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的來歷和要求

春聯的來歷和要求

春聯的來歷和要求

春聯的來歷和要求

春聯屬於楹聯的一種。楹聯分為春聯、壽聯、輓聯,門聯、廳聯、廟聯,名勝聯、商業聯、遊戲聯等多種形式,而春聯只是楹聯其中的一種。所謂楹聯,就是掛在或貼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門框上的上下相對的聯語,因此,楹聯也叫對聯。這種對聯是由兩串字數相等、互相對仗,而且具有一定內涵的獨立文體。就是說,對聯的上下聯字數不限,但必須相等,內容要有意義,平仄要合律,對仗要工整。凡符合這些條件的就是對聯,否則就不是對聯。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這說明至少在東漢時已盛行春節掛桃符的風俗。到了五代,桃符上開始出現聯語,代替了神荼和鬱壘的名字,人們一般都在上面寫上一些吉利的詞句。宋太祖乾德二年後蜀君主孟昶於除夕令學士幸寅遜題桃符誌喜,蜀主對學士所題詞語不滿意,即揮毫書寫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孟昶的題詞改變了傳說中桃符的內容與性質,使桃符由原來驅鬼的桃木牌變為表達某種思想的特殊文體——聯語。有些專家認為孟昶的題詞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為慶賀開國立業,在除夕時傳旨,公卿士庶門上須貼春聯一幅。這種把“題桃符”變成張貼春聯的習俗,一夜之間,由官廷豪門推廣到了百姓門戶。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時出現。”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代寫。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聯意貼切、幽默。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論述。春聯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鬥斤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春聯既是根據中國古代駢體文衍生出來的一種新文體,又是借鑑了中國詩歌傳統的文學形式。它與古代的駢體文和詩歌不同,是一種特有形式的獨立文體。儘管律詩或駢文中的對仗句,往往就是絕妙的對聯,但只有在它們脫離律詩或駢文而獨立存在時,才能稱為對聯。它的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形式上成對成雙,兩聯彼此相“對”,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繫。一幅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具體要求如下:

第一,上下聯字數要相等。譬如:“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這副春聯每聯都是七個字,上下聯字數相等,這是春聯的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上下聯詞組要相同,詞性要一致。就是說組成上聯的各個詞組分別是幾個字,下聯的對應詞組也必須分別是幾個字。上下聯的詞性,就是說詞的類別性質,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要對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對。如“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每聯都是三個詞組,即: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上下兩聯詞組相同。這副春聯裡的“新”、“佳”都是形容詞。“春”、“歲”,“富貴”、“平安”都是名詞。“年年”、“步步”都是副詞,“好” 和“高”都是動詞。這種要求,主要是為了用對稱的藝術語言,更好地表現思想內容。

第三,上下聯平仄要相調。對聯上下聯的表現方法,要注意聲律相對,也就是平仄相調。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悅耳動聽,鏗鏘有力。

第四,切忌合掌。所謂“合掌”,即語義重複,浪費筆墨。對聯是文章中最精練的文體,決不允許浪費筆墨。為了以較少的文字提供較多的信息,必須避免上下兩聯說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聯中用“震乾坤”對“驚世界”,“發祥光”對“騰瑞氣”,也都是語義重複,都屬於“合掌”的毛病。

第五,選好對聯的橫披。橫披,又叫橫批,橫額,橫聯。橫披除輓聯、壽聯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橫披與對聯內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好的橫披,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換句話說,一句橫披,就是一副對聯的內容的昇華,是對聯的主題,更是點睛之筆。橫披在寫作手法上,常見的可分為三種形式:

一是對聯寫意,橫披題名,如“歡度春節”、“新春大吉”等,直接點名貼春聯的目的;

二是對聯寫意,橫額點睛,如“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的橫披是“吉星高照”,則是揭示出實現對聯內容的關鍵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屬於點睛之筆;

三是聯披互補、相輔相成,如,“減負恤民,浩浩東風常送暖;扶貧解困,瀟瀟春雨總關情”的橫批是“前程似錦”,則是與對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對黨中央“常送暖”和“總關情”的無比感激之情,也讚頌了黨前程遠大,輝煌燦爛。橫披多為四字,過去寫橫披是從右往左橫寫,現今多從左往右寫,從右自左寫當屬正式寫法。貼橫披應貼在門楣的正中間,其字體應與上下聯風格一致,上下呼應。

貼春聯,是民間慶祝春節的第一件事情。每當春節將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邊貼上嶄新的春聯,紅底黑字,穩重而鮮豔。表達一家一戶對新年的美好願望,諸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之類。一些春聯還注意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