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字心上一把刀,你知道什麼能忍什麼又不能忍?

“忍”字心上一把刀,我們隨處可以看到,在一個充滿忍讓精神的環境中,少生多少閒氣,少生多少爭鬥,氣氛是多麼寬鬆平和。

當你一時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時,忍!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忍!

當你在事業上通到挫折時,忍!

當你受到朋友的誤解時,忍!

當你受到的嫉妒詆譭時,忍!

當你欲發怒斥人時,忍!

當你貧困落魄時。忍!當你功成名就時,忍!

當你受到一切不良之誘感時,忍!

“忍”字心上一把刀,你知道什麼能忍什麼又不能忍?

1.欲速則不達

修身養性,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容人之量,保持自己的高遠志向,必須要抑制急躁的脾氣暴躁的性格。做事戒急躁,人一急躁則必然心浮,心浮就無法深人到事物的內部中去仔細研究和探討事物發展的規律,無法認清事物的本質。氣躁心浮,辦事不穩,差錯自然會多。

《郁離子》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晉鄭之間的地方,有一個性情十分暴躁的人。他射靶子,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搗碎;下圍棋敗了就把棋子兒咬碎。人們勸告他說:“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過錯,你為什麼不認真地想-想,問題到底在哪裡呢?"他聽不進去,最後因脾氣

急躁得病而亡。

容易急躁,氣浮心盛的例子還不止這一個。不少人辦事都想;揮而就,一賦而成,應該知道,做什麼事都是有一定規律,有一定步驟的,欲速則不達。

“忍”字心上一把刀,你知道什麼能忍什麼又不能忍?

戰國時期魏國人西門豹,性情非常急躁,他常常扎條柔軟的皮帶來告誠自己。魏文候時,他做了鄴縣令。他時時刻刻地提醒自己,要自己克服暴躁的脾氣,耍忍躁求穩求安求靜,才在鄴縣做出了成績。

唐朝人皇甫嵩,字持正,是一一個出了名的脾氣急躁的人。有一天,他命兒子抄詩,兒子抄錯了一個字,他就邊罵邊喊邊叫人拿棍子來要打兒子。棍還沒送來,他就急不可持地狠咬兒子的胳膊,以至咬出了血。如此,急躁的人,怎能寬容別人?這樣教育後代,能教育得好才怪呢!後來他也意識到這樣急躁,氣性過大,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便開始學習忍耐。

“忍”字心上一把刀,你知道什麼能忍什麼又不能忍?

相反,忍躁不亂行事,於人於事有從容的風度,東漢時劉寬,字文饒,華明人,就是這樣。漢恆帝時,他由一個小小的內史遷升為東海太守,後來又升為太尉。他性情柔和,能寬容他人。夫人想試試他的忍性。有一次正趕著要上朝,時間很緊,劉寬衣服已經穿好,夫人讓丫環端著肉湯給他,故意把肉湯打翻,弄髒了劉寬的衣服。丫環趕緊收拾盤子,劉寬表情一點不變 ,還慢慢地問:湯傷了你的手沒有?”他的性格氣度就是這樣。其實湯已經灑在了身上,時間也確實很緊,即便是把失手灑湯的人罵一頓,打一頓,時間也不會奪回來,急又有什麼用處呢?倒不如像劉寬那樣,以自己的容人雅量,從容對事,再換件朝服,更為現實和有用。

還有明朝的趙豫。

宣德和正統時期,趙豫任松江知府。他對老百性問寒問暖,關懷備至深得松江老百性的愛戴。

趙像處理日常事務,有他自己的套工作方式。 每次他見到來打官司的如果不是很急的事,他總是漫條斯理地說:各位消消氣,明日再來吧。”起先,大家對他的這套工作方法不以為然,甚至還暗地裡給編了一句“松江知府明日來”的順口溜來諷刺他。這句順口溜慢慢地在老

百姓中間流傳開來,老白姓見到他都叫他“明日來”。聽到這個綽號,趙豫總是仁慈地笑笑,從不責備叫他綽號的人。

趙豫曾對人說起過“明日再來”的好處:“有很多的人來官府打官司,是乘著一時的忿激情緒,而經過冷靜思考後,或者別人對他們加以勸解之後,氣也就消了。氣消而官司平息,這就少了很多的思恩怨怨。”“明日再來”這 種處理.般官司的作法, 是合乎 人的心理規律的。以“冷處理”緩和情緒,不急不躁,才能理智地對待所發生的切,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忍一時的不冷靜,對人對已都有好處。

正反兩面的例子,我們都看到了,從中我們也就總結些經驗。 中國文化的精要就在於以靜制動,處安勿躁。浮躁會帶來很多危害。想有所作為,而又不能馬上成功,會產生急躁情緒;本以為把事情辦得很好,誰知忽然節外生枝,時又無法處理,必然生出急躁之心;因為他人的過錯,給自己造成了一定的麻煩,心氣不順,也會產生急躁;望子成龍,盼女成風,天下父母之心皆然,但偏偏兒女不爭氣。心中也同洋急;受到別人的責難、批評、又無法解釋清楚,心中也會產生急躁的情緒。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產生的急躁,其實對已對他人都沒有好處。浮躁之氣生於心,行動起來就會態度簡單粗暴,徒具匹夫之勇,這樣不是太糊塗了嗎?

人不能心浮氣躁,靜不下心來做事,將一事無成。苟況在《勸學》中說:“蚯蚓沒有銳利的爪牙、強壯的筋骨,但卻能夠吃到地面上的黃土,往下能喝到地底的黃泉水,原因是它用心專一。螃盤有六隻腳和兩個大鉗子,它不靠蛇蟮的洞穴,就沒有寄居的地方,原因就在於它浮躁而不專心。”

輕浮、急躁,對什麼事都深人不下去,只知其一,不究其二,往往會給工作,事業帶來損失。忍浮躁是講人要踏實、謙虛,戒躁是要求我們遇事沉著、冷靜,多分析多思考,然後再行動,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幹什麼都幹不穩,最後毫無所獲。

(郁離子》中講了個故事說,鄭國有個人住在邊遠的地區,三年中學習做雨具,好不容易學成了,天大早無雨,雨傘沒有用,自然沒人買。於是他就放棄了做雨具改學做汲水的工具,用了三年手藝又學成了。

逢天雨不斷,波水工具沒什麼用,只好又回去幹做雨具的老本行。可是此時盜賊四起,人們都急需軍服兵器,他又想改行去做兵器。手藝學成,又失去時機。相反粵地有個農人,他開墾田地種稻子,連著幾年都受澇災,收穫不是很好,人們都勸他把地裡的水排淨改種黍,他不以為然,仍然種稻,時值天早三年,他連獲豐收,算一算除了抵償以往歎收的損失以外還有盈餘。

天下成大事業者,無不是專一而行,專一而攻。傅大自然不錯,精深才能成事。要精深,要在某一千領域中成為專門人才,必須克服浮躁的毛病。無論辦什麼事都不可能毫不費力地成功,急於求成,只能是害了自己。忍浮躁確實不容易,要有頑強的毅力,才能做到這一點,但只要有決心有信心,胸中有個遠大的目標,小小的浮躁又有什麼不能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