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老師:禮的精神,敬畏為本,小到修身,大到治國(深度好文)

現代社會公德之文明禮貌的內核,即禮的精神,一曰規則,二曰謙讓,三曰敬畏。禮之存也,敬人畏天。人者,心也;天者,理也。不說違心話,不做違心事,不為昧心人。

韓老師:禮的精神,敬畏為本,小到修身,大到治國(深度好文)

敬畏,是禮與法的根源。當慾望蠢蠢而動,有悖禮甚至亂法之危的時候,敬畏之心是否猶存,就成了關鍵所在。歷朝歷代,亂世的形成,都是因為人心已無所敬畏。秦末暴亂,漢末逐鹿,隋末紛爭,唐末動盪,元末混戰,最終站出來、能夠收拾殘局的人,必然以復禮興德、重構敬畏為第一要務。

韓老師:禮的精神,敬畏為本,小到修身,大到治國(深度好文)

結束三國的晉朝之所以不能長久,主要是因為上層社會沒有擔當並完成這個歷史使命。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鳳亂禮亂政,而晉惠帝司馬衷自己也沒做到對百姓和國家的敬畏。當官員向他彙報災荒嚴重、屍殍遍野、人民開始啃樹皮乃至易子而食的時候,他竟然十分天真地問:何不食肉糜——災民沒米飯吃,為什麼不喝肉粥呢?這種神提問,不是缺乏常識,而是缺乏敬畏。緊接著,爆發了八王之亂;緊接著,是更大的悲劇:五胡亂華,百年板蕩。

韓老師:禮的精神,敬畏為本,小到修身,大到治國(深度好文)

使北方趨於統一和穩定的北魏王朝,它的成功並非攻城掠地,而是漢化改革。由北魏孝文帝元宏(拓跋宏)主持、太皇太后馮氏(電視劇《錦繡未央》主人公李未央的原型)在幕後指導的漢化改革,其核心就是學習效仿漢人的禮法,使整個北魏社會懷抱敬畏之心。

韓老師:禮的精神,敬畏為本,小到修身,大到治國(深度好文)

無論古今,禮,都是社會公德至關重要的表現形式,而敬畏,則是所有禮儀禮節名副其實的精神保障。不懷敬畏的禮是虛禮,心無敬畏的人是空洞的人。敬畏自然,才有真正的綠色環保;敬畏環境,才有持久的乾淨衛生;敬畏生命,才有務實的仁愛慈善;敬畏家庭,才有勇敢的熱愛堅守;敬畏時代,才有奮力的革故鼎新。

韓老師:禮的精神,敬畏為本,小到修身,大到治國(深度好文)

電視臺曾經反覆播放一個反對獵殺鯊魚和大象的廣告,主題詞是: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反過來說,人心若敬畏,社會則和諧。食品的生產者若是多幾分敬畏,人們又何至於談地溝油而色變呢?如果人間充滿敬畏,食品危機將不復存在。

韓老師:禮的精神,敬畏為本,小到修身,大到治國(深度好文)

以欺詐為生財之道的人若是多幾分敬畏,人們又何至於看到陌生電話不敢接?如果人生充滿敬畏,誠信危機將成為歷史。敬畏,以理義公德為心,以禮儀法律為形。所以說,禮的精神,敬畏為本。由敬畏出發,謙讓和遵守規則才能自然而然的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