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菜系豫菜的发源地开封

开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开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夏朝曾在开封一带建都157年,称老丘,商朝在开封一带建都27年,称嚣。后均废。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城,定名为“启封”,取“启拓封疆”之义,后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封。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素有“七朝都会”之称。尤其是北宋时期,从陈桥兵变到南宋偏安,历经九帝168年,“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会,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都生动地描绘了古都开封豪华盖世的繁荣景象。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给开封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现在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84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7处,市级26处,县级136处。

中国十大菜系豫菜的发源地开封

在这里,千年铁塔、繁塔巍然耸立,在宋、金故宫遗址上建造的龙亭雄伟壮观,明朝修筑的城墙古迹斑斑,道教建筑延庆观风格别致,开封最古老的名胜古吹台古朴典雅,以雕刻艺术著称的山陕甘会馆玲珑剔透,还有著名的中原古刹相国寺宏丽华美。迎宾大道两侧的包公湖犹如四块巨大的碧玉镶嵌在古城,令人赏心悦目。开封市致力于发展旅游事业,重修和新建了许多历史人文景观,如“清明上河园”、“包公祠”、“宋都御街”、“天波杨府”、“翰园碑林”一年一度的菊花花会等等。众多的名胜古迹,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资源,誉满中外的民俗文化,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到开封参观、游览。如今,开封已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原旅游区重点观光游览城市。

中国十大菜系豫菜的发源地开封

1.龙亭公园

位于开封城内西北隅,占地面积1300多亩。全园包括午门、玉带桥、朝门、照壁、朝房、龙亭、北宋、皇宫宸拱门遗址、碑亭、北门及东门等清朝万寿宫建筑群体,还有潘杨二湖、春园、盆景园、号称中原一绝的植物造型园及长廊水榭等园林景观。

2.清明上河园

位于开封城西北隅,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东京开封的繁华景象,是一座大型民俗风景游乐园。游人可换穿宋装,手持宋币,尽情感受古人的生活习俗。

中国十大菜系豫菜的发源地开封

3.宋都御街

位于开封市中山路北段,是为再现宋代御街风貌,于1988年建成的一条仿宋商业街。南起新街口,北至五朝门,全长400多米。漫步御街,仿佛一步跨越了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令人充满对昔日宋都繁华景象的无限遐想。

4.包公祠

位于开封市包公湖畔,占地一公顷左右。主展区有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回廊、碑亭、大门、二门等,陈列包公铜像、铜铡及包公断案蜡像、包公史料典籍、《开封府提名记碑》、碑文等。风格古朴,庄严肃穆。

中国十大菜系豫菜的发源地开封

5.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位于开封市中心,始建于北齐天宝六年(555年)。原名建国寺,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为纪念自己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

6.开封铁塔

铁塔又名“开宝寺塔”,坐落在开封城东北隅铁塔公园内,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镶嵌,远看酷似铁色,故称为“铁塔”。

中国十大菜系豫菜的发源地开封

7.繁塔

繁塔位于开封市区东南隅,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繁塔为六角九层空心楼阁式、仿木结构的砖塔,原高80米,明永乐年间,将三层以上拆除,后在三层上建六层尖顶,形成了现今下粗上尖的塔姿。繁塔是研究我国建筑、美术和音乐的宝贵资料。

8.山陕甘会馆

位于开封市徐府街东北段路北,是清代山西巨贾会同陕西、甘肃旅汴同乡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集资兴建的集会场所。整个会馆建筑,布局巧妙,结构严谨,砖木雕刻精美绮丽,巧夺天工。

9.天波杨府

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民族英雄杨业的府邸,位于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市)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因杨业忠心报国,杨家将世代忠良,宋太宗赵光义爱其清正刚直,不善巧言谄媚的性格,敕在天波门的金水河边建无佞府一座,赐金钱五百万盖“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并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匾额,下旨凡经天波府门前通过的满朝官员,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敬仰。

中国十大菜系豫菜的发源地开封

10.禹王台公园

禹王台风景区坐落于开封城墙外东南部。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幽雅,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游春登高的胜地。相传春秋时期,晋国盲人乐师师旷常在此吹奏古乐,故名“吹台”。明嘉靖二年(1522年),为追念大禹治水功德,在吹台上建禹王庙一座,此后改名为禹王台。禹王庙立有高大的禹王像,东西两个配殿安放着师旷及李白、杜甫、高适三位诗人的塑像。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杜甫、高适曾在此聚会,饮酒赋诗,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每年4月“东京禹王大庙会”皆在此举行,热闹非凡。

11.开封府

开封府位于包公湖畔。近几年新建成的。

还有就是汴京八景即:“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开宝晨钟。”随着历史的变迁,明人李濂又重新编写“汴京八景”:“繁台春晓,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州桥明月,大河涛声,汴水秋风,隋堤烟柳,相国霜钟。”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撰修《祥符县志》时,把“汴京八景”中的“大河涛声”删去,增添了“梁园雪霁”,把“金池过雨”改为“金池夜雨”,把“汴水秋风”改为“汴水秋声”,把“繁台春晓”改为“繁台春色”,修改过的“汴京八景”一直流传至今。

中国十大菜系豫菜的发源地开封

一部《东京梦华录》,让我想起宋人柴宗庆的名句:“曾观沧海难为水,除去梁园总是村。”

作为在外的河南人,对大宋京都开封的留意,已经很久了。一苏二杭三汴州,能来亲身感受开封,用自己的角度解说她,说不得三生有幸,却也能快慰平生。

漫步开封每条街巷,无不古色古香,精美绝伦。龙亭金碧辉煌,铁塔一柱擎天,开封府庄严肃穆,大相国寺雄伟壮观,宋都御街富丽堂皇。置身清明上河园,宛如梦回大宋,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北宋时期,乃我国经济最繁荣时代,经济总量,遥居世界首位。官员都是高薪,百姓富足,过着悠闲的日子。中国封建王朝,绵延两千年,文人在哪个朝代最幸福? 答案肯定是北宋,北宋重文轻武,重经济轻军事。那是一个平民化的时代,那是一个文人的时代,那是一个闪烁着人性光芒的时代。托身宋代,活在东京,即使你是普通市民,只要略有余财,便惬意不过。你家中不必开灶,可以去汴河边,寻一酒楼,或小店,小吃一顿。酒足饭饱之后,你还可以去勾栏瓦舍看演出,为杂耍魔术尽情叫好,观赏吞刀吐火,参与训鸟斗鱼。还可以去听东京小唱,运气好了,兴许遇到李师师,或者混迹青楼、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大相国寺:金碧辉映,云霞失容

中国十大菜系豫菜的发源地开封

朱仙镇:开封的启源

众所周知,朱仙镇是开封的启源,来到这里就是来到了开封的发源地。朱仙镇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镇,历史地位显耀,文化底蕴深厚。趁着这次开封行之际,我们第一次走进朱仙镇木板年画发源地,受到了朱仙镇木板年画传承人张继中先生接待。

朱仙镇始建于战国初期,原名聚仙镇,后因战国名士朱亥的食邑和封地而得名。唐宋以来,朱仙镇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重地。明清时期,由于贾鲁河(古名孙家渡)的开通,朱仙镇河道四通八达,不仅是省城开封的外港,而且成为中原的商业重镇。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这些年,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朱仙镇木板年画和朱仙镇一起没落了。

中国十大菜系豫菜的发源地开封

为了恢复朱仙镇文化旅游产业,开封市政府在镇北侧打造了启封故园——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这是集文化、旅游、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该项目规划分为古镇风情展示区、环湖风景游览区、温泉休闲度假区、古战场文化体验区、生态农家体验区、文化创意养生区、生态湿地体验区、生态林地观光区等8个功能区。朱仙镇启封故园将对朱仙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到龙头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快千古名镇的复兴步伐。

开封作为宋都,曾经繁华盛极一时,传承下来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开封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十大菜系豫菜的发源地,开封菜也以独特的汴京风味成为豫菜的代表之一。

开封简称“汴”,地处国家腹地,与郑州、商丘、许昌、新乡等城市相接,地理位置优越。开封是八朝古都的沉淀之处。据史料记载,从夏朝开始已经有了城市活动。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开封这个古老的城市依旧保留至今,使得这座城市保留了其特有的文化色彩,随着改革开放后各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封虽自称旅游强市,但在旅游人次、旅游总人次以及旅游总收入的各项数据中不难看出,开封与同类城市相比有明显的落后。当前开封旅游业发展仍存在大量问题,与其基础设施中的吃、住、行、游、购、娱是其密切相关的联系,对开封旅游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制约。本文从开封的基础设施着手,通过对其问题的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此推动开封旅游业的发展。一、开封地区旅游业发展问题(一)饮食问题1.宣传不到位面对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从原先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到现在的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开封众多的菜系和小吃中,能够被众所周知的也只有灌汤小龙包

豫菜中的十大风味名吃之一高炉烧饼,也是胡饼的一种,所谓高炉原是吊炉,又有叫做鸡窝炉的,可挑担沿街售卖,后来渐渐固定营业,炉顶之锅也不再吊。

中国十大菜系豫菜的发源地开封

高炉烧饼多以发酵面制作,擀片包芯,砍花摊圆,然后单面沾芝麻贴烤。成熟后外酥里嫩,可单食,但河南民间多视丰俭,或夹食牛羊肉;或夹食油条馓子;或夹食炒凉粉,均是美味。故开封一带常是以盒论烧饼的,百姓走亲戚有时也就是提几盒油馍。

豫菜中的十大风味名吃之一高炉烧饼的做法

1. 先把面粉苏打和干酵母拌匀,然后用温水分多次倒入,并用和面板儿不断来回搅拌干面,当干面粉逐渐变成湿面片时。

2. 再用手以四指法不断从面的四周抓捏面团儿,使之柔韧度增加,期间要不断倒入少量温水,每次使面水融合后再到第二次,当面团儿的软硬度达到合适程度时,便把面团成面团儿。

3.此时面团儿即柔软又有筋力。

4. 用手指试验,轻轻一戳便能戳透面团儿,用手指捏一点提起还有筋力不易揪断,即证明面团儿软硬合适,已达到所需标准,盖上保鲜膜松弛15分钟。

5. 此面浆是制作烧饼沾芝麻时起到粘合作用的涂抹蘸料,面浆合好后备用。

6. 把花椒炒焦炒香后取出晾凉,在案板上用碗擀压成细面儿。

7. 把炒熟擀压好的花椒面。

8.和事先准备好的1克小茴香粉一同倒入芝麻酱里。

9. 在芝麻酱里再倒入香油,调好后备用。

10. 把松弛好的面团儿取出放到案板上,此时面团会很软但有筋力,用手轻轻一抻便可拉长,手法是,用手抓起面团儿的两头儿抖动抻长,然后用手按扁再抻。

11. 按此法把面团儿抻拉出长片儿铺在案板上,如自己感觉手的功夫不行,还可用擀面杖擀成片儿也可以,但要薄些,如感觉黏可涂一些油。

12. 用手把芝麻酱均匀的涂抹在面片上。

13. 拿起掐拢的面剂子右手托住,左手用拇指和食指旋转收拢,动作就和包馅料一样。

14. 然后粘上芝麻放入饼铛,放入饼铛时要把带芝麻的一面朝下,顺便往饼铛里摔一下烧饼坯,使芝麻沾的更牢固,而且还平整剂子不留有接缝。

开封美食:槐树宴

中国十大菜系豫菜的发源地开封

槐花的吃法

年年过初夏,年年吃槐花。

春夏之交,豫东平原上的槐树刚刚吐蕊,花苞很小,又白又嫩,一串串挂在枝头,在黄黄绿绿的槐叶丛中若隐若现,凑近了瞧,每一粒花苞都跟古代少女裹的小脚似的——这个比方比较变态,但是槐蕊的形状确实像极了小脚。我曾经从网上下载旧时女子缠足的照片,用photoshop把小脚部分抠出来,再缩小10倍,跟尚未绽放的槐花作对比,越对比越觉得像。不仅我觉得像,我媳妇也这样认为,所以她管槐蕊叫做“槐脚儿”。

找一架竹梯,爬到槐树上,把“槐脚儿”捋下来,捋到柳筐里,洗干净,加盐,撒面,磕俩鸡蛋,拌匀了,摊成薄饼,用平底锅来煎。煎的时候多放油,火要小,多煎一会儿,把底面煎黄,翻一下锅,再煎另一面,煎得“槐脚儿”滋滋作响,一股白气裹着鲜香直冲鼻梁。

“槐脚儿”煎饼,简称“槐饼”。槐饼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再回锅继续加工。比如说,您把刚才煎好的槐饼切成菱形块,配青菜同炒,青菜翠绿,槐饼金黄,黄绿相间,又香又鲜。或者把槐饼撕成小片,用淀粉勾薄芡,锅里少放油,先用胡椒炝一下锅,完了把胡椒铲出来,倒入槐饼,翻炒两三下,再倒入芡汁,浇上米醋,盖上锅盖,改小火焖一会儿,关火出锅,盛到白瓷盘里,汤汁明亮,槐饼有鲫鱼的味道。

“槐脚儿”适合煎着吃,也适合蒸着吃,甚至还能做成沙拉。

蒸比煎更简单。“槐脚儿”淘净,控干水分,加盐,稍微撒上一些面粉和一点儿玉米粉,再滴上两滴小磨油,拌匀了,摊到锅篦上,大火猛蒸,最多10分钟就可以起锅。蒸熟的“槐脚儿”仍然洁白鲜嫩,不怎么香,但是很鲜很甜,比起油煎的槐花饼来,它保留了槐花更多的鲜味儿。

“槐脚儿”可以生吃,但是略微有那么一点点生草气,胃口弱的人可能不喜欢,要想去掉生草气,还得在滚水里焯一下。焯水要匀,时间要短,用大笊篱盛着入锅,在咕嘟嘟翻滚的开水里稍微晃那么三四下,赶紧捞出过水,最后把水挤掉,放到沙拉盆里打散,浇上小半碗料汁,是一道很爽口的下酒菜。

我爱吃槐饼,也爱吃蒸槐花和槐花沙拉,而且我觉得这三样佳肴都可以下酒。槐饼是浓香型,适合佐白酒;蒸槐花是清香型,适合佐黄酒;槐花沙拉鲜甜爽口,适合佐啤酒。

“槐脚儿”很鲜嫩很好吃,蒸煎凉拌都相宜,可惜它作为花苞的时间非常短,3天不到就绽放了,5天不到就完全绽放了,然后最多再过半个月,完全绽放的槐花就会变干变黄,从枝头上飘落下来,零落成泥碾作尘,不能吃了。好在绽放了的槐花也能吃,只要它还没有落地,就可以做我们的口中食。

鲜槐花可以晒干存放。晒的时候需要技巧,直接暴晒绝对不行,会在暴晒过程中烂掉。为了不让槐花烂掉,摊晒之前最好煮一煮,把槐花煮熟,摊凉,放到老式洗衣机的甩干桶里,甩净水分。

宋朝人为啥不吃槐花

我是研究宋朝饮食的,根据我的考证,宋朝人应该不吃槐花。不信您去查查留存于世的宋朝饮食文献,不管是《吴氏中馈录》还是《山家清供》,不管是《东京梦华录》还是《武林旧事》,都没有提到跟槐花有关的美食。我曾经花费几年把《宋史》通读一遍,也没有见过食用槐花的记载。

槐花如此美味,宋朝人干嘛不吃呢?其实与槐树的品种有关系。我们现代人吃槐花,吃的全是洋槐花,不是国槐花,而宋朝恰恰只有国槐,没有洋槐。

洋槐又叫刺槐,国槐又叫家槐,这两种槐树的叶子长得差不多,只不过刺槐的枝条上有刺,家槐的枝条上无刺;刺槐的树皮又粗又皴,家槐的树皮相对光滑;刺槐一般开白花,家槐一般开黄花。刺槐的种子又小又扁,俗称“槐籽”;家槐的种子又大又圆,俗称“槐豆”。抛开这些形态上的区别不谈,用我们吃货的眼光来看,刺槐和家槐的最大不同就是一个能吃,一个不能吃:刺槐开的花无毒,可以食用;家槐开的花有微毒,不适合食用。

国槐是土著,中国自古就有,而刺槐却是新移民,它从海外抵达中国的时间还不到300年。所以说宋朝人民真没福气,他们吃不到无毒的刺槐,只能跟有毒的国槐打交道。

说国槐有毒,仅指它的花,国槐的叶子仍然可以吃。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里写到一款“槐叶冷淘”,就是用槐叶做的。初夏时节,从国槐上采摘最嫩的叶片,先焯水,再捣碎,挤出碧绿的汁液,用来和面,做成面条。面条煮熟,过冷水,捞到盘子里,用酱做浇头,再撒几片焯过的槐叶做装饰。由于和面时掺了槐叶汁,面条是绿色的,所以这道面食在元朝人编写的生活指南《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又被叫做“翠缕面”。

宋人食谱中还有一款“槐芽温淘”,也是用槐叶做的面食。何谓“槐芽”?国槐的嫩苗是也。深秋时节,搜集国槐的种子,晒干之后保存起来,来年春天与高粱同时播种,每两畦高粱当中插播一畦国槐,待槐苗长到一尺来长,掐掉树头,让它只发侧枝。高粱长得快,槐苗长得慢,高粱遮住了阳光,槐苗见不到太阳,叶片很嫩,枝条也很嫩,待侧枝长到半尺左右,一一剪下来,连枝带叶一起剁碎,捣成菜泥,拌以面粉,加盐若干,和成面团,饧一天,抻成拉面,煮熟,不过水,即成槐芽温淘。

曾有人问苏东坡:“天底下什么东西好吃?”苏东坡一口气说了好几样:“烂蒸同州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南都拨心面作槐芽温淘,糁以襄邑抹猪;炊共城香稻,荐以蒸子鹅。(朱弁《曲洧旧闻》卷五)”陕西渭南的蒸羊羔,浇上杏酪,甭用筷子夹,只用小勺子挖着吃;河南商丘的拨心面,做成槐芽温淘,用睢县红烧肉做浇头;将豫北辉县的香稻米蒸熟,配着蒸子鹅吃……

蒸子鹅、蒸羊羔、红烧肉、香稻米,个个是美味,而槐芽温淘能跻身其中,说明它的味道肯定也是一流的。

在饥饿年代,国槐的树皮也可以吃。北宋末年,金兵围攻开封,城中食物困乏,槐叶被捋光了,饥民开始吃槐皮。槐皮不同于榆皮,它太硬,煮不熟,嚼不烂,直接吃下去能把人噎死,所以需要晒干砸碎,磨成粗粉,掺着杂粮吃。

我吃过一回槐皮。2015年初春,我去豫北大伾山太平兴国寺小住,刚好当地搞庙会,山上山下人山人海,连寺庙门口都摆满了小吃摊,其中一个小摊上卖的是“槐皮饸饹”,据说小孩子吃了能祛除肚子里的蛔虫。我既好奇又馋嘴,买了一碗尝尝,一股浓浓的羊肉香,想象中槐皮的怪味丝毫没有。

这道小吃做法如下:

从国槐的枝条上剥取嫩皮,晒干,碾碎,磨成面,加盐,加水,掺入面粉和小米面,和成面团,把面团塞进饸饹床子,使劲一压,小指头粗细的圆柱状面条掉入开水锅,煮熟捞出,不过水,拌羊肉浇头。

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更重视传统文化的表现,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举办第十六届民俗文化节(2月8日—23日)。在此期间,清明上河园将给大家一个团聚、和谐、传承文化、交流沟通的平台;在这里,一起享受演艺的唯美,吃住的别致;在这里,共同感受传统年味儿,体验文明和谐新景象!

赏民俗,看演出

春节期间,景区将全国民俗演艺精英汇聚清园,为您上演最民俗的春节大戏:盘鼓、高跷、舞龙、舞狮、肘阁、小豫剧、跑驴、老背少、旱船、蚌舞、大头舞、蹦杆轿、竹马、小车、抬老四等,每天数十场,加上景区内大型民俗队伍的巡游,清明上河园定会给你的猴年增添新奇和欢乐!不仅如此,还有《包公巡视汴河漕运》、《岳飞枪挑小梁王》、《王员外招婿》等近百场精彩演艺,还有惊悚、骑射、投壶等大宋娱乐项目,只要您爱玩、敢玩,独一无二的宋式娱乐体验,定让您惊喜连连。

赏花灯,猜灯谜,

本届花灯展规模更大更具气势,如“群猴闹春”、“貔貅献瑞”等;与民俗文化相融合更有品味更具年味儿,如“恭喜发财”“恭贺新春”等;水陆均有布展更具特色更有看点,如“举案齐眉”等。不仅如此,游客还可以参与其中,在灯展墙上留下您的祝福语、您的印记,让今年的新春更有意义。正月十五、十六期间的元宵民俗狂欢夜更是将本届灯展推向高潮,届时,景区将举办元宵节灯谜大会,赏花灯、猜灯谜,祈洪福,品元宵……精彩活动环环紧扣,超级大奖拿到手软,怎么样,还不赶快约上TA,一起来清明上河园挑战,说不定3月份开演的《大宋?东京梦华》幸运票就是你的了。

品名吃,住客栈

清明上河园景区浓缩了北宋市井百态,玩嗨了,游累了,就到孙羊正店去品味大宋御宴,或者到东京食坊去尝尝灌汤包、杏仁茶、炒凉粉、黄焖鱼、鸡血汤、驴肉火烧等近百种开封坊间特色小吃,开封特色年饭、元宵节系列优惠套餐等你选!吃饱了,犯困了,适度运动,然后直接下榻景区内最具特色的大宋民俗客栈,实惠的价格,超一流的住宿环境,你的清明上河园之旅定会充满了暖流……来吧,来清明上河园过个喜庆祥和的大宋民俗文化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