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面積越小越好嗎?住進去發現房屋面積縮水怎麼辦?

有的購房者接房時發現,自己的房子為什麼變小了?經過核對才發現,原來是公攤面積太大,分走了一部分面積,導致房子的套內建築面積減少。購房前事先了解清楚公攤面積可能存在的貓膩,才不會被坑。什麼是公攤面積?小區裡哪些區域屬於公攤面積?公攤面積一定是越小越好嗎?

公攤面積越小越好嗎?住進去發現房屋面積縮水怎麼辦?

公攤面積是越小越好嗎?

公攤面積是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的簡稱,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房屋建築面積。公攤面積包括樓梯間、管道井、電梯井、共有牆體、變電室、設備間、過道、公共門廳、值班警衛室。

那麼公攤面積越小越好嗎?公攤面積小,購房者確實可以少付一些錢,但如果公攤面積太小,公共空間也就會小,比如樓梯間、大堂等面積都會受到影響,導致日常生活不方便,舒適度與美觀程度都會大打折扣,幸福感隨之下降。而公攤面積大,公共設施、走廊越多,空間更寬敞,但購房者支付的費用也會更大。因此,公攤面積並不是越小越好,選擇合適大小的公攤面積,在支付費用低的情況下,也要儘量保證日常生活的樓梯間、公共設施等的面積需求。

公攤面積越小越好嗎?住進去發現房屋面積縮水怎麼辦?

雖然國家沒有明確規定公攤面積要在哪個區間範圍內,但約定俗成的不同樓宇合理分攤面積範圍如下:別墅類公攤率為1-8%;12-33層公攤率為14-24%;7-11層公攤率為10-20%;7層以下公攤率為7-12%。

同時,購房者應自行向開發商索取公攤面積數據,進行核算。在買房時要與開發商約定公攤面積,並寫入購房合同裡面,沒有白紙黑字是不能得到保障的。日後如果開發商要加大公攤面積,購房者也可拿出合同保護自己的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