好纪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