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二十多年前,韦曲还称为“余曲”,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说起韦曲,就想到东韦和西韦。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书法题字:张益

东韦村有东韦街、新民街、东兴巷、育新巷、北原凤栖东路、小堡子、环城南路等区域。东韦以前有12个小组, 1500余亩地,村民大多姓田、孙,还有庞、张、郝、罗、陈等姓氏。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书法题字:张益

西韦村,由历史上的“宁远堡”“乔家村”和如今的长安北街、长安西街、青年街、新华街、文化街、环城路以及北原上的凤栖西街、杜陵西路等街巷组成,原有12个小组, 2800余亩地。

东韦村、西韦村,在古代合称韦曲村,那么这个韦曲村和我们如今的韦曲有啥关系呢?

就像电影里女主角坐在椅子上,脑力发动,看着时光一幕幕倒退,我们也穿越历史,去一探究竟。

时间来到两千年前,地点在长安城之南、皇子坡以西,一眼望去,这里有广阔的农田,潏河悠悠流过,人们依着原临着水,在这儿安居乐业,其中有一大家子,父亲叫韦贤,儿子叫韦玄成。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韦贤像

父亲韦贤年轻时就好读书,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听说韦贤对儒学很有研究,就邀请韦贤到长安做官。

韦贤做了几十年学问,已经是有名的大儒,到晚年又在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手下当丞相。韦贤的后半生,国家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从对匈奴的连年征战中缓过气来,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儿子韦玄成又在汉元帝手下当丞相,在韦玄成生活的时代,朝廷一举消灭了匈奴最后一支反抗武装,结束了长达150多年的汉匈之战,发出了“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犯我强汉者 虽远必诛

韦氏父子,就生活在汉代最为强盛的时候,韦氏家族因为韦氏父子而发展壮大,后世延续近一千年。

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韦曲”之所以姓韦。就是因为韦氏家族,那么,韦曲的“曲”字又是啥意思呢?

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在汉代,农历三月有一个上巳(sì)节,人们在水边举行祭祀,纪念轩辕黄帝,仪式之后,人们会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寓意消除灾祸,这就叫“曲水流觞(shāng)”,觞,就是酒杯。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曲水流觞

因为韦氏驻地河渠很多,又依着少陵原、凤栖原,妥妥的一块依山傍水的宝地,所以过完年,天气稍暖时,在这里举行的上巳节,就格外吸引人,窝了一冬天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就跟如今哪儿耍社火似的,人山人海。

人们在潏河水边祭祀黄帝,希望黄帝保佑风调雨顺、无病无灾,之后,一家人坐在水渠边,小孩子都会自告奋勇,酒杯还没到就要捞上来,母亲小声喝止,爷爷抚须而笑,一家人其乐融融。


就这样,在韦氏家族驻地上举行的上巳节仪式和曲水流觞,逐渐深入人心,都成了韦氏的一个标签,时间久了,一个有文化色彩的名字就广为流传了,是为韦曲。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韦氏家族在汉代以后,经过七八百年的发展,期间出了很多官员和诗人,到距今1200多年的唐代达到顶峰,出了20多名宰相。唐代政府在此设立韦曲镇。

这时候,韦曲就不仅仅是一个家族驻地大小了,韦曲包括了凤栖原,部分樊川和少陵原,成为长安城近郊著名的风景区和别墅区,比较有名的有杜佑别墅、韩愈别墅,还有何将军山林、郑驸马池台、李氏园亭等,不下三四十处。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所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这里是京城的近郊,也是对朝廷影响最大的地方。唐朝时候的韦曲,是韦曲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韦曲的很多的韦姓人与皇族联姻,韦家的女儿,有的成了皇后,一度左右了朝廷大局;韦姓的男人们,很多身居高位,不少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主持朝政;韦姓的读书人,不少成为了著名的诗人,如韦应物、韦庄等等,比如“野渡无人舟自横”等等诗句,已经成为了中国中小学生必读唐诗,成了中国文化的符号。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有潮涨,就有潮落。唐代以后,韦氏逐渐衰落,族人都迁移到南方。之后,人们在韦氏家族的原址上慢慢聚集成村,一代代人在这里生息劳作,形成了最早的韦曲村。

明代,政府设韦曲里,清代,设韦曲镇,这时的韦曲村已经发展壮大,变成了大村子,逐渐就分成了东韦曲村、西韦曲村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民国时期,政府在韦曲建立长安县第一民众教育馆。当时的教育馆,就建在韦曲的一个庙里面,初来乍到,受到韦曲镇政府的排挤,因此,还在西安城里打起了官司。后来镇政府请客吃饭,做了退让。现代化是发展方向,谁也阻止不了。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民众教育馆

长安县第一民众教育馆普及现代化卫生和科学知识,东韦、西韦都受益很多,这里第一次迎来了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的医疗,可见当时韦曲已经是长安县的文化、教育中心了。民国后期,就在筹备,要把长安县政府迁到韦曲。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1934年日本间谍绘制的韦曲地图

解放后,长安县政府搬迁到韦曲,韦曲先后改成韦曲乡、韦曲公社,80年代又改回韦曲镇,当时老一辈人把韦曲叫余曲,但是并不见于记载,这是唐代的音调。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这时候的长安县,是省上直辖,地位比现在的长安区还要高一等级。韦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韦曲建起了好多工厂、宾馆、电影院、学校,还有气势不凡的县政府。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先说西北饭店。

西北饭店雄踞韦曲多年间,很多年前,一直是韦曲最高建筑。这个饭店,明显是省级的。在民国时候,西北饭店就在钟楼附近,当时是西安最有名的饭店之一。解放后,来才搬迁到韦曲,成了韦曲的地标建筑。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当然,长安县招待所虽然建筑不高,但一派古代建筑样式,看着朴素大气,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长安县剧团,1956年建立,其前身为西安新民社。现在在北站十字东边路北,培育了王景民、宏秀云、王新成、孙新民、岳天民、门新侠、周新民等一批优秀演员。在文化街还有电影院,这是长安县人看电影的好地方。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韦曲还有长安二中、三中。长安一中也曾称为韦曲一中。在三中附近,还有灯光球场。韦曲是长安最主要的高考地点,许多人的命运在这里改写。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长安县广播电台创建于1982年, 1989年长安广播改建了发射台,最早频率是106.3兆赫。

1987年,在韦曲诞生了《长安报》,编辑部就在当年在县政府东南角的瓦房、窑洞里。2004年,《长安报》改为《长安开发》了。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韦曲的韭黄很有名气。二十多年前,韦曲的罐罐韭黄主要是两个地方在大面积种植,一个是今日地铁南站的申店。当年,老区委十字往南走,那边的地里好多这种高罐罐倒扣在地里。当时碎娃们淘气,把罐罐翻过来 那股韭黄味道让他们终身难忘。另一个种韭黄的地方,就在如今的建材街以南,具体位置就是圣合家园一期和二期的位置。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韦曲的老街道,那里有小吃街。二十多年前,那里的小吃很有名气,是老百姓大饱口福的地方。

韦曲还有长安酒厂、氮肥厂、县医院、中医院、长安饭店、新华书店等等许多... ...

那些曾经的工厂和店铺,有的还在,有的搬迁拆除了。无论如何,韦曲给我们的记忆太多了。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2002年,韦曲镇将杜陵乡、申店乡首到旗下,改为街道办事处,下辖40多个村子。但是,从古至今不管韦曲的行政区划怎么改,都绕不开东韦村、西韦村,都是以这两个村为中心的。

在新时代,随着韦曲城市化建设,东韦村、西韦村的耕地逐渐都被征用,两个村子依托天时地利,各自开始了大发展。

90年代,东韦村就确定了 “建居民楼集中居住,节约土地扩大经营面积”的思路,盖起聚丰园商厦和长百商贸大厦,成了长安人买东西的首选之地。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直到2008年前后,东韦陆续盖起了四五座高层,用以安置村民,同时加盖门面房出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村里还有运输车辆、施工机械等200多台,几乎家家都有房出租,加上建筑、食品、服装、木器、机械加工等产业,年产值几近两个亿。

西韦村也不甘落后,六七十年代,县医院、粮食局、水泵厂等一批企事业单位先后落户西韦,西韦村为长安人民和韦曲建设做了大贡献。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还对几条街道进行改造,建设了13000多平米的门面房,建成景苑和茗园住宅小区,村里很多人家还从事房屋出租,这些都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时至今日,东韦村、西韦村的发展有目共睹,女儿交朋友、谈对象,如果说是东西韦的,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加个印象分,为啥呢?因为东西韦人家境殷实。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如今的东韦村、西韦村,人人过的比唐代贵族还好,整个韦曲老城区从南到北几乎都是在东韦、西韦的地上建起来的,航天城、大学城异军突起,但是韦曲的商业中心,还是在北站这一片,在这,就感觉比别处亲切、比别处热闹。

现在,人们忙工作、忙生计,有几个年轻人能说得清自己家乡的历史呢,了解历史并不能让我们吃饱饭,但是我们会把这段历史分享给朋友,把这段历史告诉给子女,这就是一种文化传承。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东韦村、西韦村上下两千年的历史,围绕着东西韦,历史上有多少名胜古迹,诗词歌赋,这些都是沉甸甸的文化积淀。

其实,在遥远的南方,还有许多人,他们世世代代一直记着韦曲这个地方,他们的族谱上一直写着自己的祖先是从韦曲迁过来的。如何让他们也来寻根呢?

如今,地铁、高楼,这些都不稀奇了,你这里有,别人那里也有。如何能打好历史文化牌,这次是韦曲的特色。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蒲阳梓良摄影

现在,来西安旅游的人,第一站先去兵马俑。说白了,那只是代表一代帝王的专制和奢华。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不错,骨子里浮华无聊的东西。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蒲阳梓良摄影

其实,以韦曲为中心,有周秦汉唐的许多遗址,有唐诗里的田野河流,有唐代的古塔和祖庭,还有那让人猜不透的终南山,这才是真正的长安,这才是真正的中华文化正脉所在。可以说,韦曲的周围,藏着一个真正的汉唐长安,藏着中华文化一股正气。这如何让外界知道,确实值得好好做一番工作。

要了解中华文明,先要了解长安;要了解长安,先要了解韦曲。


标准的长安话,你还会说吗?

还记得二十多年前的长安县吗?

长安一中日记

长安县的龙脉

长安区农村人的新商机

失地农民的养老标准提高

长安村史,正在进行时......

长安区的“飞地”,你知道吗?

1935年的韦曲旅行

长安县兴教寺挖出稀世珍宝

长安县八十年前一日游

长安县83年前的老地图

终南山为什么成为隐居圣地?

民国人对终南山开发的设想

长安百万人的大事

航天城最大的村子开始拆迁了


韦曲,是县城,又不是县城的地方——从汉唐走来的幸福南城


欢迎读者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