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三宗罪,究竟得罪了谁?

于丹三宗罪,究竟得罪了谁?

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你需要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于丹

于丹 ,是一位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女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电视策划人,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

2006年10月开始,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上解读《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无意间掀起了一股“于丹热”。2007年,于丹以106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位,引发广泛关注。

于丹的走红一直带着争议。2007年3月2日,知名论坛天涯网上出现了一篇题为《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发起人为中山大学的徐晋如博士,文中言辞激烈,甚至要求于丹从《百家讲坛》中下课,并向电视观众道歉。

于丹三宗罪,究竟得罪了谁?

在中国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性文化活动中经常能够看到于丹教授的身影。但这一切活动大都在2013年以前,基本上以2012年底为界。

最近一段时间总有学生问到这个问题,于丹怎么了?她讲得那些不对吗?

为了解答孩子们心中的疑惑,我只好去网络上去找答案。当然没有现在的答案可寻,否则学生也就不会提出这个疑问了。为了解惑的本职工作,我决定还是勉为其难吧,因为随便得出一个结论很简单,但要想有不俗的见地,则需要学养高深,更重要的是胆量。我觉得必须把握的一个标准必须是: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于丹三宗罪,究竟得罪了谁?

于丹的第一宗罪:完全想让人以内求改变社会问题

人的成长要接受四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籍,社会。有趣的是,后者似乎总是与前面三种背道而驰。----于丹。

并不是于丹给人描绘出一个多么完善的世界,而当她意识到社会现实与所听所教所想的世界总是背道而驰的时候,她给出的让人们解决这个难题的方式过于完美了,假使人人都是已经是圣贤之人了,她的说法当然没有问题。

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社会?于丹所提出的建议是,“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用平和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于丹三宗罪,究竟得罪了谁?

在当时那个鸡汤横流的年代,这样的说法当然会有无数的拥趸。况且,实际情况是,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想活出幸福感,需要先从内心上解决问题,这种说法也是说得过去的。但是从个人到集体,从社会组织到政府机构,每个组织与个人都要对社会的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是份额的不同罢了。

学者黎鸣在他的批评文章《于丹女士,如此解《论语》,您心安吗?》中这样说:“首先我就奇怪,“子贡问政”在《论语》中属《颜渊第十二》,应该是比较后面了,何以于丹女士要特别挑出来,而且还要那么郑重地放在她《心得》的第一章,名之曰“天地人之道”,这是为什么呢?

再看她的解释,则不由得我不大叫“胡说”了。我只能说“幼稚”、“无知”,连起码的政治哲学和宗教的常识都没有,或者就是曲意谄媚当政者,那就有点“卑鄙”了。”

于丹三宗罪,究竟得罪了谁?

有网友这么评论:于丹曾经得到了与之才学不相称的荣誉,她担不起这许多。

也有网友这么认为:于丹说《论语》,其实就是把什么《读者》《知音》再加上孔夫子的一两句话,揉在一块,教小民们如何做奴隶。

社会总是不美好的,这让人想起季羡林老先生说过的话,不禁唏嘘:

“多少年后,我醒悟过来,终于发现了一个宇宙真理:

在公有制体系里,每个单位都是小人的天下;正直的人总是少数,且无权势;群众的眼睛都是瞎的、势利的,他们大部分情况下不会站在君子一边。

坏人是不会改好的,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

于丹三宗罪,究竟得罪了谁?

于丹的第二宗罪:欺负平常老百姓不读书

童年的于丹不爱说话,一两岁开始认字,四岁接触《论语》,五岁半看《红楼梦》,六岁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到工作。几乎没有人会否认,于丹的口才了得。她属于“能说”又“能写”的那类能人。有网友说出自己的感觉:于丹的出名并不在于她的学术水平(实质意义),主要在于她那种特有的涛涛不绝的说话宣传方式与词藻的修饰方面,其实与一个歌手类似,所不同的歌手以唱为主,于丹以说为主。

当年的事实是这样的,由于于丹所讲解都使用白话文,且语言生动,使以前许多没有直接接触《论语》、《庄子》的人从中受益。著名哲学家李泽厚也在采访中说:“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梁”,对于普及儒家文化有较大贡献

于丹三宗罪,究竟得罪了谁?

正由于于丹讲述自己的心得,导致其演讲中加入了许多个人的感受和体会,其中一些被学者认为是过于牵强附会。作家龙应台评价于丹的演讲:害我差点晕倒在地。龙应台认为:“于丹的演讲如果针对中小学生,单单寻求娱乐的电视观众,或者一些发了点财的中小企业主与暴发户,应该还是一篇能自圆其说的东西。”

我不喜欢龙应台,但不能不赞同她的这个看法。

这群人恰恰都是读书少的人,但是同时他们也是对知识非常渴望的人群,只是于学问还力所不逮,或者说无有余力,不能学文。

《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这个帖子的发起人为中山大学的徐晋如博士也并不是从私利来反对于丹的。“我们认为,对一个凭借强势媒体的巨大影响力,以阉割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乐事的高学历文盲,予以如此不恰当的“关注”,其结果只能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走向衰亡。妄图通过对于丹的关注,来针砭面临越来越多物质挑战和精神困惑的当今世界,无异于缘木求鱼。”

于丹三宗罪,究竟得罪了谁?

“中国文化已经到了最危急关头。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相比,中国文化所面临的形势更严峻,也更隐蔽。因为,这一次她所面对的是那些打着要 “开掘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富矿”的旗号的人们,他们巧言令色,谄视媚行,实际却偷偷为中国文化掘好了坟墓。......当于丹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来猥亵孔子时,人们早就在不知不觉中被煮熟。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掘墓人那里,我们除了嗅到死尸的臭气,何尝掬得一丝传统文化的芬芳?如果这也算一种文化基因改造,那么就等于是把人的基因改造成老鼠。北京的城墙拆了也许还可以重建,但

一旦人们连对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丝敬畏都消失时,亡国亡天下的日子还会远吗?”

我相信,他们也是表现了作为学者或文化人对传统文化的担忧和捍卫

于丹三宗罪,究竟得罪了谁?

于丹的第三宗罪:表里不一,给别人说得是经典,自己做得超社会

每个人都知道,作为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在大众的视角之下,每一个行为和言语都可能会面临批评和讨论。有人这么说她的 “于丹本是大学教授,因为《论语》、因为百家讲坛走入大众的视野,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和讲解或许不那么圆满,不那么能够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和喜欢。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 说到底于丹给自己抹黑还是因为言行上的不适宜,不走心。”这样的评论在我看来是比较客观的。

“鸡汤文”被抛弃,不是因为它本身是糟粕,而是它所提倡的东西与现实社会的巨大反差,这在现在看来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恐怕作为公众人物被许多人讨厌的于丹更是因为她的行为方式崩塌了自己的人设。

于丹三宗罪,究竟得罪了谁?

传说最为糟糕的就是于丹在伦敦撒泼事件,三天换了三个房间。在众人面前呵斥从国内来“伺候”她的女随从。

于丹在东京撒泼,“有谁能想到这位以《论语心得》而名扬世界、腰缠万贯的国学超女竟这般道德缺失、不顾大局为中国人丢脸、在国外甩大牌。”——日中经济新闻社记者世冈、小川。

网友“黎江”在微博上爆料说: 大约2007年,于丹有个女弟子患严重抑郁,痛苦到极致时,她把导师当成救命稻草,于丹接到电话,说,现在没时间,等我回去!回去后,女孩已坠楼身亡。

作家慕容雪村也在微博上爆料:一女名人对手下极其苛刻,稍有不顺则厉声怒斥:笨蛋!垃圾!有读者求签名,则立刻换一副妩媚脸孔,娇声应对:您好……谢谢。读者甫一离开,则继续痛斥:笨蛋!垃圾!

于丹三宗罪,究竟得罪了谁?

但是网友之中不乏理智之人,另眼看于丹 @禚洪梅:有感于发生在王石和于丹身上的事!做偶像是个为名所累的事!当一个人爬得越高时连鞋底都得擦干净,因为从地下看你的人太多了!人们对偶像是近乎完美的苛求!在别人不是事,能理解。在偶像,就是天大的事,不允许!

“尤其是深受《论语》教诲而感化,具备孔子所授的德性并教授《论语》以泽及他人的女学者,更必须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以符合一个有学识水准,有风度教养的《论语》学者,而不负孔子思想教诲陶冶下智者的身份!怎么能做出四出惹事挑衅,稍有不满就翻脸撒泼,蛮横霸道之事?更有甚者她居然还到国外去大摆架子耍威风,冒犯他人,作贱自己,丢人现眼事小,重要的是她的这些行为会使人们对她传播的孔子思想产生疑虑,得出《论语》学者尚且表里不一,行为乖张,可见孔子的影响力有限的结论。这岂不是使以儒学为荣的国人感到伤害的国耻吗?”---来源:海外媒体微信公众

感谢360百科!从百科上看到不少详实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