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军制之明朝军事制度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所建立的封建王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南向北统一中国的政权,并且他推翻的是中国历史上疆域面积最大武力非常强盛的蒙古族政权元朝。所以明朝从建立之初就有相当强悍的武力,明初乃至明朝中期大明的军力都是非常强盛的威震四方。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拥有强盛武力的明军有着怎样的军事制度。

军事指挥系统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继承者都大力加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对军权的控制,为此建立了一套服务于皇权的军事指挥系统。

明朝刚建立之初朱元璋效法宋元的枢密院制度,在中央设立大都督府作为全国最高军事结构,管理全国一切军政要务。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下令改大都督府为前、后、中、左、右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城及全国各地都司卫所,同时又设立兵部协同管理军事。具体分工是五军都督府只管理军籍和军旅之事,而其他武将官员的人事、调遣和政令发布之权则归兵部。简单的说就是五军都督府只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只有调兵权而没有统兵权。如此一来双方相互牵制,军权尽归皇帝。不过到了永乐皇帝之后五军都督府的权利进一步下降,实权慢慢都转移到兵部,五军都督府逐渐成为一种虚设机构,五府官员也变成了一种虚衔。

在地方上明朝各省的最高军事机构为都司府(都指挥使司),其主官为都指挥使,每都司设都指挥使一人,管理一省军政,听命于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明初都指挥使和布政使、按察使并称三司,同为封疆大吏,并且品级、地位都要比布政使、按察使高。但在战争期间中央会派出都督府官员或者公、侯、伯等出任总兵官统领军队作战,这时都指挥使受其管辖,事后还任。但随着战事增多原先临时派遣的总兵官逐渐形成定制,留在地方统领当地一切军政要务,因此都指挥使逐渐变成总兵官的下属,地位下降。后来朝廷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武将的控制,又派文官前往总兵官处参赞军务,逐渐文官管理军事也成了定制,地方上又有了巡抚、总督等官员他们成了地方上的最高官员,管理地方一切军民政务,总兵官,三司使都成为了其下属。

浅谈中国古代军制之明朝军事制度

卫所制

明朝建立之初在军事上采取卫所制,即在全国各地建立卫所为军事单位。地方上最高的军事机构为都指挥司,下辖若干卫,卫的下属军事单位为所。大概人数是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个千户所,112人为一个百户所。百户所下设两个总旗,每个总旗下设5个小旗,每个小旗有军士10人。士兵来源于军户,明朝实行的是世兵制,即国家把一部分百姓划归为军户,一旦入了军籍,那么这户人家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要当兵,父死子继,并且随军屯戍,住在指定的卫所。如果军户逃亡或者死绝政府派员到原籍勾补亲族或者贴户顶替,称为“勾军”或“清军”。值得一提的是卫所的将官也是世袭的,老子为将军子子孙孙也都是将军。

明朝初中期卫所制还维持的较好,据《明史》记载在明太祖时期全国有17个都司、1个留守司、329个卫所和65个守御千户所,军队兵额达180万人。到了永乐时期都司为21个,留守司2个,卫所493个,守御千户所359个,兵力达到270万人,后来兵力不断增加最多时达到313.83万人。 不过明朝中叶以后,卫所制就逐渐荒废维持不下去了,这是因为卫所制的经济支柱军屯遭到了破坏。明朝初建政府掌握着大量无主荒地,所以政府将这些土地划拨给军户屯种,军队采取的是自给自足不用政府花费大量钱粮供养军队,所以明军才能维持如此规模庞大的军队,但到了明中叶以后出现了大量土地兼并的现象,军户的土地大多都被大地主贵族和军官兼并,造成了军户无地可种,食不果腹的境地,所以出现了大量军户逃亡现象,卫所制逐渐名存实亡。再加上卫所士兵战斗力低下,每遇战事一触即溃,所以朝廷又采取了募兵制逐渐取代卫所制,募军成为了国家常备军,余下的卫所军队基本成了专事杂役耕种不再作战,这种募兵制因为以营为作战单位,所以称为营伍制。

营伍制

营伍制下的官兵属于雇佣兵,不入军籍,不世袭,不用终身服兵役,待遇也比卫所军好,由国家专门拨给银两为军饷,由具体募兵的将帅管理,所以战斗力较强。像嘉靖年间的戚家军就属于募兵,在对倭寇作战中表现的非常突出,战斗力极强。募兵以营伍制为军事编制,具体编制有伍、什、队、哨、总、营,由伍长、什长、队长、哨官、把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总兵、总兵统辖,再上辖于兵部。营伍设制和人数没有固定的编制,更具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从把总到总兵都可以独立领军。

浅谈中国古代军制之明朝军事制度


中央军编制

中央军即京军,京军的主要部分是京营,明初由全国各地卫所军队的精锐部队组成,平时宿卫京师,战时出征作战为主力,所以中央军军力雄厚,人数众多。据《明史》记载洪武年间京军有二十万。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此时京师居于北方靠近边境,天子御国门守社稷,所以必须加强中央军的力量,因此明成祖将京军分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正式建立五军营。同时每年调河南、山东、山西、大宁及中都(凤阳)卫军16万至京师操练,称作“班军”,隶属于五军营。后来,又得到关外降卒3000人,又建立三千营。另外还建立了一支火器部队称作神机营。这三支部队都属于五军都督府管辖,称为五府兵,兵力达到40万左右,再加上隶属于京营的京畿部队和京操班军,京营兵力不下七八十万。除了这些部队外,京军中还有两支部队不属于五军都督府管辖,属于皇帝的亲军。一支是皇帝的侍卫上直军,一支是专供养马役的腾骧、武骧等四卫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