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成人上人,都沒堅持這個原則!《孫子兵法》揭示了其中原理

大家好,接著上篇繼續講。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發兵,其下伐城。

兵聖說,最流弊的帶兵打仗套路,是靠謀略;第二流弊的套路,是靠外交;第三流弊的套路,是靠出兵;最LOW逼的套路,是拼命地攻打城池。

在現實戰爭中,99%的勝利,都是靠後面三種方式獲取的。所以或多或有都有新聞,有新聞的地方就有媒體記者,有媒體記者就有人物專訪,有故事可講當然容易爆紅。

我們就這三種情況,也來個舉個栗子加以說明。

混成人上人,都沒堅持這個原則!《孫子兵法》揭示了其中原理

1、靠外交取勝的栗子:燭之武退秦師。

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晉文公聯合秦穆公,把軍隊駐紮在鄭國邊境,準備攻打鄭國。佚之狐對鄭伯說,如果派燭之武去遊說秦伯,秦軍一定會撤退,鄭國就可以轉危為安了。燭之武奉命來到秦營,向秦王分析了其中利弊,秦王認為燭之武說得句句在理,也不想給晉國當槍使,果斷退兵。秦軍退了,晉國也跟著退兵,鄭國化解了危機。

秦晉兩國退兵後,鄭伯肯定召開了一個新聞發佈會。燭之武作為男豬腳,肯定是上頭版頭條。而背後出謀劃策的佚之狐,卻沒有收到媒體記者朋友的重視,因為他沒有故事可講。所以,幕後的高手,往往都很低調,和散光燈、紅地毯無緣。

混成人上人,都沒堅持這個原則!《孫子兵法》揭示了其中原理

2、靠出兵打仗戰勝敵人的栗子。

這方面的案例就太多了,舉不勝舉,比抖音視頻上的小姐姐還要多,戰國名將白起就是典型的帶兵,一場仗圍殲了40萬趙軍,這裡面可以塑造的故事細節太多了,幾千年後還是個傳說。所以白起在歷史的名氣很大,你看今日頭條都刷爆了屏。

3、靠攻城戰勝敵人的栗子。

這方面的戰例,和出兵打仗戰勝敵人一樣多如牛毛。譬如,明朝末年,努爾哈赤攻打寧遠城,由於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前後時間跨度很大,中間有很多新聞故事。所以攻城的努爾哈赤,與守城的袁崇煥都成了當時的網紅。

混成人上人,都沒堅持這個原則!《孫子兵法》揭示了其中原理

兵聖說,善於作戰的人打了勝仗,往往沒有足智多謀與英勇善戰的名氣。這句話有深刻的哲學道理,普通人悟不到,只有站在雲端的人,才能感受到。兵聖這個軍事思想,和《黃帝內經》“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醫理論很相似。最流弊的醫生,不是每次都能藥到病除,而是直接不讓他生病。舉個簡單的栗子,小孩子流感,最流弊的醫生是,讓孩子不得流感。第二流弊的醫生,對症下藥,吃了就沒事。

問題是,普通人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能看清眼前真真實實的利益,你能把我病治好,你就是神醫。至於你能讓我不生病,鬼知道是我身體免疫力好,還是你在瞎忽悠。

混成人上人,都沒堅持這個原則!《孫子兵法》揭示了其中原理

你的能力,我看不到,所以我不相信。這就是人性,80%人只相信眼前真實的利益。

換句話說,兵聖在告誡我們,不要去追求做最流弊的人,你追求做這個,沒功勞沒名氣,就得窮困潦倒一輩子。只要做第二流弊的人,你是名將,就得讓大家知道你每次都打敗敵軍;你是名醫,就要讓患者看到你藥到病除;你是名師,就要讓家長看到很牛升學率;你是優秀企業家,就要讓員工看到加薪升職空間。

這就是歷史規律:你做了什麼好事,做出什麼成績,一定要人知道。

低調是頂尖高手的專利,普通人沒有這個資格!

聰明的人做得很自然,沒有半點違和感;水平差點的,做得很生硬,一看就是在作秀;最LOW逼的,過於做作,一看就知道在炒作。你在關聯一下現實,各行各業各界的大佬明星們,都是按這個套路玩。

混成人上人,都沒堅持這個原則!《孫子兵法》揭示了其中原理

將軍打仗,宰相治國,和醫生看病,三者原理差不多。最流弊的人,都是掌握道的規律,運用道的智慧來解決問題。把問題與矛盾化解於無形之中,無跡可尋,無事可記,無故事可炒作。這種人都不是凡夫俗子,他們有個特定的稱呼,叫聖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