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锦鲤,来自哪里

“转发这个锦鲤,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朋友圈总有些神神叨叨的事儿,抽个大红包不容易?转锦鲤带来好运像是真的,好比过年贴个满满的福字,婚庆写的大大的喜字,大家看了都觉得喜兴,感觉自己真的喜气盈盈了。

锦鲤和鲤鱼五百年前是一家,中国传统的吉祥如意之物。

小时候,家徒四壁,过年时贴张年画算是新景,一个小胖孩儿抱条大鲤鱼,年年有余嘛,谁家没有贴过?

古代说的鲤鱼跳龙门是登科及第,用来比喻人的时来运转,飞黄腾达,这样的故事大家每天都渴望上演。

古人青睐“鱼”?讨个“余”的好口彩,还把鱼图腾般的印记在各行各业。比如古代药铺招幌要挂鱼,寓意“愈”;古人钥匙要制成鱼,取鱼“不瞑目”的习性来辟邪镇宅;古代房屋山墙“悬鱼”,取义“如鱼得水”进而“以水克火”企盼防火消灾。

在唐代,鲤鱼地位高。唐之前,朝廷兵符都为虎形,称“虎符”。唐朝时改虎符为鱼符,铜铸鲤鱼是兵权和皇权的象征;官员都佩鱼袋,五品以上佩银鱼袋,三品以上佩金鱼袋,此习俗一直延续到宋朝;另外官员行政调任,新旧交接,官员各持半块鱼符,匹配吻合之后,完成新旧交替。

捎带说一下,鲤鱼在唐代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吃了可要打屁股吆。唐代小说《酉阳杂俎》记载:

“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鲤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

原因是,鲤音同李,吃鲤鱼意味着对皇帝不恭,有图谋不轨的嫌疑,故禁之。

既然吃鲤鱼犯禁,那就吃青草鲢鳙,咸带鱼,反正水里鱼族众多,这条基本国策还能遵守。

由此引出一段笑谈,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心血来潮,也学大唐禁鲤他禁猪,因为正德皇帝姓朱又属猪,百姓杀猪吃猪,正德皇帝纳闷儿不是个味儿,御笔一挥,禁猪令发出。一时怨声载道,农民肚内没油水,菜地里无大粪,官家只能吃又贵又膻的羊肉。在一次大型的皇家祭祀活动中 ,两月没吃猪肉的大臣们抗议了,羊头祭祀不合礼法,朱厚照只得废去禁猪令,把猪改叫豕而折中。

看来,人民吃不好,工作是玩不转滴,其实唐朝禁鲤,大多也是表面文章,王维的诗“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一句,提到了鲙鲤鱼。可见大唐也理解民间世俗,不会和百姓较真儿,那像千年以后的某国吹响蓝天行动,老百姓烧煤就真抓你。

闲话少叙,鲤鱼在古代就是公认的美食,

《诗经》里说,“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意思是说,娶妻就要娶齐国的姜大美女,吃鱼就吃河里的大个鲤鱼?把鲤鱼和美女姜相比,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

当时还流行送礼就送鲤,孔子结婚生了一个儿子,鲁昭公送了一条鲤鱼作为贺礼,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特意为儿子起名“鲤”,字伯鱼。据说孔子的后裔是不吃鲤鱼的。

圣人之家,自是知书达礼,吾等凡夫无甚讲究,以前穷时,向往的幸福生活就是大鱼大肉,其中的大鱼在北方一定指鲤鱼,有“无鲤不成席”的说法。结婚嫁女上一盘大鲤鱼,绝对是压得住阵脚的,赶上厨子手

锦鲤,锦鲤,来自哪里

艺高,炸成松鼠鱼,浇上糖醋汁,老少咸宜,吃的皆大欢喜。现在不成了,鲤鱼落入尘埃,嫌其土腥,厌之易得,喜庆宴席弄些叫不上名的海鱼,清蒸,虽然好吃,人们也是浅尝辄止。

人民的味觉已经抑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