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很慌?


百度很慌?


春節臨近,為了春節期間的流量,各大巨頭的玩法是層出不窮。

今年的百度玩法高明,拿到了春晚的獨家互動機會,分發史上最大紅包——10億。這邊支付寶表示今年分5億,微信表示不玩錢,只給紅包換個皮膚。豬年春晚終於湊齊了BAT,真是一出好戲,彷彿三家還在同一水平線上。

這邊坐等上春晚的百度又一次被人抓住了小辮子。

1

一篇《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迅速引起人們熱議。文章抨擊百度搜索結果一半以上會指向百度自家產品,尤其是百家號,裡面充斥著大量營銷和質量低劣的內容,百度搜索內容質量差。

就在22日晚上述文章刷屏之後,百度股價大跌6.40%,目前市值僅剩560億美元左右。百度不僅是股價大跌,“百度已死”話題更是上了微博話題榜好幾天,很多網友們更是逮住機會對百度一個勁地吐槽。


百度很慌?



小編細看了一下這份回應,感覺百度回覆的意思很簡單:我們百家號就是這樣,大家習慣就好。

其實對於這樣的回應,小編一點也不覺得奇怪。畢竟,百度早就已經不是當年好好做搜索的引擎了。

2

移動時代過的很快,當年的BAT,阿里多了個支付寶,騰訊多了個微信,連後面的頭條也多了個抖音,而百度,依舊是原來的那個百度。

好像,當時的BAT三個字母的排序,代表B的百度一直長期的巧妙的排在第一位。


百度很慌?



現在,不少人認為BAT這個說法已經不科學了,對比BAT三家市值,百度已經被踢出了前三甲行列。截止目前,百度市值569.06億美元,阿里巴巴市值3940.89億美元,騰訊市值31436.06億,阿里、騰訊的市值都可以買5個百度了。

連後起的TMD(頭條、美團、滴滴)都已趕超百度,你說百度慌不慌!

百度2000年成立時,做的是搜索引擎,正好,那個時候搜索引擎是互聯網的入口。

2001年,百度在國內首創了“競價排名”模式,與此同時,正式推出獨立搜索引擎baidu.com,直接面向用戶。

2002年發佈mp3搜索,到03年推出圖片搜索、新聞搜索、Flash搜索以及建立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區“百度貼吧”,再到2004年收購了國內最大的個人上網導航網站hao123、推出文檔搜索及“百度知道”.......

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百度,在進軍“知識搜索”領域這一階段中的成長和發展,可以說是驚人的,幾乎每一年都能獲得用戶數量和流量上的巨大增長。

2005年8月5日,百度又迎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同時也創造了中國概念股的美國神話——百度首日股價漲幅就高達354%,成為2005年全球資本市場上最為引人關注的上市公司。

隨著國外強勢對手谷歌的退出,百度更是中國互聯網搜索引擎的領軍巨頭,一度勢不可擋!


百度很慌?



好景不長,在搜索引擎上取得成功的百度,並沒有趕上移動互聯網的潮流,因此,百度還時不時得被人拎出來吐槽吐槽。

在百度上市後,百度內部開始實行“多元化”戰略模式。當時百度最為心動的就是一是電商,二是社交。

2007年,淘寶成為中國電商市場的老大,這讓百度很是心動,當時百度旗下有百度有啊(C2C交易平臺)和百付寶(百度錢包的前身)等業務,就是要對標淘寶和支付寶,當時百度電商的領軍人物是“太子”李明遠,但百度低估“電商”的難度,最終折戟成沙,百度電商之路的失敗,導致李明遠出走,加入UC,擔任產品副總裁。

社交上,當時社交網絡群起,百度開始想要將貼吧作為進軍社交的一個突破口,並有意識的開始引入個人空間、經驗值、粉絲、私聊等功能。而百度賴以起家則是流量生意,雖然有幾億活躍用戶,但除了搜索關鍵詞以外,百度手中幾乎沒有任何基礎的用戶資料和用戶信息。貼吧往社交路線發展不利,最終被QQ、微博、微信接檔。百度的社交線也撲街。

在2015年,外賣軟件PK快結束的時候,李彥宏高喊要拿出200億砸進百度糯米和外賣,兩年後,慘淡的百度外賣以市值縮水近80%的代價賣給了餓了麼。後來餓了麼又被阿里全資收購,百度拐了個彎把自己養大的百度外賣送進了阿里,你說百度焦慮不?


百度很慌?



百度不僅在其他業務拓展上慢一拍,就在自己老本行業務發展上,更是慢了一大拍。

信息流是互聯網公司最直觀的變現方式,百度雖然早在2015年就有做信息流的打算,但直到2016年下半年才開始投入,今日頭條一開始就以信息流為發展起點,等百度再想挽回戰局已經來不及了。

抖音、知乎、大眾點評、餓了嗎美團、淘寶京東等等這些專業搜索,也都成了百度的競爭對手。雖然現在的百度依舊固守移動引擎領域霸主的地位,但PC端,已經是今日頭條的了。

3

百度發展至今,當時初創的元老已經基本流失,百度目前的窘境也與公司高管頻繁更換有很大關係。

百度曾經的“七劍客”,目前除了李彥宏,其他六人均已離開百度。根據近年來離職的部分百度高管信息來看,從百度離職的高管大多選擇了自主創業。其中,除了深耕無人駕駛的王勁、樓天誠、倪凱,以及創辦了landing.ai的吳恩達之外,包括曾良、餘凱、戴文淵等人也都活躍在人工智能領域。

事實上,公司的人事變動實屬常事,尤其是發展到BAT這樣量級的企業,其高管必定是市場上瘋搶的對象,但百度的人事流動彷彿超越了“正常”的界限。


百度很慌?



據統計,僅2016到2017年中旬,就有5名高管相繼離職。從2016年年底的李明遠算起,先後有吳恩達、王勁、曾良三位副總裁離職,2017年端午前夕,百度高級副總裁陸復斌對外宣佈即將離開百度。2018年7月,陸奇離職,這些離職的高管,有被動的,也有主動的。

因此網友戲稱:流水的高管,鐵打的百度。

4

自2010年開始,百度的“競價排名”廣告模式就始終飽受詬病,而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衝擊也讓百度自身焦慮不已,於是,百度也奮力開啟了一系列轉型嘗試,試圖找到搜索和廣告以外的一個全新支柱與增長點。

由於種種原因,百度的轉型努力還是紛紛失敗了,從O2O到“移動入口”再到“金融”,百度始終都處在一種“慢一拍”的節奏中,未能獲得預料之中的成功。

在主業引擎搜索上,後面一大堆小弟對百度圍追堵截更是額昂百度焦慮不已,360、搜狗、搜狐等瀏覽器雖然難以撼動百度,但也有逐漸上升上升的態勢。


百度很慌?


現在的百度手裡唯一的底牌變成了“人工智能”,雖然人工智能是大勢所趨,但卻仍然很難在短時間內直接給公司帶來看得見摸的著的現實收益。

相比起阿里巴巴和騰訊,百度正在失去它原有的入口優勢,這樣的場景將越來越明顯:

購物,用淘寶;管錢,用支付寶;聊天、閱讀、找服務,用微信;其它的低頻需求,看看百度能滿足多少就用多少。

所以,百度,再不做點改變怕是真的要“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