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仙逝絕響,人間再無大俠

金庸仙逝絕響,人間再無大俠

金庸武俠

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在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去世,享年94歲,前幾天是李詠,今又是他,這是一個離別的季節,不禁想起中國武俠的大半片天空都是他的顏色。

金庸曾說:“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包含了多少中國人的武俠夢,書寫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俠義之道,中國人心中那種情懷是別人不懂得,而金庸先生書寫的正是最神話的中國人,所謂天下、武林、為國為民在金庸武俠中體現的玲離盡致,如今他真的就悄然而去,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提起查良鏞,可能有些人不清楚,熱門認識的大多數是寫了十五部武俠小說的金庸,卻不識得查良庸是何許人也。其實金庸只是他的筆名,真正的名字是查良庸。

金庸仙逝絕響,人間再無大俠

年輕的查良庸

1950年的查良庸還不是個小說家,他是個外交官,26歲的他意氣風發,一心想從事外交事業的查良庸從香港走向了北京,經歷過日本侵略、母親和弟弟都在戰爭中去世的他來說,深諳民族尊嚴和國之和平團結的重要。從北京離開,他決定放棄外交理想,查良庸也許想著失去了“為國為民”的大俠夢。讓人意外的是,1981年鄧小平接見了他,1982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前繞道香港專門剪了查良庸,希望他站在英國的一方。

金庸仙逝絕響,人間再無大俠

鄧小平接見查良庸

但是查良庸大筆一揮,嚴厲拒絕了英方的無理要求,1984年,胡耀邦接見了他,緊接著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立,他任基本法政治體制起草小組港方負責人兼經濟體制起草組成員,1988年,他又與查濟民提出“雙查方案”,為香港的順利迴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果說查良庸最早放棄了他的外交理想,武俠小說之路和報社的影響讓他重新回到民族團結的外交紐帶中。

我們應該慶幸他放棄了外交理想,否則就沒有了降龍十八掌,沒有了華山論劍,沒有了黯然銷魂,當然也沒有了郭靖黃蓉令狐大哥了,那樣的江湖該是多麼寂寞沒有意思啊。

武俠泰斗,俠骨柔情,一讀金庸深似海,從此江湖是夢鄉的各種品論早已不絕於耳,高曉松說:“如果沒有金庸,我們的少年時代該是多麼倉皇!”,沒錯,金庸武俠支撐了足足幾代人的少年時代。

金庸仙逝絕響,人間再無大俠

金庸

1954年,在梁羽生寫了 武俠三部之後沒有了新的構思想法,《新晚報》找到了查良庸讓他試試可不可以繼續連載,於是他把名中最後一字一分為二做筆名:金庸。這一試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武俠時代,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從動筆到封筆,17年間寫就的15部武俠,可以說每一部都引發了轟動,每一部都成了經典。

金庸仙逝絕響,人間再無大俠

金庸武俠

魯豫說,金庸年紀很輕的時候有兩個傳奇,一個是5歲就賺到一筆足以支撐他讀完大學的錢,另一個是中學、大學期間被學校開除兩次,這兩個傳奇恰到好處地體現了金庸一生的性格特點:善於經商、俠義精神。

1957年金庸離開了《大公報》,他希望自己說真話,媒體也說真話,然後毅然加入了香港長城電影公司,開始了柔情俠義之旅。

金庸仙逝絕響,人間再無大俠

金庸書法

緊接著他被夏夢迷住了,甘願做她的小編輯,當外界議論紛紛時他回應說:“當年唐伯虎愛上豪門丫鬟秋香,不惜賣身為奴入豪門,與他相比我還差的遠呢!”,於是夏夢戲稱他為“姚家阿姨”,他就取了個鮮為人知的筆名“姚嘉衣”,真是痴人痴心啊。

金庸仙逝絕響,人間再無大俠

夏夢

後來夏夢息影,金庸在香港創辦了《明報》,一手寫報社,一手寫武俠,無論是《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蓉,還是《天龍八部》中的王語嫣,又或是《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一顰一笑都有夏夢的身影。這也許就是愛情的劇場吧,如今《明報》也成為香港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之一。

如今悄然離去,金庸卻長流讀者心中,他那顆出世的心卻做了許許多多入世的事。他前半生縱情恣肆、灑脫妄為,後半生心懷敬畏、不斷向學。有人問他最像哪個?他說最想是段譽,說:“他身上沒有以勢壓人的霸道,總給人留有餘地。”現實中的金庸,應該也多半是書中的段譽了。

金庸仙逝絕響,人間再無大俠

段譽

最後,借用李白的兩句詩贈給金庸先生,以此表達我們的無限敬意和懷念: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