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争分夺秒地做自己,那才是活着啊

只有争分夺秒地做自己,那才是活着啊

这周一,去首都图书馆溜达了一趟。办了一张借书卡,顺了几本书回来。其实主要是为了摸摸路,首都图书馆到底离我的住处近的多,国图太远了。以后首都图书馆找不到的书,再去国图好了。虽然保守估计几年内首都图书馆的书就够我看的了。。。

每次看见图书馆里那么多的书,总是心里各种小感慨。

从古至今写人们下的书,早就不止千万本。一个人一辈子再勤奋能读多少本书啊,几十万本?钱钟书是我知道的读书读得最快最多的人,他敢拍着胸脯说这天下的书我都读尽了么?虽然他确实干过类似的事。不过一般人也没钱钟书那样过目不忘的本事吧。

所以说选择很重要,阅读可以悄悄改变一个人的三观,这种改变又由读者选择的书决定。

二十世纪前,经典丛书,是学者和精英贵族才有机会接触到的小众典藏。如今那些经典人人都触手可及,然而什么东西仿佛一旦多起来就没人稀罕了。

富有生命力的经典之作可以治愈心灵,净化灵魂。只不过,有的人用书装饰屋子,也有的人用书雕刻灵魂。

只有争分夺秒地做自己,那才是活着啊

回溯一下我的读书微史,还是泛滥的言情小说所占的比例大一些。早些时候,我读书主要还是为了消遣。读个情节九转十八弯的故事,一会哈哈大笑,一会潸然泪下,也许一天功夫要不了就能了解一个人百转千回的一生,似乎很赚的买卖。

当言情读到某个阶段,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厌倦了流行的套路和情节,就自动解套了,开始想要探索新的不同的领域。所以杂书也是有他的作用的,他们会成为你闯进新领域的垫脚石。

哪怕是泛滥的言情小说读多了,也能让你看清点人性和世事的。夸张点说,言情读多了,发展到后来,同现实中一个人说几句话,说不定你就能迅速地定位出这个人在爱情里会是什么样的一个角色了。

所以,大概不论什么样的书,读也总比不读强一点的。

只有争分夺秒地做自己,那才是活着啊

看着图书馆的书架一排排,我还有另一层惊叹:日复一日,有那么多的人在尝试用故事也好,诗歌评论也罢尽力地去描画这个世界。同样的生活,同样短暂的一生,不同的人眼睛看到的世界却各有不同。

人生这一甲子,有人写出了传世佳作,有人写出的东西石沉大海。时间像淘沙的大浪,从数以亿计的作品中挑选出可传世的那些精品,剩下的都消失在历史的风中了。想到这,我心里竟然有点淡淡的忧桑:这世上,总有很多人就是努力一辈子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大家会为死后才名声大噪的梵高之流惋惜,其实那些努力追求却什么也得不到的人才更加令人叹息吧。

这就是个优胜劣汰的世界,你光谈付出了多少,有什么用啊。

只有争分夺秒地做自己,那才是活着啊

可能是年纪一年大一年,近一年突然开始觉得光阴尤其可贵了。

比如这两年开始不爱看电视连续剧,近几个月连综艺都不愿意看了,如果非要看,就看回放的,可以随时快进掉不想看的部分。

过去那些年的自己仿佛傻乎乎的,天天迷迷糊糊地过,在找自己的路上消耗了大量的时间。我喜欢的一个名人曾说过,人的这一生都在呕心沥血,风尘仆仆地返璞归真。

而对我来说,人这一辈子就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找自己。第二件事是做自己。

我二十多年才找到自己真正想做和热爱的事情,发现之前那二十多年竟然都是瞎活。其实也该庆幸,等我五六十才找到自己,恐怕就只来得及悔恨了吧。

过去,天天琢磨为什么活着好像是件很傻的事,总觉得想这个有什么用啊。现在觉得,不琢磨可能才更可怕吧。多少人,为了各式各样的他人的眼光和观点浪费自己的时间和心情,日复一日做着自己完全不知道为什么非干不可的事。人生苦短,喜欢的事情,现在不做,老了就更没时间和精力做了,不是么?

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别停止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啊。

找自己的路太难走太漫长,可是你可千万别放弃啊。迷茫的话,就去读书。只有找到自己,并争分夺秒地做自己,那才是活着啊!

只有争分夺秒地做自己,那才是活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