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突破|傳統與創新,這本是個困難的抉擇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

一五九九年,莎士比亞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一部悲劇戲劇《哈姆萊特》,它代表著西方文藝時期戲劇的最高成就。它被收錄語文教材之中,“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七九零年,“三慶班”進京,京劇從此在京城誕生、繁榮,成為國粹。檀板絃歌賀萬歲,古韻時調頌昇平。

《亮相》突破|傳統與創新,這本是個困難的抉擇

京劇內容博大精深,意境優美,但又為何一步一步走向衰弱呢?為何莎士比亞的戲劇成了教材,而中華之國粹卻日漸隱退?在新時代下,無數傳統京劇藝術家對此發出合時宜的沉思。在沉思中,傳統不應該被輕易棄之如敝履,該如何讓這流傳了幾百年的藝術國粹讓更多年輕人喜歡、熱愛,成了難題。

直到這樣一個契機的出現:中國首部時尚京劇《亮相》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開啟了盛大的首輪公演,這部以國粹京劇為骨、以時代脈搏為魂的中國之作,用時尚京劇這種全新的演繹方式,為國粹京劇的創新傳承找到了新的方向。

《亮相》突破|傳統與創新,這本是個困難的抉擇

時代在變化,京劇不再承擔人們表達體驗和想象社會的功能。每一部京劇都有深刻犀利的主題,精雕細琢,強烈的情感表達“世道人心”。如今被網絡裹挾的時代,人們似乎更喜歡快節奏、無內涵的短小內容。莎士比亞的戲劇是複雜、多樣,深刻的、開放的,而中國京劇蕩氣迴腸。偉大的藝術需要藝術革新的,在歷史的特殊時期,京劇遭遇了“滅頂之災”,隨後,國家大力倡導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卻是百步維艱。

《亮相》突破|傳統與創新,這本是個困難的抉擇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我們在極力吸收外來的精華之物之時卻不免遺忘了國之瑰寶。京劇百年的發展與沉澱,這其中的底蘊和傳承,那才是民族藝術的精華與魂之所在。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集》中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東西,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夠屹立於世界。梅蘭芳先生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把京劇推廣到了世界。讓世界認識了京劇,這也是《亮相》創始人馬瑛瑛始終秉承的理念,她希望帶著一種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尊重,在此基礎上將其發展,把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讓世界更接受中華文化,展現我們的文化自信。

《亮相》突破|傳統與創新,這本是個困難的抉擇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麗,傳承著中華民族活態的文化基因,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綻放著奪目光彩。偉人指出:“我們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緊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李總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裡也提到了“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文藝創作,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在國家的大力倡導與支持下,戲曲傳承工作日益受到重視,古老的傳統藝術再次迎來了春天。亮相文化深諳要想將京劇發揚光大,就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守文化立場,用創新跨界的新型方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展示我們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亮相》突破|傳統與創新,這本是個困難的抉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