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古人是怎麼過的呢?

今又重陽

說到重陽,人們都會想起毛澤東的《採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重陽節,古人是怎麼過的呢?

江西婺源:大媽五穀拼圖案過重陽

在詩詞裡體會重陽節的意蘊時,我們也會忍不住想,要是穿越到古代,我們會怎麼過這個節。

起源其實很“樸實”——數字很吉利,於是成了節。

重陽節,古人是怎麼過的呢?

重陽節習俗漫畫

重陽節是夏曆九月九日。《易經》將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的月、日都是九,故曰“重陽”。重陽節在戰國時期已經萌芽,作為一種節日,在西漢已經產生了。《西京雜記》載:“漢武帝宮人賈佩蘭雲,在宮時,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糕),飲菊花酒,令人長壽。”

重陽節,古人是怎麼過的呢?

兩漢以後,重陽節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沿襲成俗,當時的人已經認為這些習俗能祛除邪氣、災厄。

西晉周處《風土記》載,茱萸到九月九日成熟了,味道特濃,色特別紅,做茱萸囊插頭,能避惡氣禦寒冷。該書還記載,“漢俗,九日飲菊花酒以祓除不祥。”東漢崔寔《四民月令》有“九月九日,可採菊華(花)”的記載。陶淵明也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

重陽節,古人是怎麼過的呢?

宋元之交濟南人周密《乾淳歲時記》載,南宋雖然是偏安江左的小朝廷,過重陽時在慶瑞殿“分列萬菊”,且點菊花燈。

重陽節,古人是怎麼過的呢?

至於重陽節登高的名勝,則和項羽有關。楚漢戰爭時,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在城南南山檢閱士兵操練兵馬,故名項羽戲馬臺。《南齊書·禮志》載,東晉末年的大將宋公劉裕在彭城,九月九日“出項羽戲馬臺,至今丞相以為舊準。”由於項羽戲馬臺是劉裕重陽登高處,以後宰相都要在重陽到此登高。因而成為重陽登高、賦詩的名勝。

重陽節,不來賞菊怎麼行?

圓明園金秋遊(9.26—10.31)期間,各個品種的菊花競相綻放,您可到位於涵秋館展臺的精品菊展來賞菊哦~

重陽節,古人是怎麼過的呢?

今年涵秋館精品菊展有獨本菊、多頭菊、懸崖菊、什錦菊,包含“八十誠”、“金背大紅”、“古剎金剛”、“漾水流冰”、“晨光四射”等

70餘個珍貴品種。本屆菊展主要以各種藝菊造型、多樣菊花品種、菊花小景為主要展示內容,以中式風格為主、總體設計與圓明園古典園林風貌相吻合,同時加入一些現代園林風格的展示元素。布展上力求精緻和細膩,通過各種巧妙構思的菊花花壇、花境、花帶等景觀形式表現源遠流長的菊花文化。


重陽節,古人是怎麼過的呢?


重陽節,古人是怎麼過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