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自带36个馒头,还向监考官要馒头吃,最后却成为状元?

清朝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名为李蟠。

传闻,李蟠身材高大,且特别能吃,不过他的写字速度很慢。

在参加殿试的这一天,他带着36个馒头进入了考场,其原因是:今天无论如何,都要在考场把文章给写完,为了防止挨饿,所以要把干粮给带足。

考试自带36个馒头,还向监考官要馒头吃,最后却成为状元?

果不其然,天黑了,其他考生都交完了卷子,李蟠才刚刚写了个开头,监考官就过来催他赶快交卷。

李蟠急的满头大汗,就声泪俱下央求主考官,说道:“学生毕生之学业,在此一举,请千万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

监考官见他可伶,就发给他几根蜡烛当照明用,李蟠深受感动。

却在这时,李蟠发现自己带来的36个馒头早已吃完,于是就厚着脸皮向主考官要了几个馒头,连夜奋战,一直写到深夜才把卷子写好。

考试自带36个馒头,还向监考官要馒头吃,最后却成为状元?

当康熙皇帝知道这件事情后,非但没有怪罪李蟠,反而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苦学之士,应委以重任,竟破例让他当上了头名状元。

与李蟠同榜的探花为此还作诗一首,用来调戏李蟠,诗文如下:

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士科。

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

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

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

考试自带36个馒头,还向监考官要馒头吃,最后却成为状元?

自此之后,“饽饽状元”李蟠就传遍士林。

不得不说,李蟠此举可谓是大胆至极,要搁今天,谁敢带吃的去参加考试?而且是在当时比今天的高考、四六级还重要的殿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