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最好的医生

好习惯是良药,坏习惯是毒药。

目前,国际上打热的新养生观点是

健康取决于良好的习惯。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断地重复便会形成习惯。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便能收获习惯;播种习惯,便能收获性格;播种性格,便能收获命运。”可见一个人的命运与习惯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

习惯是最好的医生

从古至今,很多人都幻想能得到一种“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包治百病”的“长生不老药”,但仅仅是幻想,其实很多人都没有看见。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就在我们身边,也就是一系列好习惯的“综合作用”。

人体潜力无限,许多人一生都弃之不用,实在是可惜,我们应该善于主动向好习惯讨康寿。

习惯是最好的医生

好习惯是健康良药,可以在任何时间治疗任何疾病,且无任何副作用:而坏习惯则是健康毒药,也许平时都是些微乎其微的小事,由于不知不觉、日积月累之中损害健康,凡事一旦形成习惯,便有积累、叠加效果。

习惯是最好的医生

也许我们大家都听说过,铁钉与国家的故事。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瘸了一匹战马;瘸了一只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同样如此,一枚铁钉尚且可以丢掉一个国家,一个细微的坏习惯同样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习惯是最好的医生

有数据显示,目前由于生活习惯问题导致的死亡人数在发展中国家占死亡人数的40%,而在发达国家中已达到了70%。因此,科学养生的行为习惯是延长人类寿命、实现自我保养的有效途径。

当然,习惯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一种行为倾向,形成的习惯是好是坏,分水岭就在形成之初。因此,一种行为开始时便要考虑其形成习惯后对健康的影响。对于那些成为习惯的行为,好的则应该继续保持发扬,坏的尽早改正。而那些模棱两可的行为,就需要以养生新观念来好好衡量一番了。

请你静下心来,回忆一下你是不是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有时心慌、气短、浑身乏力,但心电图显示却正常;不时头痛、头晕,可血压和脑电图也没什么问题。这个时候不要还以为自己是健康的,因为你很可能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了。


习惯大于遗传

很多人认为不仅人的相貌特征能够遗传,就连疾病都能遗传给下一代。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全部,很多先天疾病是可以通过修正后天的生活习惯而改变的。

比如某人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史,如果他经常暴饮暴食、久坐、缺乏运动、忙于工作而休息不足、熬夜等,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会使他提早患有高血压,还很容易引发并发症。

习惯是最好的医生

还有这样一则事例:今年刚刚30岁的小李是一家报社的主编,他的母亲患有糖尿病。为了不步母亲的后尘,他从来不放松对自己少食多餐的要求,严格控制糖和脂肪的摄入量,并积极参加健身运动。小李的这种做法无疑是非常明智的。(此处应该有掌声!)

习惯是最好的医生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一种不及时控制就一定会出现并发症的疾病。临床数据表明:双亲一方或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糖尿病,自己患病的几率为38%;如果双亲都患有糖尿病,自己患病的几率可达到80%。


习惯是最好的医生

你当然有理由责怪命运的不公,但事实上,基因本身并不会导致糖尿病,它只是增加了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医学专家认为,后天的不良生活习惯(体重超重、长期不运动、腹部脂肪堆积)和先天的危险基因加在一起,才导致了糖尿病。

因此说,疾病并非完全是遗传所致,更多的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

培养健康的好习惯才是治病的良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便收获性格;播种性格,便收获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