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这个毛病不得不防……

刚过去的周末,杭城迎来了初雪,这场初雪可谓是诚意满满,整个城市都裹上了素净的银装,这场降雪给杭州市民带来了很多美与欢乐,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尤其是雪止后,气温骤降,道路湿滑,给市民的出行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了困扰。

入冬以来,脑血管意外患者明显增多

出现中风症状后7小时才去医院,78岁奶奶不解:

不是说脑梗一定会大舌头吗?

78岁的王奶奶,昨天早上9点买菜时突发脑中风。

快买完菜时,她发现自己的左手使不上劲了,拎着的菜拿不住了,莫名其妙掉到地上,她以为自己手麻了,就换右手拎着,但过了一会儿,左腿也没力气了。

“我就是侧着身子,一路靠右腿支撑回的家。”但回家后,王奶奶也没往中风去想,“我听说脑中风都会大舌头的,可我讲话、吞咽完全没有问题啊。”

王奶奶有6年的高血压史和4年的糖尿病史,她说自己也有担忧,是了解过中风的常见症状的。因为根本没往那儿想,便没告诉家人,只是在家里多活动活动手腿,想看看会不会好转。

直到下午3点,左侧肢体的无力感越发严重了,王奶奶才意识到严重性,赶紧找来家人陪自己去医院。直接进了抢救室,经过检查诊断为脑中风。

出现面部歪斜、手臂举不平、口齿不清的症状之一

应尽快就诊

可能存在脑中风风险

“大脑是管全身的,脑中风的部位不同,症状也会有不同,并不一定都会有口齿不清和吞咽困难。”

浙医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楼敏教授介绍,判断脑卒中可以用国际上通用的“FAST”原则

1、F—Face:

观察面部两侧是否对称、微笑时口角有无歪斜(自行判断时照镜子);

2、A—Arm:

双臂平举,观察双臂是否能举到平举在同一高度,观察是否出现无力、垂落的情况;

3、S—Speech:

试着说一句完整话、背一段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观察能否按逻辑正确表达、有无口齿不清;

4、T—Time & Telephone:

若出现上述情況之一(要注意了!是之一,不是全部!),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到医院就诊。

另外,为减少院前延误,楼敏教授提醒大家,要记住“120”口诀。

1:看1张脸,不对称,嘴巴歪

2:查2只胳膊,单侧无力,抬不起来

0:聆听说话,口齿不清

天寒地冻,这个毛病不得不防……

一旦发现以上任何症状,立即拨打120,分秒必争地把病人送到有能力的医院急救。

天寒地冻,这个毛病不得不防……


从出现脑中风症状开始

“王奶奶目前只能保守治疗,即服药降血脂和预防血栓形成,防止再次中风,之后还要做偏瘫康复,能不能恢复行走能力就要看康复情况了。”接诊王奶奶的乔医生如是说。

王奶奶从一开始出现症状后耽搁了7个小时才就医,错过了脑中风的黄金治疗时间“四个半小时”。

“因为4.5小时内的脑中风患者,可以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就是用纤溶酶原激活剂一类的溶栓药物使得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从而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血管供应恢复,部分脑神经细胞就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一旦神经细胞因为血管堵塞缺血缺氧而发生损伤,这个结果是不可逆的。”

对于突发脑中风患者来说,尽早发现、尽早送医、尽早治疗是关键。

早上5点-9点

是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高峰期

早晚外出要保暖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等,老年人群必定是危险人群,但一般突发脑中风的都是平时没有规范用药的患者,王奶奶也是这种情况。”

因为一直没什么明显症状,王奶奶没按量服药,也没有规范监测血压。

“寒冷天里脑中风初发和复发率都会显著提高,‘三高’人群尤其要小心。”

为什么天冷容易中风?楼敏教授打了个比方——

如果把血管比作一根水管,患有“三高”的人,这根“水管”就已经是生锈了,比常人容易堵塞;冬天气温低,血管收缩,血压就会自然升高。

“尤其是在户外和早上,早晨5-9点是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峰期。”

晚上睡觉时,血压会自然下降,起床后升高并达到峰值,这也是多数医生建议早上吃降压药的原因。

预防脑卒中需要知道这些

相比发病后的治疗,如何预防疾病发生更为重要。楼敏教授指出,预防脑卒中首先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

饮食方面建议限制盐的摄入量,少吃高油、高脂食物,提倡多食蔬菜、水果、谷类的,肉类建议食用鱼类、瘦肉、禽类等。

适当增加体育运动,积极参加身体活动可使卒中风险降低25%-30%。建议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次>40分钟的中等或中等强度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育活动前,应考虑进行心脏应激检查,量力而行,防止运动强度过大;运动时无需特别大的运动量,贵在坚持,方有成效。

天寒地冻,这个毛病不得不防……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者首先推荐减轻体重,以降低卒中风险。体质指数BMI控制目标为18.5~24.9kg/m²。BMI=体重(kg)/身高²(m²)

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具体来说,在所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最可干预最易干预同时也是干预效果最好的危险因素。

清晨通常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段,也是卒中的高发时段,控制好清晨的血压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控制了全天24小时的血压。

高血脂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罪魁祸首,而在血脂的多项指标中,真正的凶手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卒中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血脂,同时健康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须双管齐下。

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2-5倍,建议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应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

40岁以上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房颤动,若确诊为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抗栓方案确定后,患者须严格执行,切勿私自漏服、停服。

最美不过西湖雪,最难不过人生路,赏好雪,走好路,有一副健康的体魄,才能静赏人生路上的无限风光。

天寒地冻,这个毛病不得不防……

楼敏

浙江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兼病区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卒中学会秘书长,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一直从事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至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正式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三五子课题)1项、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3项等多项课题。

门诊时间:解放路院区(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素材来源 / 都市快报、生活与健康

指导 / 浙医二院 神经内科 楼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