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為什麼是錯的

首先,良藥,未必苦口,也利於病;忠言未必逆耳也利於行。現在市場上的藥,還有幾個苦的,不是加糖皮,就是加糖漿,難道加糖漿的藥喝下去就降低藥效了?沒有科學根據。同理,忠言,也可以換個態度,換個說法,有時就不會引起別人反感。

其次,良藥,未必“利於病”,忠言,未必利於行。良藥,之所以被稱為“良藥”,必定是經過了大多數人的檢驗,效果不錯,才會被稱之為“良藥”,但,你能說一種藥,在第1個至第9個身上都好使,在第10個人身上就好使嗎!人與人體質不同,A身上好使,B身上可能就不好使。另外,很多“良藥”往往是老牌藥,現在病菌進化這麼快,十年前有效的抗生素在現在就完全是個廢藥。同理,過去是有效的“經驗”,到現代,也可能就不好使了。

最後補充一點:苦口的,逆耳的,往往可能暗藏對你不利或未必對你有利的因素。最常見的不利情形:1、說話人可能在提建議時,暗藏證明自己聰明,證明自己偉大的自我證明和顯擺,這樣的話,說出來,你就會覺得你“被比下去了,你笨”,所以你不舒服。2、說話人可能在提建議時,暗中利己。比如明面上這個方案是對你有好處,可能未來對他自己也有好處。3、說話人在提建議時完全沒有考慮你的需求。比如他自己愛吃蘋果,他就建議你吃蘋果,而根本沒考慮到你喜歡吃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