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因证件上一字奔波35年,意外发现自己墓碑

对越反击战,因证件上一字奔波35年,意外发现自己墓碑

中华文化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仅仅一个“我”字,我们国家就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达。就连古代诗人写一首诗,都要对其中的一个字进行反复的推敲,由此可见文字的重要性。文字发展到今天,有多种的历史版本。我国地大物博,所以说文化也不一样,文字更是有多种表达。下编今天给大家讲述一个仅仅一字之差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故事。

对越反击战,因证件上一字奔波35年,意外发现自己墓碑

在我国对越反击战中,有一位老兵就是因证件上一个字而奔波了三十五年,最后竟然发现了自己的墓碑。我国的文字虽然说有很大的差异,但因为同属一脉,所以即使到了现代,我们也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阅读古代的作品。之前有人说过一句话,饭可以乱吃,但话不可以乱讲。这就充分说明了如果说错话,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来说明这句话,再合适不过了。

对越反击战,因证件上一字奔波35年,意外发现自己墓碑

一九七九年,在我国边境有挑衅和入侵的越南军队,为了自卫,我国就派出了解放军进行反击,称为对越反击战。对越反击战中有许多部队都参与在了里边,其中有一个士兵,名字叫做晏礼根,是江西人,他入伍的时候担任过警卫员,后来学会了处理地雷和炸弹的技能。在一九七八年就跟到了广西,参加了对越反击战。因为晏礼根学会的技能在战场上大有作用,所以他大大小小的参加了许多场战斗。

对越反击战,因证件上一字奔波35年,意外发现自己墓碑

有一次战斗中有一位士兵不小心踩到了地雷,出于对炸弹和地雷的敏感性,晏礼根第一眼就感觉到了不对劲,马上就对这个士兵喊,让他不要动。这个士兵看到自己踩到地雷的时候,都吓呆了,又因为心里素质特别脆弱,他抬起脚准备跑,晏礼根为了保护这位士兵,被地雷炸伤,当场昏迷。晏礼根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在解放军医院里边了。

对越反击战,因证件上一字奔波35年,意外发现自己墓碑

经过及时的抢救,他活了下来,唯一遗憾的就是他的右眼睛神经被压迫住了,导致右眼永久失明。晏礼根毫不在意,他只想回到部队里。当他回到部队的时候才发现一个人都没有了。在农民们的帮助下,他去鉴了伤,被鉴定为伤残等级,得到了一本残疾军人证。看到残疾军人证上的因工负伤,他非常的生气,因为自己明明是为了保护国家的战士们而受伤的,相当于为国家而受伤,应该是因战负伤。

对越反击战,因证件上一字奔波35年,意外发现自己墓碑

如果说是因公负伤,那就说明了自己的不中用,毁了自己的名誉。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晏礼根奔波了许多地方,终于将这个字给改掉了。但是他却在意外扫墓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墓碑。他到处去找原因,后来被告知当时胜利战争胜利以后,部队去晏礼根的家乡寻找过他,没有找到人,就将他定为了牺牲。晏礼根也变成了烈士,葬在了墓园里边。晏礼根看到墓碑后苦笑着撕掉了自己的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