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閩南|龍海重陽節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

最闽南|龙海重阳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最闽南|龙海重阳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重陽節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為什麼叫“重陽節”呢?《易經》中說:“以陽爻為九”。古人以一、三、五、七、九代表陽數,以二、四、六、八、十代表陰數。九月初九是雙九重疊,稱為“重九”,九又是陽數,兩個陽數在一起就是重陽。至於把九月初九作為一個節日來過,那是因為我國的人文節日大多依託著一定的自然時序,節日中,人們融入了較多的季節意識,因自然物候的變化,而引起對社會人生的感懷。

最闽南|龙海重阳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九月節俗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星(即心宿二),在九月隱退,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和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座標,同時也使將大火星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這個時節,人們要舉行送別火神的儀式。久而久之,就逐漸形成了重陽節。

最闽南|龙海重阳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重陽節的風俗

《漳州雜詩》寫道:“菊酒茱萸典不傳,重陽只樂眼前天。番薯芋柿力子果,吃罷芝山看紙鳶。”這首詩把漳州人過重陽節的習俗概括地寫了出來。九月,漳州的氣候是秋高氣爽,風景宜人。舊時,文人雅士在重陽節登山望遠,飲菊花酒,佩戴茱萸,吃重陽糕,孩子們則喜歡到野外放風箏。據《漳州府志》記載:九月登高,童子作紙鳶放於野,方言謂之“放公叉”。

登高也是過重陽節的一個習俗。

有的地方沒有山可登,人們就以登到高處來代替登山。登高又有“高升”的含意,所以,舊時的私塾先生在這一天要備辦牲禮和紅龜粿、發粿等,祭奉孔子和魁星爺,祈求教出的學生能高中狀元,榮登榜首。

“補重陽”是龍海人過重陽的一個重要習俗。

龍海人習慣在重陽日進補,民間習俗是以家禽肉燉當歸、川芎、黨參等中藥作為進補的食物。百姓們認為,重陽日無論吃什麼食品都能達到進補的效果,有段順口溜這樣說:“吃柚子補腦髓,吃麵條補腸肚,吃香蕉補腰仔,吃甘蔗補四肢,吃紅柿補心血,吃花生補手指,吃番薯芋仔補筋骨。”

插茱萸是古時人們過重陽節的一個重要習俗。

那麼,什麼是茱萸呢?茱萸是一種茴香科植物,古名越椒。夏季開花,秋季結果,果成小粒裂狀,味極辛香,果實可吃,莖和葉可以入藥,功能暖胃燥溫,是“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的重要成分之一。據《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闢除惡氣而御初寒。”重陽節這一天,採摘茱萸的枝葉連同果實,用紅布縫成一小囊,佩戴身上,可用來闢除邪惡之氣,是古時防疫的民間常用藥。重陽節插茱萸之風,在唐代已很普遍,著名詩人王維的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最能說明這一點:

最闽南|龙海重阳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最闽南|龙海重阳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吃“重陽糕”也是古時重陽節的習俗之一。

九月初九吃重陽糕習俗起源很早,“糕”的名稱雖然最早出現在六朝,但糕類食品在漢朝時就已經出現,當時稱為“餌”。《說文解字》:“餌,粉餅也。”餌的原料是米粉,米粉有稻米粉與黍米粉兩種,黍米有黏性,二者和合,“合蒸曰餌。”黍為五穀之長,在古代是待客與祭祀的佳品。九月黍谷成熟,人們以黍米為應時的新鮮食品,因此,首先以黍祭拜先人。重陽糕的前身就是黍米做成的“餌”。在中國節日習俗中,節令食品往往佔有特殊的位置。

最闽南|龙海重阳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人們總是以節日作為向神靈獻祭的專門時間,新收穫的食物是最好的祭品,用新收穫的黍稻做的糕點是重陽秋祭的必須祭品。“糕”在漢語中與“高”諧音,因此“糕”又有生長、向上、進步、高升的象徵,在重陽節吃糕就有祈求進步高升的寓意。不僅“糕”諧音“高”,而且重陽糕上的諸種飾物也都有著各自的寓意,如糕上放一隻小鹿,稱為“食祿糕”,“鹿”與“祿”諧音。糕上的棗、慄、獅子之類飾品,都是我國傳統的祈求子孫興旺的象徵物,它們都表達了人們在秋收時節祈求子嗣的願望。

重陽節還是出嫁的女兒回家的日子。

接出嫁的女兒回家吃重陽糕,是重陽節的又一習俗,所以,重陽節也被稱為“女兒節”。

重陽節也叫祝壽節、老人節。

有的地方老人在滿60歲生日那天,子孫都來慶賀,並且為老人添置一個壽糧缸,此後,每到九月九日,晚輩都要給壽糧缸裡添糧,直到添滿為止。這缸壽糧平時不能食用,只有老人生病時才能煮給老人吃,據說此糧能幫助老人恢復健康,延年益壽。

最闽南|龙海重阳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缸裡的米不能吃完,否則老人不長壽,所以晚輩在重陽這天要給壽糧缸添滿米糧。出嫁的女兒也要在這天拎著新米回來“補糧缸”。到了20世紀90年代,我國政府把重陽節正式定為“敬老節”,更是體現了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賞菊簪菊也是重陽節俗。

因菊花在九月開放,所以有“九月菊”之稱,菊花也是九月的標誌,當然也成了重陽的象徵:蘇東坡曾說過“菊花開時即重陽”,也就是說只要菊花盛開,重陽節便到了。曹丕也曾說菊花可輔體延年,有助彭祖之術。彭祖是傳說活了800歲的奇人,延年有術。所以,菊花又被稱為“延壽客”。古時菊花常被人用來釀製成“菊花酒”,重陽節喝菊花酒也就成了古人過重陽節的重要習俗。菊花種類很多,可供食用的甘菊或白花菊,用來釀酒,清新可口。九月花開時,用菊花煮汁同秈米釀酒,到第二年的九月九日取飲,可以避不祥。古時人們認為久服此酒能延年益壽,是古代民間最實用的著名藥酒之一。

最闽南|龙海重阳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菊花還能治頭風,有明目、平肝清熱、去痿痺的功效。重陽節必不可少的活動還有“賞菊”。重陽節期間,暑氣全消,秋高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此時賞菊飲酒、吟詩作賦真是別有一番情趣。陶淵明有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重陽賞菊詠菊更是歷代文人墨客所鍾愛的。如王勃《九日》詩中說:“九月重陽節,門門有菊花。”元稹《菊花》詩說:“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大詩人孟浩然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詩句。白居易也有“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的詩句。不過,要說最有氣魄詠菊詩,還得提到一位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著名詩篇《菊花》:“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首詩是借謳歌菊花,抒發了農民起義軍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最闽南|龙海重阳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W

onderful review

往期精彩回顧

來源/龍海網官網

作者/林兆明

總編/王鍵

監製/林曉暉

最闽南|龙海重阳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