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18岁时作一首豪放词,一位青年俊杰形象呼之欲出

谭嗣同(1865-1898年),我国近代著名的维新人物,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参与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拒绝逃亡,被捕后于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谭嗣同与同时被害的另外五位维新人士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我们都熟悉谭嗣同就义前在监狱中写的那首著名的《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18岁时作一首豪放词,一位青年俊杰形象呼之欲出

可是,你读过谭嗣同在18岁时就作的一首豪放词《望海潮·自题小影》吗?这首词,谭嗣同借小影以抒发豪情壮志与忧患落寞之情,展现了自己从青少年时期就抱有的雄心壮志,下面先请阅读全词:《望海潮·自题小影》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

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

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

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

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

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醉后颜酡!

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

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谭嗣同18岁时作一首豪放词,一位青年俊杰形象呼之欲出

依据词的内容,可知是谭嗣同作于18岁时,他自幼随父亲谭继洵(清廷户部郎中)居住在京师,13岁时又随父远放甘肃,15岁时又回到湖南浏阳读书,后来再返西北,故云“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仿佛看惯了春华秋实,踏遍了江南寒漠,透露出年少的自己有几分老成。

谭嗣同接着又说,自己从骨相上看,必成大业,可回首往事,岁月匆匆已历十八春秋,却一事无成,只有肠轮自转,暗自感叹。想到这里,不禁要大喊“春梦醒来”,春风细雨下,面对小影前的几枝瓶花,真是百感交集,郁塞难抑。

下半段,谭嗣同又展现了自己积极入世的豪迈,慷慨而磊落。他揽镜自照,形影两相对,镜中人虽历经风尘,依旧容光难掩,那不是醉酒后的脸红,而是心中的激愤使然。

谭嗣同18岁时作一首豪放词,一位青年俊杰形象呼之欲出

当想到国事日非,外侮迭至,他“拔剑欲高歌”,一抒壮志难酬的郁塞心情,他要用几根铮铮侠骨,同这浊世斗争,任他千磨百折,万般揉搓。最后一看镜中的我,那风尘的模样,几乎不能相信那就是自己。

谭嗣同这首《望海潮·自题小影》全词跌宕起伏而又慷慨激昂,真实地塑造了一位襟怀坦荡、有着远大理想的青年俊杰形象。

谭嗣同并非为一人之江山,而是为天下苍生求自由、谋幸福,他在著作《仁学》里大声呼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可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谭嗣同,最终“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谭嗣同那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堪称是我华夏第一人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