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为什么对马云说:“我知识太少,几乎不看书”

金庸为什么对马云说:“我知识太少,几乎不看书”

金庸先生走了,他给人们留下的却是一个武侠世界。他“不仅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代名家。”(凤凰网评)

纪念金庸先生的文字不计其数。作为一个金庸迷,一直在想先生影响了我们什么?但是这样的题目过去宏大,自知力有不逮,就说一说先生怎么看待读书的,聊表对先生的高山仰止之情。

金庸为什么对马云说:“我知识太少,几乎不看书”

据说马云当年曾经到金庸澳大利亚的房子去参观,一进房子一看满房子全是书,当马云问金庸先生二战的情况时,先生非常生动地给马云讲了一些当时关于澳大利亚战争的情况。听完后,马云更是佩服得是一塌糊涂!马云看着这满屋子的书感叹:“您的书看得真多!” 结果金庸却回答:“我知识太少,几乎不看书。”这一句话让一向能说会道的马云哑口无言,都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金庸先生为什么说自己几乎不看书?这的确是个问题。

金庸为什么对马云说:“我知识太少,几乎不看书”

先生爱读书是有名的。他曾在《艺术人生》节目中,谈及了对读书的看法。

主持人:“您写了一辈子书,您怎样评价读书?”

先 生: “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主持人:“如果有十年时间让您重新选择生活,您怎么选择?”

先 生:“如果这十年中,一种是让我坐牢,但给我书看;另一种我有自由,但不让我读书,我选择第一种——在牢中读书。”

金庸为什么对马云说:“我知识太少,几乎不看书”

金庸先生的阅读面之广,可能是我们一般的金庸迷无法想像的,在知乎上有位大神总结了金庸先生所读的书,可以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不过分。

金庸素来以博学闻名,......其阅读的书目,大概分为:四书五经等诸子经典、各朝诗词赋散文、唐传奇等笔记杂录、明清小说、佛经、戏剧等艺术类文献、历史类文献、政治类文献、近现代作家作品(含武侠小说)、国外名著及小说等等。--(知乎)言少

金庸为什么对马云说:“我知识太少,几乎不看书”

金庸先生在阅读方面,给予年轻人如下寄语:

一定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要学会从书中得到知识和乐趣,这样子,任何人也剥夺不了你的乐趣。读书可以解惑,你的人生会一直快乐的,当你热爱读书,那你碰到人生中再大困难和挫折,你也可以应对,因为读书,你也可以将这些挫折看得不重要了。读书能让你获得一辈子的快乐

金庸为什么对马云说:“我知识太少,几乎不看书”

早在2002年5月16日,应华东师大中文系邀请,金庸先生曾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并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教授。他寄语华东师范大学的同学们,要“终身读书,永不放弃”。

先生讲座之后接受采访时这样谦虚地说:“华东师大有许多像徐中玉、钱谷融、郭豫适这样的名教授,我很荣幸也能成为其中一员。我有一点名气,但学问上没有多少的,以后我会不定期来校和师生交流,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这是件很开心的事。”

他希望同学们要坚守“终身读书,永不放弃”的信念,争取在道德水平和教育水平上都堪称人师。他还向师生们推荐了两部他本人很爱读的经典作品《论语》和《资治通鉴》。

金庸为什么对马云说:“我知识太少,几乎不看书”

先生的谦虚也是世人共知的。他曾不只一次在采访中感慨,自己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学问不足。

他讲到某一次去剑桥大学访问,他觉得跟这所大学里面精通两三门外语,又著作等身的学者们相比,他什么也不是。

对于一个发表过15部长篇巨著,在华人文化圈里产生过无可取代影响的“一代名家”而言,能生出这般感慨是多么地让后人惊讶惊叹。

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即使已经拿到了剑桥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金庸先生仍毅然决然地来到剑桥校园,以81岁的高龄重新当起了学生。

他说,“我特别崇尚陈寅恪的一句名言——不求学位,只求学问,我想追随前辈,明志求学,广学博闻,以增见识。”

以先生这样地酷爱读书,酷爱学问,又是这样的谦虚,所以可以推测,先生对马云说不读书,实际上是先生谦虚的习惯使然。但似乎这还不是一个完美的解释。

金庸为什么对马云说:“我知识太少,几乎不看书”

一九七七年,在《侠客行》的后记里,先生这样写道:“......近来多读佛经,于此更深有所感。大乘般若经以及龙树的中观之学,都极力破斥烦琐的名相戏论,认为各种知识见解,徒然令修学者心中产生虚妄念头,有碍见道,因此强调“无着”、“无住”、“无作”、“无愿”。邪见固然不可有,正见亦不可有。《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皆是此义。写《侠客行》时,于佛经全无认识之可言,《金刚经》也是在去年十一月间才开始诵读全经,对般若学和中观的修学,更是今年春夏间之事。此中因缘,殊不可解。”

于此,可以解释,先生也想强调“所相非相”,因此对马云说“我知识太少,几乎不看书。”马云的无言也就算是一种回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