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個人,小時候看他是個大忠臣,如今再看卻成了過街老鼠!

一個抓住時代尾巴的人

最近在重讀近代史的時候,小編突然發現這麼一個很有趣的人,他人生所有的輝煌都留在了“光緒”這個時代夾縫中,被奉為一代傑出的思想家、革命家。

這個人就是光緒的“好朋友”,康有為。我們今天看這人,也大概是這麼一回事,就說這人一腔報國志,又兼有一套冗長的救國理論,就這人你不管放到哪個年代,那都得是一個偉人吧?

可偏偏就是這麼一個人,他有趣就有趣在這了。要是真的翻開史書,到最後合上,你都找不出什麼像樣的例子去誇他。可你要想損他,又好像只能說些無關政要的事情出來。

所以咱先不急著說政治,咱先說說這人在德行上,瞭解的小夥伴一準就有詞了:這人私德敗壞、假公濟私等等,多了去了。咱說他私德,那無非是要說他妻妾成群、生活糜亂嘛。不過人總歸有點癖好,咱見怪不怪,畢竟人家孫中山老婆也不少呢。

這是他的一個德行問題,天天嘴上提倡一夫一妻制,私下也是見一個娶一個,但這些都還好,三妻四妾的名人多了去了,我們也不能否認人家的貢獻啊。這個人最被人詬病的一點,就是他虛,而且膨脹。

有這麼一個人,小時候看他是個大忠臣,如今再看卻成了過街老鼠!

這事咱就得從“衣帶詔”說起了。他當時出國的時候,就到處嚷嚷說自己拿了所謂光緒皇帝的衣帶詔,然後天天就在海外華僑中募款,說需要一筆啟動資金回國救駕。後來也證實了沒這回事,那都是自己撰出來圈粉的。

你就想想這畫面,是不是跟現在網上那些“愛新覺羅xx”的詐騙短信一樣?他實際上性質也是一樣的,他拿著募款來的錢也不做做樣子,就拿去置辦房產,給自己蓋個小別墅什麼的。

不僅如此,後來他在海外組織的“保皇黨”,那就是一個純粹的利益集團,這個小集團賺到的錢也不用來幹別的,就進他一個人的口袋,所以他個人當時的生活作風也是挺奢靡的。

而到了清朝後期,尤其是民國快要創業的時候,康有為的小集團已經發展到…吸口氣都要膨脹半晌這種程度。就比如那時候要是有華僑要回國做生意做投資,那都要經過他的同意的。他同意肯定不能白同意,你總得意思意思付出點代價吧,比如說送點乾股什麼的。你要不走他這個流程,自己跑內地做投資,他甚至能悄摸摸的派個人去把你弄死。

有這麼一個人,小時候看他是個大忠臣,如今再看卻成了過街老鼠!

可到底是前朝的事,我們再回過頭去責備人家,說這個不行那個不好的,也沒意義。而且我們撇開道德方面的問題,從整個歷史來看,有多少在歷史上留下豐功偉業的人,他能是一個穩站道德高地的正常人呢?沒多少呀。

其實我們看康有為,最重要的一個標籤就是戊戌變法,可實際上呢?小編這就說說,康有為的“戊戌變法”。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麼一件事,認為康有為的身價就體現在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上。公車上書這事爭議太大,到底有沒有這事,到現在都沒個定論呢。而為其一百零三天的戊戌變法,實際上和康有為沒有半毛錢關係。

我們來數數,這期間建立了京師大學堂進行教育改革;其次裁汰冗官,給下邊人捅了個大亂子。不過這些還真和康有為或者光緒沒關係,而是由人家慈禧主持,當時滿朝文武各級官員都在積極參與的一場改革。康有為只不過是把人家做的事情給寫下來,僅此而已。

而真正由康有為力主的就一件事,到現在還被人詬病呢。

有這麼一個人,小時候看他是個大忠臣,如今再看卻成了過街老鼠!

廢八股廢科舉,這你要放當時肯定覺得很先進很有前瞻性了,可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現在來看這件事,他還是錯的。倒不是說八股文是什麼好東西,摧殘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社會精英這就不說了。可真要說起來,科舉制度其實是一種牢牢嵌在封建社會結構中的制度,你貿貿然的就要把它連根拔除,中間的利害關係又哪裡是三兩句話能說清的。

其實科舉制度跟我們現在學校考試是一樣的,就是把這種“個人任命”給變成“系統任命”,你看宋朝之前皇帝親自任命官員的時候,且要且不要,那些被淘汰下來的人就一肚子怨氣,恨皇帝,恨不得把他拉下來自己上去。可一旦把你的個人能力總結成一張——基本上不偏不倚的成績單,那被刷下來就是你個人問題,不能怪誰了。

所以要說科舉制度,有壞處也有不少好處。不過話說回來,廢科舉這事康有為也只是有個主張,真正辦事的還是慈禧。

所以說康有為欺世盜名吧,還真就是這麼回事。他所做的無非就是趁那個年代通訊不發達,藉著輿論優勢給自己刷個粉。

有這麼一個人,小時候看他是個大忠臣,如今再看卻成了過街老鼠!

而且當時有這麼一個很重要的場景,別看康有為跟光緒皇帝難兄難弟似的,其實他這輩子真的跟光緒坐下來談話,就這麼一次,時間還很短。光緒皇帝見他,就是為了聊廢科舉這事,可人家皇帝拿不定主意呀,康有為就說:您要支持廢科舉那咱就擱這把話說圓了,就不用把這個改革方案下發到什麼禮部,直接您自己拍個板下個詔,一定要鐵腕實施強行推行。就這短短兩句話,我們就能看出來,其實康有為他自己知道。這個方案要是實施下去,別說守舊派,就是改革派也受不了啊!

因為說白了,當時那些改革派主張的也就是框架內體制內的改革,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實用派官僚,而康有為說出來的寥寥幾句,直接撼動的是整個王朝的根基,這不現實。

所以康有為這人不難評價,他有政治理論,但是就我們看到的,這些理論都沒有一個很好的延伸性。這就像他本人一樣,小腦瓜剛好想到一個“籌款救駕”,他可以圍繞著一個核心把整個故事說得滴水不漏,還正好借了慈禧和朝廷對他的仇恨來造勢。

可一旦碰上載灃

這種人,根本就不搭理你,那你就沒轍了。因為你做的事性質就是這樣,就像個拋物線似的,你的目標只能有一個點,而且慣性太大了,你也不可能往回收。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