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武松为何打不死西门庆?

金瓶梅中武松为何打不死西门庆?

武松愤愤地来到西门大药房,要找西门庆寻仇。

当时,西门庆不在,只有个打工的伙计在药房里,武松对待这个局外人的态度是:

1.《水浒传》说他:看着主管唱个喏:“大官人宅上在么?”

2.《金瓶梅》说他:狠狠的走来问道:“你大官人在宅上么?”

只改动了几个字,两个武松的性格、脾气已经大不相同了。很明显,《金》中的武松比《水》中的那个要坏些、凶狠些,不好惹的。

紧接着,武松为了诈出西门庆的下落,就把打工的这个伙计叫到外面僻静处恐吓:

1.《水浒传》描写:武松翻过脸来道:“你要死却是要活?”

2.《金瓶梅》描写:武二翻过脸来,用手撮住他衣领,睁圆怪眼说道:“你要死,却是要活?”

《水》中的武松描写的很平淡。《金》中的武松刻画的入木三分,“翻过脸来”、“撮住他衣领”、“睁圆怪眼”,凶狠的形象跃然纸上。

还有就是,在《水》中,多用“武松”这个名字,“武二”用的少;而在《金》中,则以“武二”为主,极少用“武松”。

“二”这个字,什么意思?骂人的话,在方言俗语中,具有侮辱性。

打工的伙计说,西门庆刚才和一个人到狮子街大酒店去了。武松马上就赶了过来。

这时,《水浒传》的结局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武松打死了西门庆。而《金瓶梅》则说,武松并没有打死西门庆。

在《金瓶梅》中,武松被描写成了一个故意行凶、伤害他人的犯罪份子。且头脑简单。

当时,西门庆正和李外传在楼上吃酒。

这李外传是谁?是武松的同事。他和武松一样,都是县里的公务员,都在县里机关单位上班,都是执法人员。

书上写道:“原来那李外传专一在府县前绰揽些公事,往来通气赚些钱使。若有两家告状的,他便卖串儿;或是官吏打点,他便两下里打背。因此县中就起了他这个浑名,叫做李外传。”

那一天,李外传见知县老太爷回了武松的状子,不予立案,讨得这个消息后,便来回报西门庆知道。因此西门庆就以为没事了,便在狮子街大酒店请李外传喝酒,又送了他五两银子(人民币:1500元)。

两个人正吃酒在热闹处,西门庆忽然把眼望楼下一看,只见武松似凶神恶煞一般,从桥下直奔酒楼而来。当时就心里一惊,知道此人来者不善,想走,却又来不及下楼了,便说:“我去去洗手间就来。”

就这样,西门庆绕到后面去躲着了。

金瓶梅中武松为何打不死西门庆?

武二拨步撩衣,飞抢上楼去,却不见了西门庆。只见一个人坐在正面,两个唱的小姐坐在两边。

武松认的是李外传,就走到跟前,指着李外传骂道:“你这厮,把西门庆藏在哪里去了?快说了,饶你一顿拳头!”

李外传看见武二上来,吓呆了,又见他恶狠狠地逼问,哪里还说得出话来!吓得气也不敢出。

武二见他不作声,越加恼怒,一脚就把桌子踢翻了,碟儿盏儿都打得粉碎。两个小姐吓得魂都没了。

李外传见势头不好,强挣起身来,就要往楼下跑。

武二一把扯回来道:“你这厮,问着不说,待要往那里去?且吃我一拳,看你说不说!”早飕的一拳,飞到李外传脸上。

李外传“啊呀”大叫一声!忍痛不过,只得说了:“西门庆刚才到后楼洗手间去了,不干我的事,你饶了我去罢!”

武二听了,就趁势儿用双手将他撮起来,隔着楼窗儿往外只一兜,说道:“你既要去,就饶你去罢!”扑通一声,从楼上扔了下来,倒撞跌落在街心里。

好狠!

金瓶梅中武松为何打不死西门庆?

武二随即赶到后楼来寻西门庆。此时西门庆听见武松在前楼行凶,吓得心胆都碎了,也不顾性命,从后楼窗一跳,跳到隔壁人家的后院里去了。

武二寻不见西门庆,以为李外传说谎,便转身奔下楼来,见李外传已跌个半死,直挺挺地躺在街心,还把眼睛乱翻。武松气不过,走上前去,照着他裆里,就是狠狠两脚!

李外传当场毕命,气断身亡。

你看,这个武松心够黑、手够毒的!光天化日之下,无缘无故的就打死了一条人命。

此时哄动了狮子街,闹了清河县,街上议论的人,不计其数。不明真相的群众,都纷纷传言道“西门庆被武松打死了!西门庆被武松打死了!”

所以,施耐庵也道听途说,写了武松斗杀西门庆一回故事。其实不是的,武松杀错了人。不仅没能报仇,反而还要吃官司。

在《水浒传》里,描写的是:“英雄”与“恶霸”的较量,最终是“英雄”打死了“恶霸”。

而《金瓶梅》描写的则是:“官府恶霸”与“草根恶霸”的较量。

“草根恶霸”在犯罪的时候,他还知道是在犯罪,还知道需要掩盖。而“官府恶霸”的头脑就比较简单,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犯罪,结果被当地群众一拥而上,押到衙门里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