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乾隆款粉彩鏤雕轉心瓶

相傳乾隆帝到景德鎮微服私訪的時候,對一位老瓷工說:“可惜這裡沒有會動的瓶子”。老瓷工聽了此話之後冥思苦想,受到了走馬燈啟發,終於創制出了一種會轉的瓷瓶——鏤空轉心瓶。

清朝乾隆時期,出現了一種精美的陳設瓷器——鏤空轉心瓶。顧名思義,轉心瓶就是中心部位能轉動的瓶子。它由外瓶和內瓶兩個瓶子套在一起組成。外瓶採用鏤空和雕刻技法,在瓷胎上鏤雕出各種花紋和圖案,能夠透視瓶子內部;內瓶繪有精美的圖案,可以轉動。轉動內瓶時,人們可以通過外瓶的鏤空部分看到內瓶上轉動的畫面,彷彿畫面能夠活動一般,十分精巧有趣。由於轉心瓶的製作難度極大,流傳下來的精品不多,凡有出現,皆為經典之作。

大清乾隆款粉彩鏤雕轉心瓶

這隻轉心瓶名為大清乾隆款粉彩鏤雕轉心瓶,口徑:18cm 底徑:18.5cm 高:46.5cm,底部有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瓶口外撇,頸部短粗,瓶肩下垂,瓶腹鼓起,下為圈足,瓶頸兩側塑有金色龍紋耳,整體造型沉穩大方、雍容華貴。外瓶採用粉彩繪製,圖案以複雜精緻的花紋為主,色彩鮮豔明媚。外瓶口沿、瓶頸龍紋耳和景窗邊緣部位都施以金彩,具有典型的皇家風格。外瓶腹部有鏤空,其圖案是花卉風景,採用鏤空雕刻的手法,非常精巧。

乾隆帝是清朝歷史上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他享年89歲,在位60年,其執政的時期是清朝最為繁盛的階段。他不僅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建立了卓越功勳,還十分熱愛文學藝術,對工藝品也有很高的鑑賞力。乾隆時期湧現出了大量工藝極為精湛的手工藝製品,無論是金銀器、玉器還是瓷器,都具有“新奇精巧”的特點。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才出現了鏤空轉心瓶這一鬼斧神工的巔峰之作。

轉心瓶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它的內瓶是一個獨立的小瓶子,外瓶分為頸、腹和底座三個部分,其中腹部是鏤空的,以便於觀看內瓶的圖畫。把這四部分分別燒製成型之後,先將內瓶套入外瓶之內,與外瓶的底座組合好,再用一種特製的黏合劑把內瓶上沿與外瓶的頸部黏合,這樣內瓶就可以隨著外瓶自由旋轉了。當轉動外瓶的瓶頸時,從外面看,內瓶上的畫面就變得活動起來。

製造轉心瓶的難度極大,首先內外瓶的設計尺寸要合理,內瓶的繪畫位置要得當,同時還需要控制好各部位的收縮比例,燒成之後不能變形。如果比例尺寸稍有差池,就會導致無法組裝或者轉不起來。鏤空轉心瓶的工藝之複雜精巧,簡直令人歎為觀止。其設計製作的很多方面甚至採用今天高度發達的科技仍然難以實現,很難想象在完全依靠手工製造的情況下,人們是如何精確把握其尺寸和比例的。這種挑戰制瓷工藝極限的作品,充分體現了當時工匠們的聰明才智與精湛技藝,為後人留下了一個永恆的傳奇。由此可見,此大清乾隆粉彩鏤雕轉心瓶極具收藏價值,非常值得關注、研究、珍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