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筆記中兩個孩子異地同時一生一死彼此融通的故事:祥宏說夷堅

宋代段子:一個神奇的轉世故事:不同地方的兩個孩子在同一天,一生一死,死即是生,生即是死。怎麼證明死的孩子隨即轉生了呢?因為新生兒的父親提前在夢中得到了消息。這還只是表面意,深意是善待眼前人。

宋代筆記中兩個孩子異地同時一生一死彼此融通的故事:祥宏說夷堅


樊氏生子夢來自祥宏講夷堅

00:00

07:45

【原文】

衢人樊國均說:建炎庚戌歲,其父察調宣州通判,代鄉人徐昌言,明年八月當赴官。是歲十二月七日,樊夜夢是月二十五日,宣卒攜書來迎,抱一小兒拜廷下,訝其無儀從之物。答曰:“途間盜梗,不敢以器皿來,只有青蓋及數轎耳。”問所以抱子狀,曰:“家無妻室,唯此一子,愛之,故以自隨。”

次日,以白父。父曰:“心思之官,故夢如是。”是時樊妻柴氏孕,當以正月免身,歲未盡五日,忽苦腹痛,將就蓐。宣卒張德以徐通判書來,雲已得祠祿歸鄉,就攜迓兵來。樊視其人,絕類所夢者,但不抱子。而詢所齎物,其答與夢中言無異。 至暮,柴誕一子,既閱月,俱往宣城。

張德者來謁告,曰:“向被差時,一子才六歲,以無母,留姑氏拊養之。今歸則死矣。”問其日,乃與柴氏誕子時同,則夢中之祥,蓋當為樊氏子也。

宋代筆記中兩個孩子異地同時一生一死彼此融通的故事:祥宏說夷堅


【白話語音文字版】

衢州人樊國均說:宋高宗建炎庚戌年(建炎四年,1130年),他父親樊察調官擔任宣州(安徽宣城)通判,當時的在任通判是 衢州老鄉徐昌言。樊察按計劃第二年八月才到宣州繼任。

十二月七日夜裡,樊國均夢到本月二十五日這天,宣州通判官署派來了迎接父親赴任的士卒,他帶著公文,還抱著個小孩,在那裡下拜。樊國均夢中感到奇怪,說:“你怎麼一個人來了?什麼東西都沒帶呀?”士卒說:“路上鬧盜匪,很多路段阻塞,所以沒敢帶太多東西,我只帶了青蓋和幾頂轎子!”樊國均問:“你來迎接長官,怎麼還帶著小孩啊?”那士卒說:“我現在妻子沒了,身邊只剩這孩子了,我特別喜歡他,所以就隨身帶著了!”夢做到這兒,樊國均就醒了。

第二天,樊國均跟父親說了這個夢,他父親說:“看來我赴任這個事兒,你心裡一直想著呢。”樊國均妻子柴氏已經懷孕了,正常情況的預產期是在第二年(1131年)的正月,但在建炎四年還差五天結束的時候(十二月二十五日),柴氏肚子難受,感覺要生孩子。就在這個當口,宣州通判官署來人了,帶隊士卒叫張德,他是拿著徐通判的書信來的。徐通判在信中跟樊察說自己已經獲得祠祿官(退休),派張德來迎請樊察提前赴任。

樊國均一看見張德,感覺跟本月七號晚上夢到的那個士卒長的特別像,唯一區別,就是夢中人帶著個小孩來,現實中張德是公事公辦,沒帶孩子。樊國均問:“你都帶了什麼東西呀?”張德報告說:“我就帶了青蓋還有幾頂轎子。”這跟那天晚上夢中人所說內容一樣。就在這天晚上,樊國均的妻子生了一個男孩。

等孩子過了滿月,樊察才帶著家眷,包括樊國均妻兒一起去宣城赴任。 到了宣城沒兩天,張德過來報告說:“前次我被差遣到衢州去接樊通判的時候,本來我是有個六歲的小孩,因為有這趟公差要從宣州要到衢州,路不近,我就把孩子放在他姑姑家了,我們這趟回到宣州以後,很不幸,我的小孩死了。”樊國均問:“哪天死的呀?”張德說:“就是去年十二月二十五號那天。”

看來,樊國均那個夢意味著張德的孩子在宣州去世馬上就轉世到衢州來給樊國均做兒子來了。

宋代筆記中兩個孩子異地同時一生一死彼此融通的故事:祥宏說夷堅


【祥宏點評】:這是個神奇的轉世、夢徵與定數的故事。兩個孩子同一天,一生一死,而且樊國均之前還夢到了,很自然聯想到張德死去的孩子正是來給樊國均做兒子了,這算是一種夢徵。看來,張德是帶著自己孩子的魂魄來的衢州;宋代士大夫要去某地做官,一般來說,他未來的官署會派人到官員老家去迎接他,這些士兵叫“迓卒”(或 迓兵),張德就是“迓卒”;青蓋就是青羅傘蓋,官員到了一定級別才可以打青蓋;徐昌言所說的“祠祿官”指的是朝廷准許退休,同時另給一份工資,這算是一種待遇。徐昌言提前退休。樊察就可以提前赴任,早拿俸祿。

文圖說明:《夷堅志》原文電子版文字主要來自“龍的傳人”博客-特別緻謝!再經中華書局出版的《夷堅志》校訂;全部圖片來自網絡。)

《夷堅志》簡介:

宋代大文人洪邁編撰的《夷堅志》是中國古代志怪筆記小說的頂峰。它卷軼浩繁,包羅萬象,流傳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個宋代事件,是中華傳統文化最偉大的寶庫之一。

《夷堅志》的時空觀深契佛法,與宋代文化領先世界的歷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異事、神怪大全,本質上卻是最真實細膩的宋代社會生活實錄,極具文獻價值。

宋代社會生活塑造了此後中國人的心靈格局,《夷堅志》仿若是中國人的心靈大海。人們平時沉浮其中,茫然不覺,一旦凝神靜思就會發現:

天下沒有新鮮事,一切盡在《夷堅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